美丽的人工湖

吴老帅

<h3>1965年人民大学航拍地形图,图为人工湖的位置。人工湖在人大校园内西北侧呈南北方向,它的南岸是五处学生宿舍,西岸是庶务科家具仓库,西北侧北京市第六造纸厂,东北侧是修建科施工料场,东岸则是槐树林,煤场。</h3> <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21日人民大学周报登出一篇题为《建设美丽校园》的文章,内容大概是,人工湖于7月15日早上5点钟正式开始动工,它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挖掘土方17000立方米,水深可达1.8公尺,全校大学生和教职工分为6个班组,每个班组500多人,不分昼夜的加班劳动,当时正值雨季劳动者提出口号“小雨大干,大雨小干,无雨拼命干”的口号,决心把校园建设的更美丽。</p><p class="ql-block">我猜想学校领导从大局考虑,周边高校清华大学有荷花池,北京大学有未名湖,更不要说一些小型学校也都有湖水景观,而人大校内没有湖水景观与学校的地位也不相符,中国传统观念有水则灵。</p><p class="ql-block">人大周报还指出“建成以后的人工湖可以养鱼,可以养荷花,夏天可以游泳,冬天可以滑冰”,它还有许多益处,增加校内一处重要景观,提供学生早读的环境和休闲场所,调节周边环境,雨季截流蓄洪功能等等。</p> <p class="ql-block">建成后的人工湖湖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将湖底挖出来的土石方堆积在湖的四周,湖岸用花岗岩石头砌成,岸边是环湖一周的铺有石板的石板路,湖岸上的护坡则种植着绿草,湖岸上种的柏树墙,柏树墙的外侧是垂杨柳,在湖的东、西、东南、西南处各有下湖的步道,</p><p class="ql-block">春季,岸边最早发芽的垂杨柳柳枝垂帘碧绿,夏季,大雨横流截流从校园东部来的雨水起到防洪蓄水作用,秋季,丰收的季节,庶务科的师傅们拉着大网从北边沿湖底拉到湖的最南端,一尺来长的大鱼跳出水面,丰收场面壮观,为食堂提供了丰富副食产品,距人工湖不远处便是养猪场和养鸡场,冬季,冰面上绑上杉篙做为椅子学生在这里上体育滑冰课,学校还多次邀请国家专业队举办表演比赛和教学示范,一年四季人工湖充分发挥了它的功能。</p> <h3>人湖的西侧步道下方岸边各有一位手持笏板的文官和手持宝剑的武官把守,从相片上可以看出学生在此游泳,并在石人处爬上爬下游戏,从那时起一对文武石像生就在人工湖内以湖做邻,以水为伴,是人大校内为数不多的景观之一,那时我常和小朋友在人工湖捞鱼虾,在石像生身上爬上爬下玩耍,“文革”后期学校停办,部队进入,在校内大量修建战备工程,将取出的废土回填到人工湖,人工湖北侧的北京市第六造纸厂也将垃圾渣土倾倒在人工湖内,最终将两个石像生以及其它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重新埋在十几米地下,渐渐被人遗忘。<br></h3> <p class="ql-block">我和大妹在人工湖东岸环湖道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母亲和我的两个妹妹在湖岸南侧合影。</p> <p class="ql-block">奶奶和大妹在湖南岸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奶奶和俩妹妹在湖岸西南侧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5年父亲在枯水期在湖底留影。</p> <h3>2003年人民大学拆除人工湖原址上建起的西区锅炉房,西区配电室,宜园5楼,及校办工厂部分车间新建一座多功能教学办公楼,明德楼。在开工之前我曾和同事到现场与施工人员指认石像生的大概地方,并告知施工时一定注意,意在保护好两个石像生,但施工队伍进驻后,两个石像生还是被挖掘机分别铲为两段,破了像的石像生被安放在原艺术学院工字楼西侧和理工楼北侧,一躺就是几年。其实,挖地基时除石像生外还有大量有价值的残石,如2米长的青石板,石柱也被当渣土拉走不知去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