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游记五《登顶皮拉图斯 漫步琉森小镇》

David

<h3>  皮拉图斯山(Mt. Pilatus)是一座俯瞰瑞士中部名城琉森(卢塞恩)的阿尔卑斯山峰。皮拉图斯山由数座山峰组成,海拔2128米的Tomlishorn峰,海拔2119米的Esel峰位于皮拉图斯齿轨登山列车站的上方。整个山体位于上瓦尔登州、下瓦尔登州和琉森(卢塞恩)州交界处。在琉森(卢塞恩)的卡佩尔廊桥边一抬头就能看见流传着龙的传说的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br></h3> <h3>全体旅行团员登顶皮拉图斯。</h3> <h3>我们爱旅行,更爱中国!身在欧洲,情系中华!🇨🇳🇨🇳🇨🇳</h3> <h3>说起瑞士,翩翩的联想便是一幅明媚秀丽的山水画卷:湍急见底的溪流,湛蓝如镜的湖面,挺拔幽深的杉林,雄伟峻峭的雪峰……在这片沁人心肺的大自然中,点缀着一个个玲珑别致的城郭。上天造就的自然美与人工修饰的建筑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世间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处如此美的地方了,这里便渐渐形成了令人心荡神驰的旅游胜地。</h3> <h3>琉森位于这山国的中央,早在罗马时期,它还只是一个没有几户人家的渔村,后来,为了给过往的船只导航而修建了一个灯塔,因此得名卢塞恩(琉森),拉丁文便是“灯”的意思。1178年卢塞恩(琉森)建城,1386年,卢塞恩(琉森)及其周围地区组成了瑞士的一个州。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上古人类历史的文明;在这个靠旅游业变得越来越富有的国度里,卢塞恩(琉森)的地位也显得日臻重要。漫游卢塞恩(琉森),定会让你找到许多非同一般的感觉。</h3> <h3>在皮拉图斯山,可以欣赏阿尔卑斯山的73个山峰。</h3> <h3>在瑞士🇨🇭可以说全民热爱登山运动</h3> <h3>登山的时候,不知道您留意过脚下的山花……</h3> <h3>山顶休息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h3> <h3>登顶皮拉图斯山,来到休息平台,大家都在忙着拍照留影。</h3> <h3>瑞士民间传统乐器阿尔卑斯号角,被视为瑞士的灵魂。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听到阿尔卑斯号角声,瑞士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便油然而生。</h3> <h3>著名的号角制造商日拉尔•波特先生形象地说:“瑞士人的血管里流淌着阿尔卑斯号角的音符。”</h3> <h3>阿尔卑斯号角短小的20厘米,长的达47米。普通的阿尔卑斯号角长约3.5米,重3公斤,是用杉木做成的吹奏乐器。阿尔卑斯号角的起源已无从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1555年。那时,阿尔卑斯号角不仅是乡野山民自娱自乐的简易乐器,还可以用来召唤牧群和传递信息。据说,借助山风之力,阿尔卑斯号角声能传出10公里远。</h3> <h3>1805年,因斯布嫩镇举办了第一届瑞士联邦阿尔卑斯号角比赛。此后,吹号风俗流传开来。1880年,阿尔卑斯号角的制作工艺和形状才固定下来。</h3><h3> 阿尔卑斯号角发源于乡村,所以吹奏号角时人们要穿当地的民族服装。比如,在弗里堡州格吕耶尔地区,男号手要头戴绣花小帽,身穿前襟绣有阿尔卑斯山花的深灰色粗布衣裤,斜挎牛皮包;女号手要身穿白色衬衫,外套无袖蓝色长裙,腰缠围裙。有趣的是,只有来自山区的男号手才挎牛皮包,平原农民不挎包。</h3><h3> 阿尔卑斯号角能进行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和合奏,还可以与交响乐团同台献艺。现在,阿尔卑斯号角走出大山,到世界各国巡回演出。</h3> <h3>制作一支阿尔卑斯号角需要80个小时。一支普通的号角售价为3000瑞士法郎(1瑞士法郎约合6元人民币)。制作阿尔卑斯号角的关键是要选择上好的杉木。</h3><h3>工匠先将杉木剖成两半,将其内部挖成壁厚为3毫米—7毫米的槽,再用胶把劈开的杉木粘合起来并用白藤条、竹片或柳皮加以固定,然后用木圈给号角底部受音最强的部分加固,最后安装木架支撑。为了美观,号角上还印有雪绒花和动植物图案。吹奏时,号角插上黄杨木、橄榄木或核桃木做的号嘴。</h3> <h3>下山的缆车上</h3> <h3>卢塞恩,又译“琉森”,是琉森州的首府,位于瑞士中部,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的汇合处。面积24.2平方千米,人口7.8万(2017年)。属于瑞士德语区,德语名为Luzern。卢塞恩在多语言的瑞士、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的asd拼写是Lucerna,法语和英语的拼写是Lucerne。</h3><h3>号称瑞士最美丽、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也是最受瑞士人喜爱的瑞士度假地。琉森为历史文化名城,艺术家们在此得到了不尽的灵感。历史上,很多著名作家在此居住和写作。</h3> <h3>1300多年前卢塞恩(琉森)是琉森湖畔的一个小渔村。700年左右圣莱奥德伽尔建立本笃会修道院,此后琉森便逐渐发展起来。13世纪阿尔卑斯山的圣哥特哈德通道开辟后,使琉森成为跨越阿尔卑斯山转运货物的重要商镇。1291年琉森被哈布斯堡王朝侵占。1332年加入瑞士联邦。在反新教运动中,卢塞恩(琉森)是天主教的堡垒,耶稣会为此为基地对抗加尔文主义。1653年,卢塞恩(琉森)成为农民反贵族运动的中心。1798年至1803年卢塞恩(琉森)曾是拿破仑荷尔维蒂共和国的首都。1841年,卢塞恩(琉森)脱离瑞士联邦独立,引起1847年独立联盟战争。1848年,卢塞恩(琉森)重新加入瑞士联邦。</h3> <h3>濒死的琉森狮子(狮子纪念碑)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 (Tuileries) 中的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全部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当年,瑞士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男子迫于生计,纷纷到欧洲各国当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忠于雇主,英勇善战,但荣誉和金钱掩盖不了雇佣兵制度的残酷,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仅留下在梵蒂冈为天主教廷服务的近卫军。由于著名的忠勇,教廷的这支瑞士近卫军一直服务到现在。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卢塞恩,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h3> <h3>有两座美丽尖塔的豪夫教堂(Hofkirche),位于琉森湖的北面,是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公元735年开始建造,是罗马式建筑,到14世纪改建为哥特式,17世纪的一场大火中受到了严重破坏,随后又改建为文艺复兴式。教堂内部庄严肃穆,礼拜席上有生动细腻的雕刻图案。教堂的管风琴,1640年制造,共有4950根风琴管,至今仍在琉森的夏季音乐节上使用。</h3> <h3>虔诚祷告的Jun,被快门声惊到了,实在是抱歉,打扰您了🤪</h3> <h3>在琉森的卡佩尔廊桥边一抬头就能看见流传着龙的传说的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Mt. Pilatus)。卡佩尔桥是琉森的重要标志,始建于1333年,是卢塞恩(琉森)的水上城墙。此桥是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桥长约为200米,但不是一座直桥,有两个小的转弯。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10幅,开始绘制于17世纪,每幅画的内容多为卢塞恩的历史风貌和琉森历史英雄人物的故事。桥身中间的折弯处建有一石头的八角型水塔,34米高。塔建在水中的礁石上。塔建于1300年前后,木桥是依附于水塔而建。</h3> <h3>同行的Jun先生眼里的琉森,美得像画一样。</h3> <h3>列夫·托尔斯泰专门为琉森写下了《琉森游记》。马克吐温,朱自清,都为这个美丽的古城写过属于他们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