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邛崃市南宝山镇,于2015年11月由原来的油榨乡、南宝乡进行区划调整,合并而成立的新镇,距离城区2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138.89平方千米,东与平乐镇交界,北靠水口镇,南与火井镇、高何镇接壤,西接芦山县大川镇、大邑县花水湾镇,总人口15129人(2017),辖17个村。境内属四川盆地与川西高原连接的过渡性地带,呈现岩漕相间、露岩坡陡的地形,整个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岩石呈现侏罗纪地貌特征,极具观赏性。全镇山多、坝少。拥有十分丰富矿产和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森林、竹子近万亩。覆盖率达95%以上,其中天然林占60%;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h3><h3> 南宝山镇年平均温度16摄氏度,年降雨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240天左右,日照在1200小时左右, 海拔高度最低700米,最高峰玉灵山海拔2025米(邛崃市最高的山峰)。</h3><h3>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组建了直台村和金花村、木梯村3个安置点,由于该地海拔高、森林多、富氧粒子含量高,夏季气温凉爽,距成都市区近。加之当地大力发展羌文化特色旅游,修建了直台羌碉、羌文化广场、对歌台、转山游道、观光长廊等旅游设施。这里己成为成都市新的夏季避暑之地。<br></h3><h3> 今年(2019年)夏天的八月我有幸前往该镇金花村、木梯村小鄎几日避暑于此,予以记之!</h3> <h3> 站在金花村二号路口的左边山坡上眺望半山坡上的游道与休息亭,对面的山间云雾缭绕。</h3> <p class="ql-block"> 这次避暑我住的地方在金花村二号路左边山上。</p><p class="ql-block">金花村是5•12纹川大地震后四川省政府为安置震区失地灾民而新建的村子。该村安置的是由青川县这边的灾民。安置房建筑基本统一,每家都是二层楼。底楼有客厅,两间卧室厨房与厠所。卧室里设有卫生间。二楼有四间房。灾民们基本上就把这房间做为民宿供前来避暑游玩的客人居,一般容纳十二人住宿。旺季的价格是一人一天一百元,包吃住。淡季时;一人一天八十元也行。这价格好象是村上统一制定,基本上每家都是这个价。</p> <h3>二号路口左边修建有一座以5.12作为形状的“大爱崛起”纪念碑,碑上记述了建村的情况。</h3> <h3>二号路口左边进去一排高大的水杉树把道路分为两条。</h3> <h3>金花村村委会座落在三号路口的右边山上,位置应该是在村子的最高处。</h3> <h3>金花村的观光游道与休息亭,亭子的墙壁上有很多关于羌族与青川的一些民俗介绍。</h3> <h3>这是我下榻的民宿旁边的一家民宿。</h3> <h3>三号路口旁形成一个小的集市,一些灾民与商贩在此卖水果、茶叶等农附产品。</h3> <h3>观光游道在村子中间修有一个戏(舞)台。</h3> <h3>在村子通往大邑花水湾的公路方向的约两公里处有一座当地人(不是安置的青川地震灾民)开的名叫“乡村田园酒店”。这里住宿是标准间,食堂、厨房都是单独的。娱乐棋牌也是另外单设。此处远离村子更显清静,价格是一人一天一百五十元。</h3> <h3>金花村的夜晚!</h3> <h3>一段延时拍摄的山涧云起云湧!</h3> <h3>山雾来时,遮住了对面的山。</h3> 云起山间(一)。 云起山间(二)。 云起山间(三)。 云起山间(四)。 <h3>通往大邑花水湾镇的公路。</h3> <h3>身着羌族服装的安置灾民。</h3> <h3>正在洗滌民宿里的被套、床单。</h3> <h3>住宿的人多了,洗的床单、被套也多了,村子里到处都是晾晒的床单、被套。</h3> <h3>村子里到处都在晾晒洗的床单与被套。。</h3> 金花村后面山上是一茶场。 金花村后面山上是一茶场之二。 金花村通往后面山上茶场要经过一片杉树林。 雨后的玉米穗青翠欲滴。 山涧到处开满野花。 山涧到处开满野花。 村口设有指路牌,标示有各家方位与联系电花,图上是一号路口。 这是二号路口。 这是三号路口。 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宜人,实合避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夏季避暑好去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