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去以弗所的游客通常会选择住在塞尔丘克(Selcuk)这个小镇,距离以弗所只有不到五公里。坐出租车或小巴去以弗所非常方便。伊斯坦布尔,塞尔丘克和卡帕多奇亚(Cappadocia)这三个地方好像等边三角形。每两个地方都相距八九百公里左右。坐大巴差不多十个小时。很多精力旺盛的年轻驴友会选择晚上坐夜间大巴,早上就会到达目的地。既经济又省时。我这把年纪早已承受不起这样的舟车劳顿。所以我们选择了廉价航线。土耳其飞马航空公司(Pegasus Airline)的机票虽然比大巴贵了好几倍,却只有土耳其航空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是不错的选择。</h3><h3><br></h3><h3>离塞尔丘克最近的机场是伊兹密尔(Izmir)。从机场去塞尔丘克还有六十多公里。之前务必联系好酒店的shuttle或在网上自己订车从机场到塞尔丘克。</h3><h3><br></h3><h3>事实上,既然已经到了伊兹密尔,如果时间充裕,完全可以多花一天时间去一趟伊兹密尔北边的一个小镇 - 帕加马(Pergamum)。这里的药神殿是世界上第一座最全面的医学中心。我是在看了央视的纪录片《手术二百年》才发现自己漏掉了这个小镇。其时行程都已订好,不方便改动。只能留下遗憾了。在这里也给有兴趣的朋友提醒一下。</h3> <h3>老规矩,先浏览小镇市井。因为是通往以弗所的门户,塞尔丘克这个小镇居民多以经营家庭旅店为主。除此之外,小镇本身也有不少名胜。</h3> <h3>我们的家庭旅店。一如网上的评价,老板非常热心。主动把中英文版本的以弗所旅游画册借给我们。后面几天的出行,联系出租车以及敲定车资,全由老板帮我们搞定。</h3> <h3>到达当天正好是小镇的“星期六集市”,老板强烈建议我们先去逛逛农贸市场再吃晚餐。</h3> <h3>旅途本来是短暂的告别厨房。在异乡的农贸市场,突然涌起烧饭做菜的烟火气。</h3> <h3>老板推荐的“Agora”餐馆。除了烤串,这种类似煲的食物也是土耳其人喜欢的一道菜品。在塞尔丘克的几天,这是我们唯一我们重复去过的餐馆。三个人毫无争议的把它评为小镇#1。</h3> <h3>塞尔丘克与基督教中两个著名的人物关系深厚。其中一个就是四部福音书的书写者之一 - 圣约翰。拐出我们的旅社,上一段小坡,就是著名的圣约翰大教堂。没想到我们离它那么近。</h3> <h3>斜阳余晖中的教堂。一道破旧的山门,后面是怎样的圣约翰的世界?</h3> <h3>大门后面是更荒凉的破壁残垣。是的,这座由拜赞庭查士丁尼大帝修建的宏伟大教堂,已经在千百年来战火和地震的毁坏下,变成有名无实的空壳。</h3> <h3>据说圣约翰曾两度造访以弗所。第二次造访时,就在这座山上写就了福音书。“这本福音书是相比其它三卷更简洁但更有深度的一卷。 读这卷福音书,好比进入幽静的田园,一片安宁。。。”</h3><h3>走在这片废墟时,正是懊热的夏日午后。而站在这扇门后,山风徐来,清爽无比。绝尘之地,是跟上帝最接近的地方,也是思想最清晰的地方。我瞬间明白,为什么圣约翰会在此著书。而为什么只有对圣约翰的福音书,会做如上评述。</h3> <h3>阿尔忒弥斯(Artemis)是以弗所人的丰产女神,也称百乳女神。阿尔忒弥斯崇拜不知道何时传入以弗所,这里的人们相信她能带来富饶与丰产,更是分娩妇女的助手。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就位于塞尔丘克。如今,当年的127只立柱只残留了一根。在这个一眼望尽的废墟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张开想象的翅膀。。。</h3> <h3>据说正确的顺序是先游以弗所,再来参观以弗所博物馆。但因为博物馆距我们的住所太过近便,顺道就进去了。</h3> <h3>这座雕像的文字解说赫然写着阿尔忒弥斯的名字。我脱口而问: 不是百乳吗?旁边的小子机智的回答:人家穿着衣服呢!😂</h3> <h3>以弗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成于公元一世纪和二世纪左右的阿尔忒弥斯雕像被陈列在一个单独的展厅。</h3> <h3>这座一世纪的雕像慈祥端庄。</h3> <h3>二世纪的这座则颇具威仪。有没有?有没有!中国的游客们脑海中有没有闪烁出一段优美的旋律: 妈妈呀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反正我是有的,而且我相信,当年以弗所人对阿尔忒弥斯,尤其在对她的雕塑作品的塑造中,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了这种感情。但愿我没有曲解古代以弗所人😝。</h3> <h3>无需介绍他了。在很多博物馆都能见到他的雕塑。这一座,我觉得尤为可爱。</h3> <h3>残缺之美无法言说。我不知道关于这些人物的传说。驻足在他们面前,感受他们栩栩如生的脉络,肌肉与力量,依然毫不流失的呈现在观者面前。</h3> <h3>在路边的冷饮店小憩。然后,去往以弗所。</h3> <h3>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光芒,在以弗所或许从来就没有消褪过。不管它是做为活着的城市,还是死去的城市。关于以弗所,它的历史太深长浩繁。简单说来,它曾经是古希腊的殖民地,一度被波斯统治,后来又成为罗马小亚细亚的首都都而活力四射。曾拥有超过25万居民。此外,以弗所也吸引了基督徒的定居。除了前面提到的圣约翰,圣保罗也曾在此居住过三年。我猜,很多基督徒是因为圣保罗写给当地人的以弗所书而对以弗所这个名字倍感熟悉。</h3> <h3>以弗所有两座大门。通常从上门(Upper Gate)入口,然后从下门(Lower Gate)出。事实上,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从同一个门进出也未尝不可。而且这样可以游览两次以弗所。我当时就在犹豫要不要再走一遍回到入口处。以弗所绝对值得你走进它不止一遍。</h3> <h3>库瑞忒斯之路(Curetes Way)。在当年的最繁华的大街上,游人如织。似乎恰恰贴合了彼时繁忙的街市场景?</h3> <h3>蛇杖 - 医学的图腾。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出生于小亚细亚海岸附近的科斯岛。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到过以弗所。但关于他最早最完备的传记是希腊医师,以弗所的索兰纳斯编著的。</h3> <h3>当年的医院和药房是分开的两个部门。这个合理的设计一直延续到今天。</h3> <h3>胜利女神。无数人会在这里打卡是因为这是著名体育品牌耐克商标的发源。仔细看,耐克的logo正是取自女神裙裾飞起的一角。</h3> <h3>市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答案了。下面这个公共厕所完整展示了当年以弗所人上厕所的流程。据说这是会所级别的男厕。上下通透。上有朗日(明月)清风,下面流水不腐。在这样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定当心旷神怡。</h3> <h3>给一张近景以便发挥想象。</h3> <h3>哈德良神庙之门。这是献给罗马皇帝哈德良的神庙。哈德良皇帝还记得吗?就是那位设计并建造了万神庙,非常有才华的一位罗马皇帝。</h3> <h3>命运女神堤喀装饰着第一座拱门。</h3> <h3>蛇发女妖美杜莎则被雕刻在第二座拱门上吓阻邪灵。</h3> <h3>参观废墟的同时,目光会不知不觉被这些在废墟中游走的精灵吸引。</h3> <h3>塞尔苏斯图书馆是你不会错过的一座宏伟建筑。从这里开始进入下层以弗所。图书馆外立面的壁龛里面摆放着四尊希腊美德女神的雕像,仁慈,思想,学识和智慧。</h3><h3><br></h3><h3>据说它后面还有一座古罗马的犹太教堂等待发掘。</h3> <h3>可以容纳25,000名观众的大剧场。走到这里,下层以弗所算基本走完了。</h3><h3><br></h3><h3>前面说过,以弗所值得你一走再走。如果不太累的话,转过身,再走一遍吧。</h3> <h3>塞尔丘克的第二个跟基督教有关的著名人物就是基督的妈妈,圣母玛利亚。前面提到的圣约翰带着圣母玛利亚第一次造访以弗所。而圣母玛利亚则留在这里度过了余生。</h3><h3>在以弗所下门有很多等待的出租车。谈妥价钱后 ,开车大概十几分钟就来到圣母玛利亚的小屋(Mary's House)。这座小屋(教堂)因为太小,并且不容许拍照,以至于竟然一张它的照片都没有。</h3><h3>小屋外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公园。圣玛丽的雕像站在这里。如果不是跟出租车司机说好了时间,我们应该在公园的咖啡座坐一坐,在圣玛丽安度晚年的地方多逗留一段时间。</h3> <h3>小屋外的许愿墙。上面挂满了各种文字的许愿布条。</h3> <h3>很多游客会选择从塞尔丘克去棉花堡(Pamukkale),再直接从棉花堡去卡帕多奇亚。而我们因为要返回伊兹密尔搭飞机,于是参加了一个一日游的小旅行团去棉花堡。</h3> <h3>Pamuk是土耳其语棉花的意思,Kale意思是城堡。棉花堡闪闪发光的钙华池早已声名远扬。纵然这是一个照片美过实景的地方,但它独一无二的美,依然值得你为它奔波一次。</h3> <h3>位于棉花堡的希耶拉波利斯古城遗迹。爱琴海沿岸的历史珍宝比比皆是。一片残砖断瓦也许都掩藏着千年的传奇。</h3> <h3>大剧场虽不及以弗所壮观,依然能够容纳12,000左右观众。并且,这个小一号的剧场似乎更完整,更精致。</h3> <h3>旅社老板告诉我们,一定要傍晚去希林斯(Sirince)小镇。于是在塞尔丘克的最后一天,我们在旅社修整了几乎一整天。傍晚十分,老板联系的车把我们送去小镇。</h3><h3><br></h3><h3>田园般的风光和悠久的酿酒传统是小镇的亮点。传说15世纪一群获得自由的希腊奴隶定居于此。他们给村庄取名为Cirkince, 意为“丑陋之地”以防外人骚扰。到二十世纪,人口大交换后,大批希腊人迁走,在迁移进来的土耳其人这里,村庄已经改为Sirince,却是愉悦美好的意思。</h3> <h3>当地人在喝传统的土耳其咖啡。</h3> <h3>土耳其冰激凌的出名之处不在于口味。而是冰激凌小哥在递冰激凌给你的时候总会玩一套捉弄你的小把戏。顾客即便有备而来,手法也快不过他们。</h3> <h3>小镇的礼品店和无处不在的蓝眼睛。</h3> <h3>蓝眼睛是土耳其人最喜爱的护身符和吉祥物,也叫“恶魔之眼”。这恶魔之眼,就是指美杜莎的眼睛。土耳其人用这种蓝眼睛为图案做出的饰品以邪辟邪,逃避厄运。这晶莹剔透的蓝眼睛跟着我们走了一路。</h3> <h3>塞尔丘克是一场废墟之旅。走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之上,无法不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沧桑。而据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它深埋在史海中的冰山一角。对于它来说,我只是一粒尘土,某一天偶然拂过这片土地。而我,只带走关于我的记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