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如果用“厚积而薄发”来形容语文学科的慢慢积累的特点,那么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重要再合适不过了。惠济区实验小学数学组的老师人手一本王永春老师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就是让数学老师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扭转重教知识,轻视思想的教学误区。</h3> <h3> 经过一个假期的阅读思考,数学组的老师们都有什么收获呢?就让我们来到数学组的交流会现场来看一看吧!</h3> <h3> 蔡传平老师的分享有这样的金句“数学课不渗透数学思想,那数学课就没有灵魂。”</h3> <h3> 靳爱萍老师讲到在阅读时,和上个学期曹培英老师的《跨越断层》相对比、相结合,受益匪浅。</h3><h3> </h3> <h3> 李亚文老师带着“怎么把课堂上的有深度有层次?”这样的问题来阅读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一一找到了答案。</h3> <h3> 王赵燕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上一节有数学味的课呢?”读完这本书似乎找到了怎么能上出有数学味的课。</h3> <h3> 徐丁老师给我们结合案例仔细解读,他也定是从中得到了许多启发。</h3> <h3> 靳璐老师谈到数形结合和几何直观的区别到底是什么?一直她是困惑的,读这本书时候发现这本书给出了详细解读。同时结合课例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br></h3> <h3> 焦程琳老师又出金句“抓住知识的灵魂和核心,就是要把握好本节课的数学思想。”</h3> <h3> 崔静老师读书的时候有这样的困惑:“如何在课堂中适时、适当的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是她所不能很好把握的一个度,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的一个问题。</h3> <h3> 侯利平老师谈到两点,第一点,一节好的数学课是两条线,知识与技能是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只有两条线相互渗透才能上出一节好课。第二点,在阅读时要做到读有所用,有所需才所读,这样才能有所得。</h3> <h3> 最后王葆荣老师给我们传递她的想法:“虽然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把万能钥匙,但老师们要明白它却不是立竿见影的“速效药”,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数学思想无法考量,但小处可以从对某一题目的解答方式,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最终大处可以反映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因此要深入数学的灵魂深处,渗透给学生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当孩子们忘掉知识,留下的就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h3><h3> 这就是我们的读书交流会,不仅是一场聚焦数学思想方法的交流会,也是一场从教走向研的桥梁的交流会。数学教师,更应该是研究者。我们需要在研究中找寻教育理想与现实教学的平衡点,才能体验专业成长自我超越的快感,最终抵达专业生活美好幸福的境界!就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一位具备研究特质的数学老师,感受生命与教学的精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