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古文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鳏寡孤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guān guǎ gū dú,解释是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家贫(贫是和富相对,贫是没有财富,身无长物,生活不富裕的意思;穷是指在事业上,人生道路中遇到的困顿,没有一条好的道路让你选择,所谓“穷途末路”。而和现今的“穷人”的意思是不同的,现在的“穷”大多表达物质生活不富裕的意思。)无资(钱)。太夫人以荻“di”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ǚ《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顺势)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注意惟。。。。。是结构即专事读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br></h3><h3> 据说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欧阳观因疾病而去世,家庭生活陷入了艰难困顿之中,欧阳观虽历任地方官员,但恪于职守,为政清廉,家庭仅靠欧阳观的职奉。现在只有母亲带着欧阳修及幼小的妹妹,求助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在叔叔的帮助下,埋葬了父亲欧阳观,母亲为了给欧阳修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谢绝了叔叔的挽留,带着孩子来到了娘家,母亲就靠给人洗衣织布过日子。一日欧阳修看见小朋友在先生那里读书,很羡慕,问母亲他能读书吗?母亲告诉他,家里很困难,但是母亲说,明天可以亲自教欧阳修识字。</h3><h3> 这天母亲大汗淋漓,背了半筐沙子,倒在娘家院子,右手把沙子抹平,擦擦汗告诉欧阳修,这就是学习工具,可以当布帛竹简,再找来荑荻(芦苇的一种),用砍刀削尖,就教欧阳修识字写字认字,欧阳修也就开始了他的识字生涯。</h3><h3> 每天学习十个字,母亲写完十个字,让欧阳修快记快领会,幸好欧阳修学的认真,学得快,记得牢,刚记完一会儿吃个饭,玩个转身,大风一吹字没了,奥,欧阳修这才知道母亲为什么用沙子做帛笺了。欧阳修在母亲的帮助下,逐字逐句领读了《左转》《诗经》等古书,但是借的书读完就没有了,好书就想再读多读,家中没钱欧阳修很苦恼。</h3><h3> 欧阳修有好多好伙伴,其中一个叫李尧辅,家境非常好,家里也有好多书常借给欧阳修,有一天,李尧辅要完成一篇先生交给的有关左传的文章,苦思无灵感,不知从何处下手。正当忧愁难解时,他突然想到欧阳修,他知道欧阳修熟读左传,能将左传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平时文笔也好,於是便请欧阳修帮忙。果然,没多久功夫,一篇掷地有声的文章便完成了。李尧辅非常高兴,为了感谢欧阳修,拿了一块银子要送给欧阳修,并且诚恳地说:“小欧阳,你常常帮我的忙,使我学业进步很多,这一回又帮我完成了先生的作业,这块银子可以帮衬你的家里生活”欧阳修摇摇头执意不要,确实欧阳修的母亲对欧阳修要求很严,要做一个清正廉洁之人。李尧辅见他不要银子,就买了好多笔墨纸砚,诚心想感谢欧阳,欧阳修再三推脱,见推脱不过最后欧阳修提议,用这些笔墨纸砚在李尧辅家抄书,李尧辅觉得也可以,欧阳修也就得以抄书,也就抄到了好多书。正是这样也最终成为中国文坛的巨擘。 </h3><h3>【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