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醉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探究李白为何爱上酒

ZHUBONING

<h3>李白的一生,与酒可谓是密不可分。据查阅,李白诗题中出现酒或与酒有关的,如“酌”“饮”“醉”之类的,有《对酒行》、《对酒》、《月下独酌》等共50篇;诗行中出现“酒”“醉”之类的有240篇。 时光跨过千年,我们不妨把镜头聚焦一下,有这样一个酒客:一壶酒,一把剑,一分相思寄明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饮,沧海一笑,散发弄舟,一生不肯折腰。他就是李白啊,他一生都离不开酒,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酒而生,他的一生价值也因为酒而豪放、洒脱、飘逸绽放。可谓“醉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 那为什么李白独爱酒呢?为什么喝了酒明明是醉了,还能写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br></h3> <h3>一、酒是李白人生至爱 因为爱酒,是李白的个性。喝了琼浆玉液心里更畅快,心情很舒朗、更豪放,也就更能自由自在写出天下最最最浪漫的诗篇。不过李白不喝酒也能写诗呀,比如《静夜思》,明显不是喝酒后写的,所以说喝酒是李白的至爱,但喝酒才能写出最美诗篇明显欠妥。<br></h3> <h3>二、酒是李白豪情万丈永恒常新的生命关怀 黄河奔流着,青丝白发就这么悄悄地交替了,时空流转的记忆里,没有更多属于永久的期待。唯有酒,和那酒香中流泻的诗情,才是永恒常新的生命关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于是,酒,铸就了李白豪情万丈;那滴滴琼浆中浸润的是化不开的万古愁。看“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是何等的惊鸿;“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是何等的失望与激愤。兴致高昂时,他斗酒诗百篇,荡气回肠;情绪低落时,他借酒消愁,派遣忧怀。 李白一生跌宕起伏,有说不完的传奇,他不能没有酒,因为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涌动的生命。比如,客中对饮,但见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行路艰难,自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相伴;临行饯别,会有“愁来饮酒二千石”开怀。他生在那个吟风弄月,游戏笔墨的年代,他的性格说明他注定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在朝要高力士脱去靴,玉环磨墨,美人呵笔;在野要放白鹿与青崖之间,所以他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酒诗中,酒里藏有李白的豪情,但更多的是李白那人生羁旅的感慨,是心中无法派遣的苦闷化作的热泪。酒是诗仙的惆怅,诗仙的泪花,诗仙的感慨,伴着那皎洁的月光一饮而尽,大喊一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只是外壳,真正的内核是人生的愤激,这,有多少后来人能读到、读懂呢?李白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美酒豪情,长存于日月天地。<br></h3> <h3>三、酒是李白诗歌中带给世人审美趋向的生命价值 如果说,李白爱喝酒,他沉醉在酒中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激愤感慨,那李白也不过是一个自恋,或者说超级自我的平常人。然而李白是诗仙,他的饮酒和酒诗,更高境界体现的是一种带有审美趋向的生命价值,是在追求肉体刺激、一吐为快的同时,更带给后世人有益的启示,而没有把人带向颓废,这才是李白的酒和诗流传千古的最核心元素。 李白一生充满矛盾与浪漫,李白爱酒是必然。王安石说“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不知其真伪,但对李白诗与酒的关系,讲得颇为中肯。 李白一生天资绝高,性格清奇,嗜酒如命,诗才如仙。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若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他借助酒力可以销愁旺胆、煽情生幻的生理心理功能,超脱世俗利欲和礼法的束缚,打破常规精神情态的平衡态,于畅怀通智、幻觉狂舞之际,思绪飘忽于天地人间,出入于古往今来,在失衡中捕捉奇妙的平衡,无序中捕捉本质的有序,从而达到一种酒、诗与生命大激荡而大交融的境界。 李白的一生又是矛盾的。他从小抱有“辅弼天下”的志向,但一直不得志。他把时代投射的假相当作真实的感觉,并以为可在这种环境中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白的一生又是浪漫的。他张扬自我,豪放不羁,洒脱乐观,如一位飘逸不群的仙子出于浊世而不染。无论有几多矛盾几度挫折,他仍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豁达,等待着“大鹏飞兮振八裔”。享受长安城的锦绣繁华要以摧眉折腰为代价,这不是诗人想要的快乐老家,人生在世不如意,索性归去,乘一叶扁舟。 这一生的矛盾与浪漫,也使李白爱酒成为必然。在矛盾中坚持浪漫,以浪漫去对抗矛盾,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诗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放松。在他的酒诗中不正是给后世人一种超然脱俗、豁然大度的审美启示吗? 因为李白浪漫,所以他的饮酒诗句中总洋溢着劝饮行乐,开朗乐观的情调。当然,铁的现实总无法成就浪漫的理想,不痛苦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 我们来看看诗人在诗歌与酒中,如何让我们感受人生的矛盾与浪漫,告诉我们如何超脱人生路上的种种不如愿和最后的释然。<br></h3> <h3>(三、续)1.酒可行乐、也可消愁 前面说过,李白无法在现实中展示出自己高远的情志,他往往显得悲郁莫名,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愁之苦,愁之闷,愁之深,愁之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可见一个憔悴行吟的诗人在无助地呻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落寞!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何等孤独,何等寂寞。 然而在这大孤独、大寂寞的后面又是又有何等的深悲巨痛。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其性格个性,让其喊出“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的呼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愁之深广如此,吓死人!不复返的水,恰如奔逝的岁月,人生何必为用与不用而惆怅?能长醉不用醒,能尽欢同消万古愁,那便是最快意超脱的人生了。想想,这酒喝的何等快意?然而,伴随着失意的寂寞与不受重用的愁,这些都是愿望,都是想做也做不到的愿景。 显然,酒让他醉了,暂且忘了现实中的种种挫败,借着《将进酒》饮酒放歌之辞,隐隐表现出鄙弃功名富贵,纵酒销愁的愤懑,我们也就可以由此看出,李白在求用遭挫、隐居思动的矛盾里,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诗人是忧郁的,愤怒的,然而在诗中却处处呈现一种行乐的姿态。且看,“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现实中李白四处碰壁,陷入了人生如梦虚无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中,把自己完全沉浸于酒里,以酒行乐,在酒中寻找那种落魄与寂寞。“琴奏龙门之绿相,玉壶美酒省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诗人在诗中反复的述说自己及时行乐的思想。特别是其被放逐出长安,赐金奉还后,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四首》)的思想也就更加明显了。 诗人大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任情率真,实际上诗人理想破灭了;他还写道:“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漓,倒著还骑马”,多么逍遥!那是不是一种颓废的行乐思想呢? 我们再看一组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好个“不知何处是他乡”,其实这不过是诗人以酒消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蟹螯即今夜,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不管世事如何,只知取酒寻欢作乐,大有“千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味。“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醉又何妨?诗人只要在酒中找到了真趣,只要在酒中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就够了。“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歌行》中对浮生逝去太频的感叹,诗人笔下屡屡皆是,然而诗人真是从内心去寻欢作乐吗?不是,这只不过是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是发自肺腑的极有力的反抗。 这样看来,诗人醉生梦死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如果我们的心能与诗人相通,在读诗人诗句时,只会产生深沉的叹息,心灵深处只会产生沉重的颤栗,“行乐”是“痛”啊!</h3> <h3>(三、续)2.酒显豪放、酒衬逍遥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李白诗中,豪放情怀常注其间,虽然怀才不遇和人生如梦充斥其内心,但从其处世态度仍然是豪放的,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写出诗人在对待现实和理想产生的矛盾时以酒表达出自己百折不挠的追求。“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这种形象,是诗人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诗人笔下最豪放最自由的象征。 “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柔,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这种游侠的英姿,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将满腹韬略和武艺尽情展示,大济天下苍生,在这种豪迈的气势中体现了出来。“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诗人已经等不及了,他在希望尽快得到朝廷的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诗人的自信,使诗中处处都显示出豪放的气势。“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何等洒脱,何等潇洒。然而,诗人却总是在碰壁,尽历沧桑后,对一切障碍的象征,都欲扫之为快,“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又写道“今日竹村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正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言出天地外,诗出鬼神哀。”(皮日休语)。其在《醉后醉从甥高镇》诗中说:“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写其惨状,然而在末尾又要将宝剑“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何等潇洒,何等狂放。即使在频遭丧乱,困顿流离中,其豪放之情仍未曾稍减。 “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显示李白处世态度,“逍遥”,是其在失意后所表现出的旷达人生观。这其中,道家思想也就体现了出来。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当中隐逸出世的思想,看上去是逍遥的,无牵无挂的,但是又是令诗人难以忍受的。于是,就纵情诗酒,寻欢作乐,以乐抑悲,“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可不是吗?诗人的内心是极想出仕的,然而在四处碰壁后,便将出仕思想放纵诗酒,“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颓废,消极,然而这种思想,却掩藏不住诗人那颗滚烫的心。“无为”只是社会的不允许。“行路难”的哀叹,换成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何等逍遥,何等旷达,又云“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诗人已经被隐世思想左右了,诗人由于没有入仕的出路,只能借这种逍遥来掩饰内心的不满和痛苦。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这当中,有大苦大悲,不能言传,岂是一般人能领略的。“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逐臣”的遭遇,又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作者的表现仍然是旷达的,这是含着眼泪的笑呢!幸好有道家的逍遥无为的思想,给予诗人一种解脱的办法,以笑当哭!</h3> <h3>(三、续)3. 酒赠友情、酒可言志 在李白很多酒诗中,我们可以看见诗人对待朋友的深情厚谊。“酒逢知己千杯少”,可见酒与友谊的密切联系。 再如“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赏。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种对待朋友的深情,至今仍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回味。其送杜甫诗云:“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逝水,海色明组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把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写得鲜活,让人感动万分。《送殷淑》云:“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尽手中杯”,不写离愁别恨,一味劝酒,而情意自现。《送韩侍御之广德》:“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暂就东山赊明月,酣歌一夜送泉明。”诗句浑然天成,有如行云流水一般,而诗人对友人的那种感情又显得多么淳朴、天真、直率、自然,实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对于约友人吟酒中,诗人《春日独坐,寄郑明府》云:“情人到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在等待友人产生疑问同时,对友人的思念仍表露诗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诗人当时何曾也不会没有这种感觉吧! 在李白诗中,还有一类写与下层人民交往的诗,更能显示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哭宣城善酿纪叟》中写道:“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何等深情,对一个酿酒老头,更能体现出诗人对情的诊视,对酒的钟爱。这比起“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那种傲岸不羁,鄙薄权贵,豪迈不群的自由个性,与李白对待友人的态度相对照,又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其实,在与酒有关的诗中,这种写与朋友深情厚谊离愁别恨的诗歌,不止百首,它都或多或少既写友情,又言愁苦,又写狂放,又寓逍遥,给后世人呈现上的是一串串五光十色的珍珠。从李白给友人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酒=友谊地久天长”,妙哉! 以上种种,我们看到李白的一生都在苦苦地追求某种理想的人生方式,儒、道、仙、侠、艳,他都曾经尝试过,但最终也未找到自己得人生定位,这并不是李白得遗憾,相反,正是李白得意义所在。儒家的用世济时与道家的神游求仙,纵横家的汲汲于功名与侠士的不矜其功,高远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这一对对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真是“行路难,行路难! 难于上青天!”也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对抗命运,这种激烈的碰撞是惊心动魄的。 试借君王王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在《永王东巡歌》中李白以诗抒写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欲安天下济苍生的远大理想。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任情倾泻,真可谓“天然去雕饰”,酒这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酒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其《南陵别儿童入京》写道“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更抒其壮志“扬天大笑出门去,我辈且是蓬蒿人”,可见其豪情壮志,溢于笔端,那种自信的风格,至今犹为世人敬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总幻想能实现其“奋其所能,愿为辅弼”的雄心,建立“济苍生”、“定寰宇”的大事业。 即使现实中李白总是常常碰壁,但他一生不停地追求理想,百折不挠地抗争,这种济天下的理想到老仍未消减。其《赠钱征君少阳》中“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赠人犹现诗人理想,大有“烈士暮年,重心不已”之壮志。《梁园吟》中“东山高卧时醒来,欲济苍生未为晚”,明显诗人不受重用,只有“浪迹纵酒,以至昏秽。”(李阳冰语),自己也对天长叹:“空怀钓鳌心,从此别宫阙”。酒成了诗人最好的解脱,,也成了诗人在雄心壮志破灭后的最大安慰。但自始至终,李白诗歌中在写酒时都在言志或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都是诗人那一颗积极用世之心的具体体现。 当然,酒适消愁、酒寓行乐、酒能言志也好,酒显豪放、酒衬逍遥、酒增友谊也罢, 李白的饮酒诗,无论是述志抒怀,揭露现实,表达行乐思想,寄托深沉哀愁,还是展示其豪放风采,寄寓浓浓友情,诗人在字里行间贯穿了浪漫主义风格。李白诗中豪放不羁的个性和鬼斧神工的艺术,足以让后人一唱三叹,流连忘返。他以其惊人的才华,将其“大济天下苍生”的情怀,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愤交融在一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后人们创作出了惊世骇俗、万世不朽的诗篇。 “醉里乾坤大,壶里日月长”,这就是我在研读李白诗与酒的感受,李白的诗与酒,让世人感受到人生的矛盾与浪漫,读懂如何超脱人生路上的种种不如愿和最后的释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