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那些与酒有关的事儿

闲情逸致

<p class="ql-block">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喜事临门,举杯庆贺;朋友相聚,把酒言欢;有朋之远方来,接风摆酒洗尘……。</p><p class="ql-block"> 想当年高中毕业,参军离家之时,曾是军人的父亲对我多有叮嘱。其中就有:“吸烟有害健康,不要抽了;酒能舒筋活血,可适量喝点”。或许因此吧,至今我没有吸烟的习惯;而喝酒,却有如“过山车”般起伏经历。</p><p class="ql-block"> 说来很有意思,我对酒的认知,不是从“喝”起步,而是从“听”开始。这得从父亲下放南屏公社卫生所工作说起。</p><p class="ql-block"> 那还是我上小学时的事情了。那时父亲从县医院下放到距县城五十多公里的南屏公社卫生所工作(现南屏乡)。母亲留在县医院从事医护工作,同时照顾我们兄妹三人的生活和学习,很不容易。因此,放暑假的时候,我经常要到乡下,与父亲小住一段日子。南屏地处十万大山之中,是个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穿行于挂着绿色藤条的高大天桃树等,植被茂盛的热带雨林,去那条两岸绿意盎然、水流清澈见底并布满鹅卵石的山谷河流游泳,是我乡下行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那时,与父亲同住的是一位憨厚的瑶族医生赵叔叔。据说赵叔叔很能喝酒。我对酒的最初认知,就是从赵叔叔那里“听”来的。一次父亲值班,记不清因何话题而起,反正那天赵叔叔跟我说了很多与酒有关的瑶族趣事。其中“喝酒可以多吃菜”,尤其让我记忆犹新。虽说那时就有了长大要“喝酒多吃菜”的冲动,但高中毕业前,我都没有喝过酒的印象。倒是记住了第一次买酒,闹出的笑话。</p><p class="ql-block"> 那是我入伍离家前的事情了。开饭前父亲给两块钱让我去买酒(那时父亲月工资四十多块吧)。对酒一无所知的我,到了门市部一看,某包装漂亮的瓶装酒不到一块钱,便买了回去。等将酒倒进碗里,黄橙橙的酒色一股“馊”味,根本喝不了。待细看才知道是啤酒。不仅闹了笑话,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白酒与啤酒,完全不是一个味。</p><p class="ql-block"> 说到啤酒,不得不说说我那唯一一次醉啤酒的经历。那是九十年代初,部队刚从龙门换防北海不久。一次,王科长要犒劳我们几个干事,就到小餐馆炒几个菜喝啤酒。大家喝得是兴高采烈,而第一次喝啤酒的我,只喝了大半瓶就醉了。那胀肚又吐不出来的难受感觉,至今难忘。或许这个经历吧,多年来我都不太喜欢喝啤酒。</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我认识“酒”是从“听”开始的话,那真正“喝酒”就是从“猜码”开始了。在叙述“猜码喝酒”之前,先聊个与喝酒相关的有趣事儿。</p><p class="ql-block"> 话说从七九年应征入伍至军校毕业,我几乎是“滴酒不沾”。那时的酒量,也就喝汤用的一小勺白酒,就能让我面红耳赤。记得参加新兵报务培训时,一次部队加菜,自己因喝了些白酒竟过敏至无法入睡,不得已半夜起床找温水泡洗。皎洁的月光下,营院更显空旷而静寂。睡眼惺忪的我正走向大保温桶处,突然一阵哗啦啦的水声传来,吓了我一跳。寻声望去,原来也因酒过敏的陆兄好战友,已在那泡洗开了。屋檐下,“同病相怜”的两兄弟,相视而笑轻言交谈……。神奇的是,一年后我们参加部队院校招生考试,虽志愿都未填报海军后勤学校,却一起被该校录取并学同一专业。以后,又一起毕业并提拔为海军军官;一起经基层单位锻炼后调任部队机关工作;一起在部队医院先后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成家。多年后,又先后从部队转业到北海市地方工作。至今,当年因喝酒夜不能寐的经历,还是我们回忆部队芳华岁月的有趣话题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真正开始喝酒,绝对跟我的好同学好兄弟有关。</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从部队休假回家,总有热情的同学请吃饭喝酒。印象中,那时我的好兄弟不仅大都很能喝酒,而且还特别喜欢“猜码”斗酒。而我虽不能“喝酒”,更不会“猜码”,但却非常享受这种你争我斗又其乐融融的聚会。记得当时流行“一码四蹄”的“猜码”方式。即每个人轮着“猜”,最后一“码”分胜负;负者接着找人“猜码”喝酒。轮到我时,大家只要我“猜码”,输赢都不用我喝酒。时间一长,“码”,慢慢学会“猜”了;酒,也因不好意思每次让别人代喝,而慢慢喝了些。时至今日,当年令人难忘的“猜码”声和热火朝天的喝酒场面,仍声声入耳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学会喝酒之后,“拼酒”的发生似乎只是迟早的事。自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拼酒”,应该是从部队转业地方工作后,参加单位重阳节聚餐时发生的事。</p><p class="ql-block"> 那次聚餐二十多人,坐了满满两大桌。开始还好,大家都斯文地聊天吃菜喝酒。但很快进入到一人一杯的敬酒阶段。 “不能刚转业地方工作,就认输丢面子!”。为减少喝酒,自己采取在敬酒中,只要对方说不喝,就敬下一位的办法,快速敬过一遍。未曾想老科长竟给我这个“新人”来个下马威。说还有三人没跟我喝,要补回来。早有准备的我,毫不胆怯地说:“没问题。但有个要求,待我补回后,请你们选派一人,到我那桌也敬过一遍”。结果,如我所愿,没人敢接招。说真的,我至今仍为此沾沾自喜。试想,如果单挑,结果可想而知。硬撑着完成“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任务”,后果两个:一是回家就直奔卫生间。吐得是翻江倒海、天昏地暗。二是留下特别能喝酒的“好”名声。从此单位聚餐,再没人找我“拼酒”。</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是真的不能喝酒!如此“玩命拼酒”,全是学了当兵时某干部的“招”。该干部面对斗酒挑衅,应对方式就是拿上两个大海碗,倒满酒后说干杯。其至理名言是:“一个人醉没意思,要醉一起醉”。据说,用此招拒“敌”于千里之外,效果特佳。看来喝酒也是需要点气势的!</p><p class="ql-block"> 转业地方工作,正值北海大发展之时。由于工作性质及人际交往需要,加之没有部队那么严格的纪律约束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原因,各类接待任务和聚会不断,陪酒在所难免。工作接待,喝酒!客人来访,喝酒!节假日,喝酒!不是节假日找个理由也喝酒!认识的朋友一起喝酒!不认识的,在酒桌举起酒杯就是朋友,喝酒!在本地呼朋唤友,喝酒!外出公干或友人相聚,还是喝酒!杯中有热血兄弟,喝!杯中有江湖情义,喝!杯中有温暖关怀,也要喝!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 ……,等等之类的劝酒“文化”,总有一句成为干杯的理由!都说喝酒的最高境界:以微醺为好;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可在酒桌繁杂的客套与瞎扯中,谁又能分清哪些是真诚的交往?哪些又是虚伪的恭维?谁又能控制并把握住身不由己的"喝"与“不喝"?或许多年后,我们都难以看清那个是借酒装疯?那个又是挥洒自如的表演!那年月,三小时路程内的朋友圈,几乎可以说是召之即来,来之即“喝”。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个“无酒不欢”的疯狂时代!</p><p class="ql-block"> 问世间酒为何物?《汉书•食货志》曰:“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祝福,扶衰养疾,百福之会,非酒不行”。酒,集帝王将相、平民百性之宠爱,历经岁月流转而魅力不减!酒,能让朋友一起欢聚,享受快乐!酒,能让人排遣寂寞,体味人间冷暖!在这方面,还是我那一起长大、一起“疯狂”的兄弟同学们来得实在。那么多年过去,这群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寒来暑往,都在用行动捍卫并陶醉在一往情深的好兄弟;这群既可温文尔雅地喝酒,也可光着膀子呼啸山林大口吃肉的率性男儿,没有违心逢迎的巴结,没有尔虞我诈的算计。除少了以往无休止的“斗酒”外,永远是那么的豪情万丈,那么的热情好客和开心快乐!只要在群里发个信息,上思、南宁、钦州、防城等地的兄弟们,转眼间就能集合到位。或餐馆或大排档或山水农庄或干脆在家里自己动手,搞几个家乡特色小菜外加一盘花生米……;不在乎酒的品牌,不在意菜的多寡;无所谓得失成败;在推杯换盏中,细品酒香找寻飘然的感觉,让兄弟情谊溶入血脉!在酣畅淋漓中,将真诚与浓烈斟满酒杯,让重逢的喜悦化作满怀豪情!</p><p class="ql-block"> “盈清风素雅,念尘缘禅心;忆小城旧事,邀杜康共醉”。喝酒,说到底就是要喝出一种氛围、一种情感和期待中各种传奇的故事。如今,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喝酒,已少了当年近乎“失控”的豪气,而多了些理性与从容。但我最喜欢与期待的,仍然是参加那些丰简由人、喝酒随意,真诚而热烈的朋友聚会! </p><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于北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