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区的上党县 上党县的唐王庙修缮于上党古邑西故县启动

中华秋月

<h1>唐太宗李世明文治武功,内外兼修,博采众长,开创了大唐帝国的辉煌,引领了大唐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的渊源流传乃至生生不息,他身体力行留于后世脍炙人口的明镜说: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废;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h1><h1>如今仍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探索、价值取向甚至难以企及的目标!这也是唐王李世明最神秘最伟大的人格魅力!!</h1><h1>在我们今天的山西长治上党区,原长治县的西故县隋开皇就取名上党县,而经过时间演绎的上党县有一座古庙唐王庙就与李世明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还有待时间考证的是,这里的唐王庙应该是最早的唐王庙的开始和传承,然而,经过千年风雨和战火的洗礼,如今的唐王庙已有些破败不堪,急待重整和修缮。</h1> <h3>1</h3><h1>【2019年9月1日上午,上党区文旅局局长刘江一行参加了西故县村唐王庙修缮项目的座谈会。实地查看了唐王庙修缮工程,并参加了文明守望工程——西故县唐王庙修缮工程的开工仪式。】</h1> <h1>文物保护与利用就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文物价值来创造物质价值,从而来服务于文物保护,让文物保护与利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h1> <h1>上党区文旅局局长刘江对修缮工程相关负责人重点强调:</h1><h1>一、文物古建不可过度开发,要实现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h1><h1>二、维修扩建文物古建,务必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文物的原汁原貌;</h1><h1>三、文物保护工作依靠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们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建设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文保队伍,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区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h1> <h1>文物保护任重道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h1> <h3>2</h3><h1>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h1><h1>主要成就:精简政府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h1><h1>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h1> <h1>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h1><h1>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h1> <h1>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h1> <h1>3</h1><h1>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h1><h1>一、唐太宗选人之道</h1><h1>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他善于选贤任能,培养直谏的气氛,天下之才皆为他所用,集中大众的智慧。他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秉承“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重要思想。在怀念一代名臣魏征时他还说过一段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都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闪烁着光芒的智慧和宝贵财富。他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曾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h1> <h1>二、唐太宗的用人之道</h1><h1>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典型的“逆才”,他经常对唐太宗的缺点和不足犯颜直谏,多次让唐太宗威仪扫地。他于贞观十三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尖锐地指出唐太宗十个方面的过错和缺点,令唐太宗非常尴尬。可唐太宗一贯将魏征作为难得的贤士善待之,重用之,甚至于尴尬之后,将《十渐不克终疏》列诸屏风,朝夕瞻视,并作为其当朝执政的座右铭。正因有魏征之类的“逆才”和唐太宗善待“逆才”的雅量,才会有大唐基业的稳固和贞观盛世的出现。</h1> <h1>三、唐太宗的爱才</h1><h1>唐太宗选贤任能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更不问出身。在唐初上层管理集团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房玄龄是隋朝旧臣,张行成原是一介布衣,马周本为中郎将常何的门客,魏征则是政敌李建成的谋臣。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流砥柱的人物,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h1><h1>同时,唐太宗既重用士族地主杜如晦、高士廉等人,也重用庶族地主张亮、侯君集诸人,打破了魏晋以来任用士族地主为官的定制。更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民族偏见的藩篱,选拔少数民族人才。如贞观六年,任铁勒族酋长契何力为领军将军;贞观十四年,封突厥族阿史那忠为大将军;后又封突厥执失思力为安国公。</h1> <h1>四、唐太宗的真情管理</h1><h1>“先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朝迅速崩溃,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安邦定国,唐太宗首先确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这种“存百姓”的思想就是他吸取隋亡教训、探讨历代兴亡更替得出的最重要的治国思想。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从而认识到存百姓就是要让百姓生活安定,只有安定百姓,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才能富强,这是最重要的“为君之道”。</h1> <h1>五、唐太宗的个人魅力</h1><h1>在初唐统一战争的历次战役中,李世民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在同王世充的对阵中,他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别统率骑兵轮番向敌阵发起冲击,而他本人则轮番参加每一次冲击并率队为前锋。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打头阵。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h1> <h1>商务合作:15935539505 18636522989</h1><h1>13834778968</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