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太宰治的这本书,读起来太压抑。主人公生活的很悲观,似乎看透了生活的一切本质。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可以感受到他生活的痛苦大过欢喜。</h3><h3> 刚开始读的时候,还不太明白。后来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关于太宰治的资料。才慢慢的能理解他想表达的那种绝望,他心里的呐喊。</h3><h3> 生活的不如意太多太多,那些触不及防的事故有时候就会颠覆一个人的一生。 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一次一次想融进去,想讨好所有的人,但都失败了。</h3><h3> 成人的世界,没有人是容易的。但不妨大胆一点,寻找幸福。</h3><h3> </h3> <h3>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是刘同刚出的新书,这是一本关于职场的书。书里分享了一些他的职场经验及态度。他讲了"职场3232法则"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有很大的帮助。</h3><h3> 关于刘同,读他的书好久了。从《谁的青春不迷茫》开始,到后来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向着光亮那方》,《我在未来等你》。他的文字,让我们在孤独,迷茫的生活里,汲取了很大的勇气。有些人说少读点刘同,他写的都是鸡汤。或许是吧,只是有些感受只有自己能理解。从书中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在某个角落努力的生活,我们从没有因为任何理由放弃过自己所想要的。</h3><h3>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候鸟,希望我们都能逆风而行,不丢失方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直对生活充满热情。</h3> <h3> 大冰的新书,一如既往的喜欢。最早知道他,是看见他说的一句话“愿你即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觉得这会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做到这般从容又洒脱。</h3><h3> 之后买了他的所有书,他和刘同不一样,刘同写自己,他写的都是别人。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每一个小小的人物,都在演绎着属于自己不平凡的故事。 </h3><h3>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梦想,坚持,奉献,自由,爱情,友情,亲情,磨难,纯粹,初心,是那么美好!</h3><h3> 他是个很特别的人。每次出新书,他都会替读者讲价,保证不让读者吃亏,真是良心作家。还有他的大冰的小屋,在这里你可以抛开一切社会的属性,做真正的自己。而且每年除夕,如果你不回家,都可以到小屋里过年,这也许是小屋最温暖的存在。他还组织了公益性的百校音乐会。</h3><h3> 平行世界,多元生活。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他走过许多湖泊山河,见过最美的北极夜空,睡过自己给自己挖的雪坑。他打着手鼓,唱着民谣,行走在多情的江湖。</h3><h3> 在他身上,我看的最多的是江湖侠气,他用最温暖的方式告诉我们在这个薄情的时代,我们可以深情的活着。</h3> <h3> 《无人生还》是英国推理小说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他主要讲十个人在岛上被谋害的事情。这是一个奇怪的小岛,不知道它的主人是谁,只有两个仆人。而且餐桌上还有十个小瓷像。从第一天晚上开始的几天时间里,每天都有人按着儿歌里述说的方式死去,每死一个人,餐桌上的瓷像就会少掉一个。但是岛上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十个,于是他们相互怀疑,寻找凶手。</h3><h3> 小说推理逻辑性很强,情节严谨,结局出人意料。而且他揭示出人性贪婪、自私、罪恶的真实面貌。很多看似人畜无害的人,实际上却丑陋不堪。</h3><h3> 回到人性最初的美好,做一个纯粹自由的人。</h3> <h3> 《活着》这篇小说讲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他从一个地主家的少爷,落魄成身无分文的穷小子。然而生活并没能给予他同情,命运还是一次一次摧毁他的生活。</h3><h3> 这本书读起来是悲伤的,失去了所有的福贵,经受了一切磨难,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活着。谁都不知道他内心承受了多少苦痛。才能平淡的回忆自己的一生。</h3><h3> 越长大越觉得活着的艰辛。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h3><h3> 生而为人,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h3> <h3> 知道冯唐还是因为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而《无所畏》这本书是冯唐坦露自我的真诚之作。</h3><h3> 书里叙述了他的很多观点,关于成功,中年如何不油腻,爱情,亲情,健康,快乐,读书,美好……</h3><h3> 成功十要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h3><h3> 不油腻:第一,不要成为一个胖子。第二,不要停止学习。第三,不要待着不动。第四,不要追忆从前。第五,不要教育晚辈。第六,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第七,不要鄙视和年龄无关的人类习惯。</h3><h3> 九字真言:不着急(对时间的态度)不害怕(对结果的态度)不要脸(对他评的态度)</h3><h3> 女人还是要自强:不容易生病的身体,够用的收入,养心的爱好,强大到混蛋的小宇宙。</h3><h3> 活在这世上,什么都不要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慢慢放下输赢和计算。</h3> <h3> 第一次读刘震云的书。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小说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走出延津;后半部写的是现在:他的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出一走,延宕百年。</h3><h3> 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性地产生了,这可能就是我们活的累的原因了。 </h3><h3> 这本书读起来是沉重和痛苦的,但是主人公在走投无路时却一直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执着和顽强。</h3><h3>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h3><h3> </h3> <h3> 读这篇小说是因为他的名字,觉得好有诗意。搜来一看原来是张嘉佳的又一著作,记得读他那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时候还在上学。</h3><h3> 云边镇有个少年叫刘十三,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外婆王莺莺,另一个是程霜。外婆在故乡云边镇经营着一家小卖部,他的厨艺很好,在刘十三遭遇事业上的打击时,她独自一人开着拖拉机,开了一天一夜把刘十三带回了云边镇。那个时候的外婆已经患了癌症,晚期。或许有时候我们不会注意到最关心自己的人就在身边,忽略了她的爱。外婆对刘十三的爱默默无闻的。关于程霜,那年夏天她出现在云边小镇,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了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程霜得了绝症,她从家里逃出来,到了小镇,因为她阿姨在这里当老师,而且这里空气好。她走的时候留给刘十三一张小字条“喂!我开学了,要是我能活下去,就做你女朋友,够义气吧?”的确,后来他们又遇见了,隔了十多年,只是谁也不提起这张字条,程霜在刘十三失去外婆的时候一直陪着他。</h3><h3> 这是一个很温暖而悲伤的故事,很喜欢外婆王莹莹,他用最朴实的方式爱着刘十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刻骨铭心,没几年就遗忘。有些人不论生死,都会陪在你身边。”说的应该就是外婆王莹莹吧!</h3><h3> 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