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练有什么坏处

秦晋闽

<p class="ql-block">这些坏处是否严重到了迫使我们放弃晨练的地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注意收集了网友们的意见,反对晨练的理由,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点:1.早晨二氧化碳太多,氧气太少;2.早晨空气污染严重;3.早晨身体代谢水平较低,肢体反应的敏感性和动作的灵活性差。下面逐条加以讨论。</p><p class="ql-block">&nbsp;“早晨二氧化碳太多,氧气太少不利身心健康。”</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这是流传最广、最使人信服的理由。因为从小学的常识(以前叫自然)课开始,我们就懂得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那就是“人和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就连伟人毛泽东也有一条这样内容的语录。不错,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这种说法确实反映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本质,是正确的。接着人们推论,由于漫长的黑夜里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没有光合作用,所以清晨空气里二氧化碳太多,氧气则被消耗减少了。结论是,晨练不宜。还有人语重心长地提醒晨练者,不要到林木丰茂的地方晨练,因为这里聚集了太多的二氧化碳。</p><p class="ql-block">从医学角度来讲,晨练需要科学选择场地和时机,否则不但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会像媒体中所报道的那样,增加意外伤害发生的风险性、同时对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医学证明,早晨刚起来的时候人体各脏器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需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才能使生理功能活跃起来。而如果经常借助外力来强迫大脑停止休息,就会强行改变体内的生物钟节律,加重心理疲劳和细胞损伤,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等症状。而且晨练后,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消除不利,也会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无力。冬季晨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入冬以来,气温逐渐降低,许多人还在坚持晨练,这种持之以恒的锻炼方法精神是好的,但是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或老年人,在晨练时要加倍注意。因为夜晚睡眠时,皮肤、呼吸、尿液中水分的排泄已使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此时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在清晨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壁收缩加快,所以容易诱发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作。此外,大多数人晨练时是空腹的,不吃东西就锻炼,因为没有摄入碳水化合物,就要通过分解身体中的脂肪来提供能量。这种情况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明显升高。</p><p class="ql-block">医学研究证明,脂肪酸已经成为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年龄越大体内分解利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就越低,因此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在马路晨练更加重了肺呼吸的负担清晨气温还没有回升,空气污染物中较重的固体物和粒子一般会降到地面上,是一天中空气污染严重的时间段。此时进行锻炼,由于呼吸加深加快,污物、灰尘、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肺、咽喉、呼吸道感染。在城市里,由于受运动场地的限制,许多人就在马路边进行晨练,马路上车流量大,汽车尾气、灰尘和其他排泄废物的浓度就更高。在呼吸时,人体肺部就像一个“过滤器”,吸入的空气经过过滤除污后,再进入体内循环。晨练时肺活量加大,需要不断地吸入污染的空气,然后不断过滤吸收,因此,马路上污浊的空气给肺脏的换气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研究证明,长期吸入汽车废气,会使肺活量降低20%,还可能导致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晨练后早餐埋下胃肠病的隐患早晨时间比较紧张,许多人在晨练后就要吃早餐开始工作了,还有一些人在晨练回家路上,随便吃一点应付了事,这种锻炼和饮食习惯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胃肠道代偿能力越来越低,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发病。晨练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晨练后匆匆吃饭,血液要同时满足胃肠消化、体力恢复、正常的思维意识等多重需要,所以用于食物消化吸收的酶、消化液和能量就大大减少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胃肠道内食物的积滞还可以刺激胃壁,影响胃液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多种疾病。&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晨练选对地点时间才能健体强身在适宜的时间和场所内进行晨练,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动身体机能,增加抗御疾病的能力。在地点上要选择地面空旷,空气洁净、新鲜的环境,例如公园或小区的绿化带。晨练的最佳时间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另外不要为了锻炼而锻炼,要根据每天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情况,决定是否要锻炼。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注意每天的天气预报中对晨练指数的评价。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风力、温湿度等基本的气象要求对晨练适宜度的评价,共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一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二级别相对于一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例如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这种是较为适宜晨练的情况。以此类推,第五级别就是指各种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除了注意晨练的时间、地点以外,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确定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的大小。例如老年人在冬天就要减少清晨</p><p class="ql-block">户外活动的频率。</p><p class="ql-block">现在糖尿病在生活中比较多见,是一种常见的高血糖疾病,&nbsp;由于糖尿病患者尿路中尿糖浓度很高,这种特殊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所以治疗不及时会并发尿路感染,给患者而造成身体上的严重危害,积极治疗很关键,有的患者认为积极进行有效地晨练是治疗糖尿病的良方,其实不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晨练不仅不是良方,还有可能是杀手。</p><p class="ql-block">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而尿路感染又是糖尿病血糖升高的重要诱发原因,尿路感染在糖尿病所合并的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很高,仅次于肺部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导致肾功能损害。所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很重要,积极治疗的同时可以采取运动的方法辅助治疗,那么,为什么说糖尿病患者晨练不是良方有可能是杀手呢?</p><p class="ql-block">1.首先是早晨空气污染严重,其空气污染指数比白天要高的多,多年来人们往往喜欢晨练,误以为早上空气清新,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早晨或者夜间,地面上的气温降低,空气中的灰尘,污物以及空气中的悬浮颗粒都会漂浮在大气中,尤其是大雾的清晨,我们行走在空气中甚至都觉得空气有些“噎人”,甚至都感到窒息,这就说明早晨空气污染指数达到最高点,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自身免疫力较低,抗病能力差,这时候如果晨练,就很容易造成气管和肺部的感染而加重糖尿病病情。</p><p class="ql-block">2.其次是早晨气温相对较低,温室里休息了一晚上的糖尿病人如果早上出去晨练,那么,自身受冷空气的骤然刺激,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加上晨练时一般都是空腹进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很容易使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现象,我在平时晨练时就发现不少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有的随身携带吃的,比如糖块,会暂时缓解这种现象,由此可见,晨练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是理想的选择,反而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p><p class="ql-block">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有效运动来帮助降低血糖,但是,运动要选对时间,尤其是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更要引起高度警惕,改变那种晨练呼吸新鲜空气的错误说法,选择阳光明媚的时间,去户外进行有效锻炼,这样既避免了空气的污染,也减轻了糖尿病并发症的的发生,同时通过锻炼也增强了免疫力,维护了患者自身的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其实早上不是锻炼的最佳时间,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晚上或黄昏时候,因为这个时候空气是最好的,早上空气中有浮尘之类的,而且早晨空气中含氧量最少。另外,身体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体内的营养已经非常缺乏,而这时去做一些剧烈的运动,对身体其实弊大于利。而且还不利于早餐营养的吸收。我们建议早上起床后做一些舒展的运动就可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