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历史文化与著名历史人物

古琴厂大东家

<h1><b>仲尼式古琴:仲尼式是古琴中最常见的一款样式,它是属于圣人造琴的一类,由于名字为仲尼,大家都会把它和孔子联系在一起。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中国古琴,是最为古老的弦乐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人们经见的琴式中,计有伏羲式、灵机式、神农式等等,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仲尼式。</b></h1><h1><b style="">仲尼,即孔子,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一位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哲人。有人曾这样评价他:“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由于孔子对古琴的提倡,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并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须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教导说君子乐不去身,君子和琴比德,唯君子能乐。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人与乐合一共同显现出一种平和敦厚的风范。在孔子的时代,琴乐还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的修身之乐,更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故古琴也称之为“圣人之器”。</b></h1><h1><b>孔子有七十二位灿若群星的弟子,其中,只有一位来自南方,名叫言子。就是这位名叫言子的人,在中国的南方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石。孔子生前就曾经说过,有了言子,“吾道南矣。”在言子的行迹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礼乐弘扬“路不拾遗”的道德,以弦歌教化“夜不闭户”的民风。所谓弦歌者,就是用动听的琴曲,配合诵读与歌唱。古代诗人咏常熟,曾有过这样的名句:“言公家在旧琴声”。由此可见,常熟一地早就与中国古琴有着很深的渊源。当然,与中国古琴有着不解之缘的,并不仅仅是言子,因为孔夫子本身,就是一位操琴度曲的琴人。可以说,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思想,在最初的原创时期,便已在中国古琴的音乐中,注入了中正平和的基调。</b></h1><h1><b>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其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古琴伴随着人民生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弹琴遇知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借助琴来表达爱慕之心;嵇康面临死亡,还操琴一曲《广陵散》;诸葛亮巧设空城计,沉着,悠闲的琴音,智退司马懿雄兵十万;以及陶渊明弹无弦琴的故事等,都为千古传颂。</b></h1><h1><b>长期以来,琴家们多认为“五弦之琴,文王,武王各加一弦”而成七弦琴,似乎古琴有生以来变化就不大。但随着出土文物的新发现,这一传统观念被动摇了。现在,我们参照古代文献,得到这样的印象:汉以前的琴,面板和底板可以分合,琴面有装饰性的波状起伏,琴弦多少不定,少为五弦,多达二十弦,演奏时只弹空弦,自汉朝以后,琴面渐趋于平整,出现了局部可以使用左手按弦的七弦琴:至魏末晋初,嵇康在他的《琴赋》中所描绘的琴,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琴就十分相似了。</b></h1><h1><b style="">浑朴如《诗经》的色彩,平滑似《离骚》的光泽,中国古琴,在绵延的岁月里,就这样,以它的太古之音,以它的七弦之响,回荡于庙堂之高,诉诸于江湖之远。古琴上的一个个年号,留下了时间的驿站,也留下了文化的阳关。尽管魏晋告别了两汉,尽管两宋告别了隋唐。但是,那七根中国古琴上的丝弦,却穿越了无数次寒来暑往,连接着古代与今天。</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1><b style="">落霞式古琴:琴名初见于《洞冥记》汉武帝见:“庄女从东来,弹落霞之琴”。该式琴两侧边作对称的波状曲线(见下图)。现存最早的落霞式琴是唐雷威所制“彩凤鸣岐”。杨时百先生极为推重,谓其“声音绝佳”。已故琴家管平湖先生在一九五九年新制两张都是采用此式,声音宏亮。据吴景略先生经验,落霞式琴声音大多宽宏。</b></h1> <h1><b><i>焦尾式古琴的由来</i></b></h1><h1><b style="">东汉时的大琴师蔡邕曾经游历吴地。在一个村子里,他见到有人正用梧桐树桩生火。一听到噼里啪啦的燃烧声,他便意识到这是制作乐器的木材。于是,他大叫着请人将木桩从火堆中拖出来。这时木桩的一端已被烧焦。他仍然以此做了一张琴,并取名“焦尾”以纪念这段插曲。</b></h1> <h1><b>绿绮式古琴:绿绮是汉代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后来成了古琴的别称。绿绮式,是古琴形制的一种,造型简约,线条流畅,琴体在琴项处内收,形成短弧,音韵明净。</b></h1><h1><b>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b></h1><h1><i><b>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b></i></h1><h1><b>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b></h1><h1><b style="">琴式文化</b></h1><h1><b>绿绮,与绕梁、号钟、焦尾合为四大名琴。司马相如因才气得梁王赏识进而得到绿绮琴,又用绿绮演奏的《凤求凰》而赢得佳人芳心,与卓文君结缘。实则“绿绮式”至明代才出现这种琴式。</b></h1><h1><br></h1> <h1><font color="#808080" style=""><b>乐炁坊文化艺术传播公司</b></font></h1><h1><b style=""><font color="#808080" style="">地址:青岛市即墨市大信镇</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style="">电话:15610555639</font></b></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