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章化”台的历史由来

艺闻趣谈

<h3>舞阳县章化镇是由“章化台”而得名,那么,“章化台”又是因何而得名呢?</h3><h3>那是在公元前四八一到七二二年,春秋时期,周平王东迁洛阳后,王室衰弱,诸候争并,小国灭亡,大国强盛。当时的楚国吞并四十五个小国,成为疆土最大的国家,其版土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河南中南部,建都湖北郢(江陵县)。楚国是西北部的边境是今日的章化村。</h3> <h3>到了公元前五二八年,楚十九代皇帝平王即位,次年春天,他到楚边境重镇东不羹城视察,看到这是远山苍茫,池水凝碧,繁花遍野,万紫千红,为这里的景色所陶醉,于是,便下令就地起土,修筑高台,上建亭子,四周种花,并限期半年完成。</h3> <h3>来年春天,他来登台赏花,检阅队伍,皇帝一声令下,百姓当苦工,五个月就修成了一个三丈多高,120平方米高台,周围用砖石砌成阶梯,上边有一个非常 漂亮的亭子,从此,楚平王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就率领群臣来这里赏花。</h3> <h3>他们站在观花台上,远远望去,北边是一条长长的银带,——沙河滚滚东流,西边是连绵起伏的黛青远山,宛似楚国的天然屏障,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花海,象一幅巧夺天工的万花锦,铺在地上,春风阵阵吹,花香扑鼻来,杨柳阿娜舞,百鸟赛歌喉,真是人心旷神怡,大有余化登仙之慨。</h3> <h3>特别是到了夜晚,更是明月皎洁,花露清润,鱼跃荷塘,雾绕垂柳,丝竹相和,笙歌互答,夜景分外恬静清幽。</h3><h3>后来“章化夜月”成为舞阳县“八大景”之一。</h3><h3>有一次,楚平王与群臣在台上赏花饮酒,不禁赞叹道:“登斯台也,花概彰矣!”意思是站在这个高台上,百花是一齐展现在眼前。后来人们一表王封,便把“观花台”改为“彰花台”了。随着历史的变迁,大约人们为了省笔和通俗,把表彰的“彰”字改写成文章的“章”。1958以后,人们又把“花”字的草字头去掉,删去了台字,就成为现在的“章化”了。</h3> <h3>经省政府研究批准,省民政厅在2017年11月24日,同意舞阳县章化乡撤乡建镇。</h3> <h3>2018年10月28日,章化镇正式举行挂牌仪式!</h3><h3>据章化镇文史资料整理</h3><h3>编辑配图:文化志者愿者——刘海欣</h3> <p>章化乡位于河南省舞阳县西北部30公里处,距漯河市31公里,系三市三县交界重镇,西和平顶山叶县接壤,北与许昌市襄县隔河相望,交通便利。</p><p>中文名称章化乡</p><p>行政区类别乡</p><p>所属地区河南省舞阳县</p><p>地理位置河南省舞阳县</p><p>面积47.54平方千米(2017年)。</p><p> 章化乡素有漯河开放“西大门”之称,境内沙河、灰河横穿全境,交通四通八达,东距许泌路10公里,西距许南路20公里,南距S241省道5公里,漯平高速15公 里,章太路穿境而过、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商贸优势明显,建有200多个标准的集贸市场、小商品交易市场和农牧产品交易市场,日交易额达18万元,现已发展成为辐射周边的边贸重镇。相关介绍全乡总面积47.5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4.1万亩,辖章化村、康庄村、榆林村、孙郭庄村、梅湾村、军李村、魏楼村、傅庄村、西魏村、店街村、刘庄村、河湾村、简城村、大路孙村、绳刘村、任寨村、岭谢村、朱左村、湾李村、赵庄村、岭张村、老官李村、韩庄村、前古城村、后古城村、李吉东村、智王村、李吉西村28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34007人(2017年),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概况章化乡位于舞阳县西北部,距县城30千米,距漯河市31千米。西和平顶山叶县接壤,北与许昌市襄县隔河相望,面积47.5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4007人(2017年)。辖章化、康庄、榆林、孙郭庄、梅湾、军李、魏楼、傅庄、西魏、店街、刘庄、河湾、简城、大路孙、绳刘、任寨、岭谢、朱左、湾李、赵庄、岭张、老官李、韩庄、前古城、后古城、李吉东、智王、李吉西28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沙河、灰河横穿全境,东距许泌路10千米,西距许南路20千米,南距S241省道5千米,漯平高速15公 里,章太路穿境而过。古迹有东不羹城遗址、简襄王城遗址、章化寺龙山文化遗址,魏楼汉代墓群,简城高楼、榆林地主宅院,创修梅湾河堤石坝碑、冯玉祥将军治国安民碑等。  [代码]411121206:~201章化村 ~202康庄村 ~203榆林村 ~204孙郭庄村 ~205梅湾村 ~206军李村 ~207魏楼村 ~208傅庄村 ~209西魏村 ~210店街村 ~211刘庄村 ~212河湾村 ~213简城村 ~214大路孙村 ~215绳刘村 ~216任寨村 ~217岭谢村 ~218朱左村 ~219湾李村 ~220赵庄村 ~221岭张村 ~222老官李村 ~223韩庄村 ~224前古城村 ~225后古城村 ~226李吉东村 ~227智王村 ~228李吉西村[2]沿革清末至民国初年,分属章化台保和古城保。民国八年(1919年)属定陵保。民国20年(1931年)属第七区。民国31年(1942年)属定陵镇。1948年属沙北县第四区。1949年属舞阳县第九区。1958年属北舞渡公社,1975年析置章化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47.3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章化、康庄、大路孙、赵庄、韩庄、西魏庄、店街、傅庄、魏楼、刘庄、河湾、简城、军李、湾李、绳刘、岭张、任寨、榆林、老官李、孙郭庄、梅湾、朱左、岭谢、前古城、后古城、智王、李吉西、李吉东28个行政村。[2]发展近状近年来,章化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工业兴乡、特色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攻方向,按照“种、养、加”齐头并进,“工、商、贸”共同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紧扣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两大建设(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三个保证(大局稳定、干群团结、社会和谐),</p><p>深化四大工作(工业项目引进与增效、特色乡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在发展中促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目前,全乡已形成以东兔(彩兔养殖)、西烟(烟叶种殖)、南果(石榴、斤柿、梨枣)、北加(红薯、木材加工)、 中企(工业企业)的产业格局。彩兔养殖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以“招富”为龙头的彩兔养殖场13座,存栏量达20万只;特色高效农业——烟叶,面积常年保持5000亩以上,是漯河市最大的优质烟种植基地,豫中优质烟主产区;全乡名优、特、稀、林果面积2000亩,年产值达600万元;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乡拥有百万元以上企业8家,其中300万元以上企业2家,100万元以上企业6家;50万元以上企业5家,30万元以上企业15家;小城镇建设呈现“三纵三横一中心”的城镇化格局,街道环境优美,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全乡境内公路总长达56公里,已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目前,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新培育知王、后古城、岭张、军李四个试点村,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在全乡全面展开树立了榜样,总结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找到了发展路子。</p> <p>2028年10月28日,章化乡举行撤乡建镇揭牌仪式,这也意味着从此以后,章化乡将成为历史,章化镇成为新的称呼。</p><p> 多年来,勤劳智慧的章化人民在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充分依托资源优势,自强不息、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新成绩,全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逐年提升。特别是近年来,章化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乡的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改善,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今天,章化得以撤乡建镇,正是对这些变化和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今后章化镇工作提升的鞭策。</p> <p>章化镇2019年以来,漯河市舞阳县章化镇结合县委“一乡一园区 一村一产业”的指导思想,“稳花生种植和生猪养殖,增金蝉种植基地,育生态蔬菜园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不断探索产业带贫模式,促进脱贫攻坚工作。</p><p>  抓牢传统种养业 保障基本</p><p>  该镇种植花生面积3.5万亩,覆盖555户贫困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高于市场价每斤2角收购贫困户产品;以奖带补拿出17万余元补贴合作社;依托鑫利养殖有限公司,以托养的形式带动276户贫困户,户均年收益增加3000元。</p><p>  发展新兴致富业 创出新路</p><p>  该镇多次派人到安徽、江苏等地学习考察金蝉种植技术和经济效益,发展金蝉种植基地3个共330亩,每亩补贴400元;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模式,按照5:3:2进行分红。金蝉种植需要一年种植,两年就可获得收益,亩收益在5000-7000元,收益时限达15-17年之久,目前带动70户贫困户。</p><p>  创新模式 强化利益联结</p><p>  为满足不同致贫原因贫困户稳定脱贫,章化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不断探索产业发展带贫模式。该镇采取扶贫小额信贷委托经营,与山东寿光清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企业负责种苗、肥料、技术指导、销路,章化镇政府提供场地及前期建棚费用。目前投资200多万元、占地共100多亩的19座蔬菜大棚已经基本完工,预计1-2年回收成本,能有效带动125户贫困户收入持续稳定。该镇投资1500万元开工建设占地80亩的种猪场一个,年出栏仔猪26000头,年产值7800万、年利润2500万,可对全镇623户贫困户做到全覆盖带动。</p><p>  2020年,该镇党委政府立足争取一部分上级扶持资金、镇财政拿出一部分、争取社会资金投入一部分,达到花生带贫全覆盖、生猪养殖带贫全覆盖、蔬菜种植带贫全覆盖“三个全覆盖”的产业发展助脱贫带动模式。</p> <p>章化镇一中位于舞阳县西北部,坐落在章化西北隔楚平王的观花台上,占地面积26640平方米,学校始建于1975年洪水后,其前身为章化高中,1982年8月改为章化乡重点初中,1996年8月更名为章化一中。章化一中现拥有教职工53人,学生1280名,16个教学班。</p><p> 自建校以来,章化一中以“培养现代化优秀人才”为核心,坚持教学改革不动摇。历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章化一中先后荣获“漯河市教研工作先进工作单位”“漯河市文明学校”“县教改先进单位”“县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县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学成绩在历次统考中,名列前茅。建校以来,更有王志磊,刘让,李卓、李卓等人先后从章化一中走出,考进清华北大,成为章化人的骄傲!特别近两年的中招成绩,更令一中人感到骄傲与自豪。2019年中招,章化一中被舞阳一高录取52人,王志超入选“舞阳一高北大筑梦班”,2020年中招,章化一中190人参加中考,123人被舞阳一高二高录取,其中一人被漯河高中宏志班录取,创下建校以来普通高中录取人数之最!</p><p> 乘长风破万里浪,章化一中定会再创辉煌,成为舞阳教育的一朵奇葩!</p> <p>章化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全封闭寄宿式学核,始建于1996年,位于章化镇榆林村南200米,马章路东侧。学校现有15个班1059名学生,50名教职工,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8人,本科4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p><p>学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13669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一幢,实验楼1幢,男女学生宿舍楼3幢,教职工住宿楼3幢,学生餐厅1幢,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3.92平方米。学校现有图书19660册,生均图书20.02册。学校建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音乐教室、舞蹈形体室。理化生、体音美教学实验仪器按省定一类配备达标,配齐率100%:学校建有350米的标准化跑道和两个高标准的篮球场,体育设施基本齐全;学校配备计算机70台,建立多媒体教室,安装宽带网,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个校园布局合理,四季如画,清新典雅。</p><p>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励志耕耘,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2001年以来,中招成绩稳居全县先进行列,为高级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左晓龙考入清华大学,张二奇复旦大学,韩世超国防科大,陈龙北京公安大学,梅永刚获西北工大博士学位,李旭增北京交大等。</p><p>莘莘学子,生机勃勃,菁菁校园,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获得“漯河市基础教肓教学先进单位”“漯河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漯河市传统体肓项目学校”“漯河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舞阳县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舞阳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舞阳县社团活动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p> <p>章化乡卫生院位于章化街【长安路】西段,始建于1975年,原名为章化公社卫生院,改革开放后即1983年改为章化乡卫生院,1995年经省市专家评审被命名为一级甲等医院,1998年借鉴企业经验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1998年--2010年是医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购置了一批先进的设备,鼓励符合条件的职工外出学习技术,同时引进院外专家来院手术示范,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曾一度成为辐射周边的开放性 区域性医疗中心。2010年后,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及新农合的全面普及,医院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思路,规避医疗风险,拓展新的平稳的医疗项目。特别是2013年关德增同志任院长以来,团结带领同志们,紧密结合新时期医疗动态特点,购置了彩超 DR机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24小时心电监护仪,更好的服务了临床。同时在中医堂 公共卫生服务 传染病管理 妇幼保健 居民签约服务 医共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我院已成为集医疗卫生 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院。</p> <p>文化引领新风尚</p><p> 章化镇文化站,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组织成立各种文艺团队49个,在册队员883人,文化志愿队员254人。</p><p>响应县委县政府开展“幸福舞阳人”系列群众文艺活动,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文艺巡演逐村行活动,镇文化站和付庄小天使幼儿园成功的举办了庆祝建党97周年,“党在我心中”文艺演出,自编自导的《章化镇精准扶贫颂》《脱贫致富能人》《扶贫攻坚》三句半,《反邪教》等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配合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扫黑除恶”环景治理,扶贫攻坚,等文化下乡宣传活动,在全镇28个行政村巡回演出一百多场,受益群众二万多人次,先后成立章化镇文化站魅力青春志愿舞蹈队,简城春秋曲艺志愿队,章化镇文化站曲艺团等,十多志愿团队,每星期一三五为舞蹈学习日,二四戏曲学习日,周六,周日,书法绘画学习日,文化站每天有人值班,并对外免费开放,群众可随时到排练厅看舞听戏,每周六,戏曲和舞蹈志愿者到镇中心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戏送舞送温暖。</p><p>2019年新春佳节到来之既,从腊月22开始,到大年初一结束,成功的举办了22场农村春节文艺晚会。</p><p>过了新年,成功举办了章化镇民间艺术大赛,后古城村,魏庄村,庆祝“三八”女神节文艺演出,李吉村庆“五一”文艺演出,在镇开展文艺演出20多场,开展“幸福漯河”健康舞培训进村,培养文艺骨干200多人。“六一”儿童节,组织了文化志愿者和付庄小天使幼儿园,章化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后共庆“六一”文艺演出,今年建党节,集中组织了五个行政村的文艺庆祝活动,参演志愿团队40个,参演队员400余人,2019年9月份以来,重点工作,“寻找村寻宝”利用3天的时间走访全镇28个行政村,与村支部对接,在28个村中,先选出5个村做为章化镇“寻宝”试点村,然后总结经验,覆盖全镇,组织“寻宝”试点村文艺宣传十二场,寻找到“村宝”候选人20多人,并针对每个候选人个人才艺釆访录制视频制作,通过镇文化站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等进行宣传,让全镇群众看到,最后经过赛宝,群众打分等环节确定村宝人员。每一次文化志愿活动文艺演出。</p><p> 通过文艺活动的开展,是那些平时爱打麻将,爱串闲门子的人们,也自觉的加入了村文艺团队,文艺活动促进了邻里关系,婆媳关系,增加了村民团结,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和精神文明前进的步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