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9年8月30日,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领导和贵州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受教育部全国名校长领航工程”段丽英校长工作室“委派,我们三人(熊芳,龙里中学副校长;向尧富,遵义市第十三中学教科主任;罗哲,贵阳市第二中学青年教师)作为赴四川省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团的成员,开始了我们新的旅程。</p> 支教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决策之一。出发前,段校长要求我们牢记使命,服务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完成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支教任务,树立良好形象、当好使者,尽快熟悉当地教育、学校的情况、校规、校纪,研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虚心向当地老师学习,共同提高,当好教育的友好使者,为本次大凉山支教工程开个好头,为两地的教育发展和交流做贡献。 下午3时,在机场见到了同去支教的熊芳老师,相互认识后,聊起选择支教的原因,她谈到,一方面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刚接到通知时就十分激动,决定要来;另一方面支教过程也是一种锻炼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历程;再者不同省份的教育有共性也有个性,很期待不同地区教育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这次支教不仅是一场播撒知识的活动,更是两个兄弟省份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桥梁,能为两地的教育添砖加瓦,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事业,要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为大凉山的孩子们带来爱和知识。从中,我感受到了熊老师身上那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支教信念,我也将贡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多思考,多创新! 我支教的最初信念,作为青年教师,应当勇于承担起教育扶贫的社会责任,奋斗在第一线,勇于担当,牢记光荣使命!当然,支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磨炼,可以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促进成长,拓宽眼界,提升格局。因此,无论环境多么艰难,条件多么恶劣,我将坚定信念,虚心请教,努力学习,把贵州教育优秀的教育理念、工作方法、教学方法带到四川大凉山去,把自己的爱与汗水播撒这片美丽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