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那时候一有事没事就在小县城里晃来晃去,偶然间发现呼兰是有味道的。</h3><h3> </h3> <h3>冬日的皑皑白雪,深一印浅一印,刻画着这个小城久远的故事。</h3> <h3>从天而落的雪,飞舞着那些过往的痕迹。</h3> <h3> 中心市场人声噪杂,有些许回到了改革开放前的那种场景。周围是一声声纯正的东北口音,那感觉就像是自己身处在一场电影里,那时候普通话都讲不利索,就爱听着别人说。</h3><h3> </h3><h3></h3> <h3> 那横横竖竖的小巷子都被我绕了个遍,走来走去也不觉得无聊。常常会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晃到天色渐渐暗下来。</h3><h3> </h3><h3></h3> <h3>日出东方,这边的天总是亮得很快,记得我和宿舍姐妹每天早晨四五点起床下楼跳绳跑步,操场上早已人海,晨练的人个个精神抖擞、起得早一些那天还能碰上体校晨跑的学生们。</h3> <h3>教室窗外望去便是一排排平房,午间总有炊烟袅起,升腾出最民间的生活常态。东北人的爱唠嗑和他们与身具有的自来熟我琢磨着与它的冬有关系,因为寒冷没法出门,闲暇时间便多是与家人和朋友亲戚的“侃大山”,也是颇有风趣。</h3> <h3> 记得有一次走到呼兰河边,我坐在河堤上,望着西下的斜阳印染了整个河面,不知为什么,灿烂的橙光被恍惚的视线搞成了血红血红的颜色,像是装载着无尽的悲情和思念。不知不觉就联想到萧红,又独自跑到图书馆借了几本她的书,坐在一楼大厅里看得如痴如醉,然后就发现自己的世界那么飘渺。总爱去将书里的一切身世附加到自己身上。</h3> <h3> 那时候,我整个人思想是空的,眼神是空,心也是空的,呼兰的图书馆虽没有江北那么大,但它的整个氛围是满的,给人沉静的感觉。那时的十八岁,无拘无束天大地大什么都不怕的年纪,过了便无返。</h3><h3> </h3><h3></h3> <h3> 不喜欢不成不变的生活,喜欢曲折,喜欢颠沛流离,若是将我扔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中,多于未知和迷茫,更多的是我满心的欢喜和好奇。</h3><h3> </h3><h3></h3> <h3> 喜欢不一样的人,看不一样的景色,听不一样的语言,看不同的故事。就像是爬上某个钟楼就可以毫无顾忌展开双手拥抱整个属于我的世界的那种生活!</h3><h3> </h3><h3></h3> <p> 北方八九月雨水很多,常常淹没不堪的路,有一次去上微机课,看着时间越来越晚,我便冲进雨里,几秒钟就被洗刷得那么透彻,干脆漫步雨中了。就沿着西区的小路走了走,树太多,又跑到操场上,后来那天就像要塌了一样,那雨大得打在身上直发麻,虽然很畅快,但还是索性跑进了物理楼避雨吧,那天从身边经过好几个不认识的同学都问我要不要雨伞,我抬起头看看他们,虽然现在已记不起模样,但心里还是很感谢他们。</p><p> </p> <h3> 现在想起那些青葱岁月里的年华青涩,真是满满的简单幸福感。</h3><h3> </h3><h3></h3> <h3> 小城,我的故园我的梦。</h3><h3> 遗落下我的青春的声音。</h3> <p>地点/呼兰 松北</p><p>(ps: 图片多为那时候的诺基亚手机和傻瓜相机所拍,像素是一种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