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漆艺<br><br>成都漆艺是中国最早的漆艺之一,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四川盛产生漆和朱丹,是制作漆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成都的漆器工艺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br><br>2006年5月20日,成都漆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成都漆艺历史久远,图为成都汉墓考古出土漆器 )<br><br>说到成都的漆器厂,大家想想中的应该是这样的。有一个硕大的厂房,里面的工人整齐有序的在流水线上作业。热闹非凡。可是,现实的情况却和想象,大相径庭。成都漆器厂如今的厂区有些冷清,偶尔才能看见有人从简陋的厂房里进出。 (这个不起眼的小门里藏着三千多年的老手艺)<br><br>成都漆器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蜀华街72号,如果这个地址无法让你在脑海中准确定位他,那按照咱们成都人的说话方式来讲,在宽窄巷子的正对面,你应该有点儿印象了。 (成都漆器厂内)<br><br>这是一个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厂房,一共四层楼,从第一层走到第四层,基本上和漆器制作的顺序一样,从胎,到打磨,到上色。在厂房的四楼角落的这间办公室,就是成都漆器的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她为我们详细的拨开了成都漆器的神秘面纱,也讲述了成都漆器厂这几十年来,发生的故事。<br><br>重磅嘉宾 成都漆器国家级传承人 尹利萍<br><br>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漆器工艺厂漆艺设计师 ,2007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成都漆器41年来,她创作了大量获奖的漆器作品,作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等收藏。其代表作是一对净高2.3米、直径88厘米的《牡丹卷草大花瓶》漆艺作品。 (《牡丹卷草大花瓶》是尹利萍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对净高2.3米、直径88厘米的漆艺<br><br><b>一道工序,一辈子</b><br><br>成都漆器厂是目前惟一依靠传统精髓技艺制作成都漆器的单位。它虽然身处闹市,传承了3000年的技艺,但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清冷却形成极度的反差。现在已少有人记得它了,甚至从成都“114”查号台也无法查询到它的电话号码。 (成都漆器厂内)<br><br>成都漆器主要以天然木材和生漆为原料。手工制作为主。木被称为胎,漆是魂,漆器对漆的要求很高。生漆要用纱布过滤、加工,再根据不同的品质做不同用途。在成都,工匠们对于优质大漆有这样的描述,明如镜、清如油,扯起钓鱼钩,照见美人头。钓鱼钩是指粘稠的大漆被挑起后反弹的样子,照见美人头是夸赞优质大漆的的光亮和油性。 (1990年,尹利萍的《雕银丝光晕彩虞美人花瓶》在全国漆器行业评比中,获得设计、造型、制作、艺术效果满分,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br><br>漆器漆器,油漆当然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是,要制作一个优质的漆器,要经过几十到工艺,而且每一位匠人的手艺,都是通过时间的累积得来的,没有谁能够一蹴而就。 把时间放做在“漆”上面,尹利萍认为要做好不容易。“因为做漆器是系统工程,从把漆从树上采下来,经过精炼,变成了我们工艺美术需要用到的漆。这是一种技术。要把设计的造型做成需要的胎,这又是一个工程。比如说,用木头做,就要接触到木工这一套技艺,脱胎的时候,有需要涉及到造型这一块。然后才说是做“漆工”。上了“前漆”之后,后面还要上很多次漆。还需要做一大堆的装饰工序,比如雕刻、绘画、镶嵌、浮雕、打磨、色彩、造型。我们分了六大工序,每一个工序就是做一辈子,都够得做了。” “漆艺和机械不一样,机械化的东西只需要把螺丝拧紧,开关打开就能很迅速地把漆器做出来,手工漆艺是每件作品在手上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的东西,它会在你制作过程中产生改变,产生魅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接触到漆器制作以后,就很喜欢。因为它本身是和手作紧密相连的。<br><br>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经过你的手,经过你的劳作以后,变成了一件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当你倾注了你很多的时间,很多心血的时候,是会产生感情的。特别是当这个行业面临艺绝人亡的时候,你真的不由自主地觉得很遗憾。它很好的时候,你觉得无所谓,它不好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还是再扛一扛吧。” 2006年5月20日,成都漆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批次进入名录的还有咱们四川的川剧,蜀绣,绵竹木板画、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等等。成都漆器的又重新恢复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