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蔚县古城,位于张家口市蔚县。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明朝洪武十年重修,是北京以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h3><h3><br></h3> <h3>蔚县古城城内的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带有辽、元、明、清各时期建筑风格,连同县城周边的国家级保护单位代王城遗址,遍布全县的古建堡、古民居、古戏楼等,构成了蔚县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赢得了“地上博物馆”的美誉。<br></h3> <h3>清光绪《蔚州志》记载,重建的蔚州古城,城墙周七里十三步,底宽四丈,顶宽二丈五尺,高三丈五尺,城门楼三座,角楼四座,三级敌楼二十四座,垛口一千一百余,东南西各有城门,没有北门,而在北城垣上修筑玉皇阁。</h3> <h3>东门为安定门,楼为景阳楼,南门为景仙门,楼为万山楼,西门为清远门,楼为广运楼,三门外均建有高大雄壮的瓮城。隔护城河吊桥与内城相连,城外为三丈余深,七丈余宽的护城河。</h3> <h3>蔚县南城门</h3><h3>东、西城门已毁,仅存南城门。(景仙门)南门的万山楼和城内文昌阁为97年恢复重建。</h3> <h3>建国后,蔚州古城曾遭受了破坏,目前蔚州古城的南、东城墙已全部拆毁。</h3> <h3>剩余保存较好的是北城墙和西城墙的北段,约长1600米,高约12米。</h3> <h3>保存较好的蔚州北城墙</h3> <h3>此段城墙被挖了个洞,还是处于无人管理状态</h3> <h3>从此门进入就是玉皇阁</h3> <h3></h3><h3>蔚州城墙外有护城河。护城河东、西、南三面基本存在,三门外的石桥仍存。<br></h3><h3>现护城河,已被改造成护城河遗址公园 ,还是很美的。</h3><h3>此处是南段护城河遗址公园。</h3><h3><br></h3> <h3>这是东段护城河遗址公园</h3><h3><br></h3> <h3>玉皇阁,又称靖边楼,是张家口蔚县的著名古建筑,位于蔚县城北城垣上。玉皇阁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年)</h3> <h3>玉皇阁,明洪武七年(1374年)设蔚州卫,洪武十年(1377年)卫指挥使将蔚州土城改建为砖城,辟东、西、南三门,正北无门,建玉皇阁一座于城墙上,与三门遥相对峙。</h3><h3>据《蔚州志》记载,昔日城垣有楼阁24座,独此楼最为弘整高峻,雄伟壮观。</h3> <h3>玉皇阁为院内主体建筑,三檐两层楼阁式,歇山琉璃顶。底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正面明间辟隔扇门,其余均以檐墙围护,檐部用一斗三升斗拱。</h3><h3>现存玉皇阁坐北朝南,总面积2000平方米有余。分上下两院,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小门、玉皇阁大殿。天王殿和玉皇阁大殿分布在同一条中轴线上。</h3><h3>上院正面是玉皇阁大殿,三檐两层楼阁式,</h3><h3>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大殿正脊为琉璃花脊,两端砌盘龙大吻,脊上为琉璃八仙人,边脊砌大吻跑兽,四角脊梢装有兽头,下悬铁铎,微风吹拂丁当作响,气势非凡。整座建筑木架油饰彩绘,基本是“和玺”、“苏式”图样。</h3><h3><br></h3><h3><br></h3> <h3>大殿内,正面(北面)塑有玉皇大帝神像。<br></h3><h3><br></h3> <h3>塑像两侧墙壁上绘有五元大帝和王母娘娘壁画。</h3> <h3>墙壁上绘有大型人物壁画“封神图。</h3> <h3>东西两壁上绘有“三十六雷公”壁画。</h3> <h3>帝王威严,雷公狰狞,侍者秀目,场面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h3> <h3>大殿外观三层,实为二层。二层四周游廊,南北两面施隔扇门,东西两山明间用隔扇,各次间均以木板围护。三层檐施单翘三踩斗拱,屋架用五架梁,脊檩下用叉角,梁架及上檐、腰檐斗拱结构、用材比例都具明代建筑特点。</h3> <h3>下院由天王殿、东西配殿和正禅房组成。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系硬山布瓦顶。脊檩下题“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冬朔月旦元吉创立”。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小式硬山布瓦顶角门一座,由此可进达上院。<br></h3> <h3>由十八级石砌台阶跨入小门为上院。小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建筑格式均为重檐歇山布瓦顶。<br></h3><h3>上院正面是玉皇阁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大殿正脊为琉璃花脊,两端砌盘龙大吻,脊上为琉璃八仙人,边脊砌大吻跑兽,四角脊梢装有兽头,下悬铁铎,微风吹拂丁当作响,气势非凡。整座建筑木架油饰彩绘,基本是“和玺”、“苏式”图样。</h3> <h3>大殿在第二层楼阁的中间又向四外兀突一檐,下设游廊一周,游人顺游廊四顾,北俯壶流河迤逦如带,南眺翠屏山云雾环绕,西顾则山明水秀,东望则村落疏密,山川阡陌,尽收眼底。</h3> <h3>玉皇阁建在城墙上,行走在城墙上视野开阔,市容市貌一览无遗。</h3> <h3>正殿前廊下展示的石碑。右二为著名《天仙子》词碑。</h3><h3>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秋,山西右参议苏志皋曾到此游览,留下“天仙子”词一首:“清帝祠前赤帝祠,步虚声里梦回时,羽轮归去鹤书迟。山吐月、水平堤,冷冷玉露湿仙衣。”</h3><h3>后镌刻于碑,立于正殿前廊。石碑为青石琢成,高1.9米,宽0.9米,碑顶呈弧形,座为龟趺。字体系草书,洒脱流利。</h3><h3>词碑保存完整,颇具书法研究价值和古诗研究价值,亦为历代文人墨客拓摹学习的文化艺术珍品。</h3> <h3>南安寺曾为燕云名刹,历史悠久,相传创建于汉代,疑为北魏所建。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建蔚州城时,南安寺已具有规模。所以,蔚县历来有“先有南安寺,后有蔚州城”的传说。<br></h3> <h3>南安寺塔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城南门内西侧,是一座始建于北魏,重修于辽代的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h3> <h3>南安寺塔整体造型优美,塔身高竣,拔地而起,规格严谨的须弥座,雕刻精美的塔身,紧密相叠的十三层密檐,巨大精美的塔刹,相互间构成了轻重、长短、疏密相间有序的艺术形象,在建筑艺术上收到浑然一体清秀挺拔的艺术效果。千余年栉风沐雨,多次地震,却无丝毫倾斜,依然保存完好,巍然屹立。</h3> <h3>蔚县古城南门外西侧是古刹——释迦寺,建于元代(1271 —1368年)和明代(1368年—1644年)。寺中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h3><h3>释迦寺内筑有蔚县境内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它不仅是蔚县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蔚县地区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变迁的重要实物见证。</h3> <h3>蔚州署也称蔚州衙,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城西南人民路六街塔巷北。始建于明代,清代曾多次重修。现在的州衙是按照《蔚州志》的记载,并参照我国现有的其他州县衙署建筑遗存在原址上复建的,整体建筑为明清风格。复建州衙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占地46亩,建筑面积近8千平方米,有18处院落,房屋297间。</h3><h3>规模宏大,令人瞠目结舌!</h3> <h3>在第一进院子两边是东西里甲房,里甲房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单位。东西里甲房主要职责是管理里甲组织,向里长、甲首传达公务、派定差役,催征税粮等政务。</h3> <h3>这个四柱三顶的建筑叫戒石坊,面南书“公生明”三个大字,为北宋赵匡胤首倡,意为公正才能明察、明断、明智而有远见,公道正派,平民才不敢怠慢。面北书“廉生威”,两联为互文,作为官场箴规,意思是公正廉明方能明察事体之本末,赢得威望。知州坐堂理事,即刻看到这个牌坊,用来警戒自己谦恭尽职,公正廉明。</h3> <h3>大堂“亲民堂”:大堂是州衙中轴线的主体建筑,也是州衙建筑群的中心。大堂正中设知州公堂,上悬“明镜高悬”匾额,公案之上放置文房四宝及红头刑签、绿头捕签。正面屏风彩绘“海水朝日”图,象征清如海水,明似日月。大堂是州官发政令、举行重大庆典、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h3> <h3>大堂“亲民堂”:大堂是州衙中轴线的主体建筑,也是州衙建筑群的中心。大堂正中设知州公堂,上悬“明镜高悬”匾额,公案之上放置文房四宝及红头刑签、绿头捕签。正面屏风彩绘“海水朝日”图,象征清如海水,明似日月。大堂是州官发政令、举行重大庆典、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h3> <h3>大堂院东西两侧为六房,左文右武。东为吏、户、礼三房,西为兵、刑、工三房,司职六部,为州衙职能办事机构。</h3> <h3>蔚州署从现有资料记载来看,从明清以来(明朝267年,清朝276年,两朝共计执政543年)共有146位知州在此任职。这些古代州官没有一位是本县籍的。</h3> <h3>西路建筑有座很大的监狱</h3> <h3>监狱里不但有牢房,院内还有行刑的古代设施</h3> <h3>西路建筑有狱神庙,州县衙门的各个部门也有专门的庙坛。监狱院落里都有一座小小的狱神庙。狱神的造像象狮又象虎,称为“狴犴”,据说是龙的第四个儿子,“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监狱的大门上也常常会有狴犴头像。狱神由牢头禁卒供奉,日日烧香。</h3> <h3>内宅:明清两代,知州须在500里以外异地当官,朝廷制度森严,官吏不许携带家眷,州官家属也不许来探望,加之交通不便,州官一年四季辛劳在任上。只有每年腊月二十至次年正月二十为封印期,为州官的一个月假期,州官方可以回家</h3> <h3>后花园是州官回避政事休闲娱乐的地方,主要建筑有魁星楼,高29.08米,此塔目前是河北省最高的木塔,在全国位居第三。整体是古代卯榫木架结构,没有用一颗钉子,表面看是三层其实是五层,为“明三暗五”的古代建筑风格。</h3> <h3>在从蔚州署东侧胡同由北南行,寻找蔚州署入口处途中,看见贴有文化活动站牌子的大门敞开着,便走了进去。里面戏台亭台廊阁非常规整漂亮,有人正在排演节目。好有文化活动站的气息。</h3><h3>后来感觉,这里肯定也是蔚州署的一部分。只是开辟出来做了文化活动站。</h3> <h3>从蔚州署出来,天已黄昏。走在古玩街上东行,抬头看见漂亮的天空顺手拍了。</h3> <h3>古玩街口</h3> <h3>鼓楼,位于古城的中心,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名为镇远,是蔚州卫指挥使周房所建,后过多次重修。清代,鼓楼被称为“文昌阁”,不幸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国共内战时,被人为一把大火烧毁。</h3> <h3>现在的鼓楼为1997仿建,是一座三重檐多角歇山布瓦琉璃剪边建筑,通高17米,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城墙南侧上方镶嵌“初哉首基”四个字,寓意“京西第一州”,是蔚州古城的重要标志。</h3> <h3>蔚州真武庙位于蔚州古城西北隅的守备街</h3> <h3>真武庙是供奉真武大帝的道家寺庙</h3> <h3>财神庙</h3> <h3>财神庙院内</h3> <h3>灵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西北,明代寺庙古建筑,是蔚州古寺名刹之一,寺院占地面积6682平方米。现存寺庙建筑殿宇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以及禅房僧舍数十间。灵岩寺位于古城鼓楼西街,座北朝南。寺院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分布在一条轴线上。东西为钟、鼓楼、配殿、禅房等。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天王殿为单担歇山布瓦顶,面三进三,平面呈方形,殿内无金柱,七檩六架,栏额与普柏枋呈“丁”字形,斗栱为重昂五踩斗栱,转角为鸳鸯交首栱,斗栱之上未用蚂蚱头,皆用齐心斗。梁架上为“雅伍墨”彩绘,栱眼壁内皆绘水墨蟠龙。</h3> <h3>灵岩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西北,明代寺庙古建筑,是蔚州古寺名刹之一,寺院占地面积6682平方米。现存寺庙建筑殿宇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以及禅房僧舍数十间。灵岩寺位于古城鼓楼西街,座北朝南。寺院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分布在一条轴线上。东西为钟、鼓楼、配殿、禅房等。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天王殿为单担歇山布瓦顶,面三进三,平面呈方形,殿内无金柱,七檩六架,栏额与普柏枋呈“丁”字形,斗栱为重昂五踩斗栱,转角为鸳鸯交首栱,斗栱之上未用蚂蚱头,皆用齐心斗。梁架上为“雅伍墨”彩绘,栱眼壁内皆绘水墨蟠龙。</h3> <h3>常平仓位于今蔚县县城鼓楼西侧。据《蔚州志》记载:“常平仓在古楼西,旧名丰豫仓,廒十一座,共五十五间,道光中重修。</h3> <h3>常平仓位于今蔚县县城鼓楼西侧。据《蔚州志》记载:“常平仓在古楼西,旧名丰豫仓,廒十一座,共五十五间,道光中重修。</h3> <h3>蔚州历史上有米粮川之誉,盛产贡米,仓内所存均为谷子,远近适宜,丰年按额征购,遇有灾年,地方官府依灾情酌情放饭,其陈年小米,变得如大米一样白,虽索然无味,但却不知赈救了多少灾民,帮助他们度过了多少次难关。所以常平仓的历史价值、历史意义,历史作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科学价值。</h3> <h3> 常平仓俗称北仓,东西宽70米,南北长110米,四周围墙,占地面积约7700平方米。仓形高耸巍峨、宏伟壮观,为求长年太平,故称“常平仓”。</h3> <h3>仓神庙又称廒神,仓官。传说为汉初开国功臣韩信或指掌后人认为此神居于粮食仓囤之中,因而常在仓房内粮囤旁设立神位,仓神庙坐北朝南,与戏楼连为一体,也称一殿一卷式,或勾连搭,其面宽三间,进深五间。仓神庙,正五架梁,前后各出单步廊,整体梁架为九架椽层。</h3> <h3>尚保留至今的常平仓概貌</h3> <h3>在常平仓戏楼上观看鼓楼</h3> <h3>公道巷位于城南东侧。我们下榻宾馆就在此巷口斜对面。</h3><h3>传说在清初顺治年间,在朝为官的魏象枢家人要在这里兴土木建庭院,而同朝为官阁老的郝家也要在这儿大修门庭,两家为了一墙的占地,发生了争执,又各不相让。于是魏家便给在朝为官的魏象枢写信,以求以势压人,尽占一墙。时过不久,魏家接到了亲笔回信,信上只有四句话:“快马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安在,谁念当时秦始皇?”魏家看到此信,茅塞顿开,主动让出五尺地方。郝家见魏家如此举动,也主动后撤五尺。于是中间空出了一条小巷。时人为赞扬两家互相礼逊谦让的高尚风格,将此巷取名为“公道巷”,几百年来,这条小巷千车过,万人行,往来通畅。</h3> <h3>可惜闭门谢客</h3> <h3>吉星楼,民国时期建筑,上面有几个大字,吉星高照。</h3> <h3>普通民居</h3> <h3>暖泉古镇位于河北省蔚县西部,古镇有泉“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暖泉之名正源与此。暖泉古镇建于元代,明清兴盛期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其古迹众多,民俗活动传承悠久,是中国十大古镇之一。</h3> <h3>魁星楼</h3><h3>魁星楼供奉魁星,分龙门、云蒸等四门,希望学子能早登龙门,蒸蒸日上。魁星楼分三层,第三层里才有魁星。我想这也是先辈们对学子的告诫吧,要想得到魁星的青睐,必须“爱上层楼”、志存高远、勤奋苦读。</h3><h3><br></h3> <h3>魁星楼</h3><h3>登上楼顶可俯瞰整个书院,只见书院绿荫蔽日、环境清幽。这样雅致的环境实在是再适合修学不过了。据了解,从暖泉书院走出来不少文人才子,如明代兵部侍郎张邦齐、清初直臣之冠的魏象枢、礼乐学家李周望等。<br></h3> <h3>逢源池</h3><h3>逢源池是暖泉古镇的水源。而且有着神奇的传说。</h3><h3><br></h3> <h3>在逢源池南修建了一座私塾,号“暖泉书院”,开创了张家口地区书院的先河。</h3><h3>书院始建于元朝,是元顺帝时期的工部尚书王敏主持修建的。</h3><h3>王敏如此注重家乡教育事业,实在难能可贵,而在泉池边建书院又可见其寓意的独具匠心。</h3> <h3>王敏书院也叫暖泉书院,坐落于暖泉古镇中心。暖泉古镇以一股三冬不冻的泉水而得名,书院亦因之而得名,整个书院以泉为胜,书院内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h3><h3><br></h3> <h3>王敏书屋为五开间硬山顶式房。书屋前面有一个凉亭,别看这凉亭很小,但它却大有来头,这就是蔚州八景中的“水过凉亭八井”了。亭中有一口八角井,,正好在书屋前方,寓意“前景”,就是希望每位在此就读的学子都能拥有美好的前景。而在书屋后方还有一口井,则意为“背景”,其寓意不言而喻。<br></h3> <h3>闲逛书院,你会发现处处皆有景、景景可入画。这座700多年的建筑虽历经岁月风霜,却无损它一分一毫的风韵。匠心独运的古代工匠们在修建这一座书院时明显是费了好一番心思的。</h3> <h3>尤其是书院的泮桥。泮桥又被称为是状元桥,桥的两头各放着几尊猴子的雕像。据说,这些猴子都是好运的象征。现在如果在状元桥上走走,摸摸石猴的脑袋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气的。<br></h3><h3><br></h3> <h3>暖泉古镇关帝庙</h3> <h3>观音寺</h3> <h3>前往游览暖泉古镇著名的西古堡,路过的中小堡,同样保持完好、古朴、非常有特色。</h3> <h3> 古时,蔚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是蔚县真实的写照,历史上蔚县就有八百庄堡之说。不论是南山脚下,北部丘陵,还是壶流河两岸,随处可见一座座古老、雄宏的城堡。东至桃花堡,西至暖泉堡,南至黑石岭堡,北至白草窑堡,城连着城,堡连着堡,若繁星点点,呈气象万千。可想而知,当年这里发挥多么重要的作用。时过境迁,古城古堡虽已失去原有的功能,但这里的一砖一物仍时刻彰显着昔日的辉煌。</h3> <h3>中小古堡巡逻更道</h3> <h3>西古堡村俗称“寨堡”,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是古蔚州八百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完好的一例</h3> <h3>西古堡位于蔚县暖泉镇西古堡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南北堡墙东部设一座砖包砌的小瓮城。南北瓮城平面均呈方形,边长约50米,两瓮城均朝东开门,各建有堡门一座,瓮城内有地藏寺、九天阁、戏楼、观音庙等建筑。西部又突起一砖筑小城台,此城堡结构完整,布局富于变化,是一座典型村寨围堡。此地集“古民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完好的一例。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戏楼</h3> <h3>楼上是神灵重地</h3> <h3>记录历史的车辙</h3> <h3>地藏庵建在楼上</h3> <h3>佛门重地,由此可上楼拜佛、观景</h3> <h3>楼上建筑多多</h3> <h3>钟鼓楼</h3> <h3>钟鼓楼</h3> <h3>往下看</h3> <h3>极目</h3> <h3>远眺</h3> <h3>壮观</h3> <h3>出入门口</h3> <h3>更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