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此文是我杭州的亲戚,王祖梁先生写的。写的太好了,也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因文章较长,直接不能发,所以添加几张照片,做成美篇。</h3> <h3>看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不由想起儿时老杭州的吃。</h3><h3> 其实给留下美好回忆的,并不是所谓西湖名菜的东坡肉,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等名满天下的美味佳肴。但且,恰恰是名不见经传的街头小吃和家常小菜。</h3><h3> 要说杭城第一的美食,当数家喻户晓的“清汤鱼圆”,老一辈的正宗杭州人几乎家家会做。那个清爽嫩滑,晶莹洁白,入口即化,鲜美无比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h3><h3> 它不象其他地方的圆子要加芡粉,当鱼肉刮成泥,再用刀背排过,只添加老姜末泡出的姜水;用手甩上劲,挤成一个个匀称的茸球,轻轻滑入热水中烫熟;调好盐淡,洒上些许葱花即可上桌。</h3><h3> 它原汁原味,其滑嫩赛过豆腐,其鲜美远超虾蟹。</h3><h3> 其二当论家家户户都要腌制的“冬腌菜”了,可生食</h3><h3>,可清蒸,可荤炒,可素烹。远近闻名的“冬腌菜卤儿滚豆腐”,可谓杭州一绝。每当冬令刚起,在街头支起一个锅灶,摆上几张桌凳就可以开卖了,也可算是杭州城的一景。</h3><h3> “麻油生拌冬腌菜”,“冬腌菜蒸冬笋”都是能鲜掉舌头的,普通家常菜肴。</h3><h3> 另外,用富阳豆腐皮做成的素烧鹅,那鲜香爽滑,天下无出其右。其他地方是尝不到这样的人间美味的</h3><h3> 说起杭州的雪里蕻菜,其炒菜,做汤,炖鱼,可谓是个十八搭的配菜,荤素咸宜,样样鲜美无比。</h3><h3> 取水雪菜一小捧,嫩豆腐切块,一小锅水候开,略施咸盐即成,无需油荤葱蒜。</h3><h3> 雪菜在杭菜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炒肉丝,炒毛豆子,炒豇豆,烧大汤黄鱼,芽豆儿汤都离不开它。可谓是杭州家常菜肴中的配菜之王,连杭州最著名的沃面,片儿川也离不开雪菜。</h3><h3> 说到杭州菜肴的搭配食材,韭芽儿和笋类也是功不可没的。任何筵席上都不能少了他们。</h3><h3>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到的菜肴,就是鼎鼎有名的“杭州卤鸭”。一只两斤来重的绿头麻鸭,洗净放入锅中,加酱油,冰糖,八角,桂皮和黄酒慢火炖;随后收汁,切块上盘,淋上卤汁上桌。真乃人间美味,别处是无法找到的。</h3><h3> 还有一个原是绍兴菜的“白鲞扣鸡”,用小柴鸡一只(二斤以内)切块入蒸碗;上好黄鱼鲞切块码盖其上,入笼屉大火蒸透,也是一道极美无比的家常美味。</h3><h3> 在杭州下层居民中最奢侈,也最豪放的吃当数“清蒸大湖蟹”了。面对半斤来重的湖蟹,斟一大碗老酒,掰斗持螯,口溅星沫,阔论天下大事,横扫千军万马,一碟姜醋,满桌狼藉。</h3><h3> 其实在杭州,最有家的味道的菜还有“千层包子”,“酥鱼”和“五香茶叶蛋”等。另外“青鱼干”,“酱鸭儿”,“清蒸霉苋菜梗”,“冒血蚶”,“酱爆螺蛳”,“冒黄蚬儿”,“带鱼鲞”,都有很强烈的家乡味道和独特的乡土气息。</h3><h3> 说到小吃,“油东儿”,“葱包桧儿”和“油汆臭豆腐”,都有着极强的家乡味和极美的回忆,这在他处是无论如何见不到的。</h3><h3> 现在大部分杭州人,已经不知道“淮蟹”是何物了,很多人可能连听都没有听到过。那曾是在我这一辈人中最为留恋的鲜物,那真可以说是鲜得掉舌头,还有近似的一物乃是“呛蟹”,只不过一个是湖蟹一个是海蟹,但“淮蟹”更为鲜美绝伦,而少有腥味。</h3><h3> 还有用黄酒腌泡出来的黄泥螺(杭州人称之为“吐铁”),也是外地难寻的美味。</h3><h3> 其实对当时的小孩来讲,最最值得回味和留恋的美味是,大冬天孵着太阳,用铜火铳的煨毛芋艿。</h3><h3> 剥去带有炭灰的外皮,留下了润滑火烫的芋艿肉,蘸上少许的盐花儿,和小伙伴们打闹分享,那才是最值得永世惦念的人间美味和场景。</h3><h3> 我们小时经常吃的“青皮甘蔗”,其高不及人,粗壮脆嫩,多汁少渣。但不知何故,后来就再也见不到了。</h3><h3> 还有水红萝卜,个不大,就一般大小的苹果那么大,皮薄汁多,甘甜爽脆,娇红的外皮,透着水灵,煞是好看;它没有一般萝卜的辛辣和苦味,是一种非常好看、好吃的水果型蔬菜。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了(这些品种的消失,都是在人民公社和大跃进以后)。</h3><h3> 小时候,虽然大家都很穷,但东西的品种却很齐全,以豆腐乳为例,据我能记得起来的就有“青方”,“旗方”,“醉方”,“太方”等。黄酒有“善酿”,“元红”,“加饭”,“花雕”。酱瓜儿有“甜瓜片”,“乳黄瓜”,“贡瓜”,“双插瓜”……等。</h3><h3> 杭州还有一道著名的菜肴,就是“荷叶粉蒸肉”,肥而不腻,香糯适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夏令时菜。</h3><h3> 最最不能教人忘怀的是一道夏令汤菜“鞭笋开洋汤”,鲜嫩开胃,清爽诱人,是一道消夏的佳肴。</h3><h3> 杭州的一道“火腿片清蒸混鱼”,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家庭大菜。</h3><h3> 而“天目笋干”也可谓天下无双的美味。“临安沙核桃”和有“坚果皇后”之称的“枫桥香榧”更是独步天下,无出其右了。</h3><h3> 在西湖游玩,最惬意的莫过于坐在公园里的茶室。在湖光山色间,沏上一杯“西湖龙井”,再冲一碗加了糖桂花的“西湖藕粉”慢慢品尝,细细享受了。</h3><h3> 另外,公园里提供的茶食点心中最有名,最好看也最好吃的,应该是城隍山的“吴山千层饼”了。</h3><h3> 差一点忘了,老底子过年,家家户户都不会少了的一样绝世美味---“虾油鸡”。</h3><h3> 用虾油卤儿加老酒鸡汤和盐浸制出来鸡肉,那真是叫个绝,真叫个鲜。可惜,现在在杭州的人家中已几乎绝迹了。</h3><h3> 杭州人喜欢菜中的汤汁,不管是菜卤儿,还是鱼,肉菜中的卤儿,都要倒入饭碗里拌饭。 而更喜欢结成冻的汤汁,可以说老杭州人对冻儿是情有独钟。</h3><h3> 每到冬令,杭人喜欢用大萝卜来炖烧羊肉,酱油,茴香,桂皮红烧出来的羊肉膻味全无,香溢四邻。</h3><h3> 羊肉温阳补虚,萝卜润肺清痰,可谓大益身子。 而且一大锅菜,往往是萝卜首先被抢光了,羊肉大半还在。</h3><h3> 老杭州人很讲究养生,吃糖吞蛋必加桂圆,新春沏茶必泡入一两颗青果。 用乌饭叶来煮黑糯米饭。 马兰头和荠菜更是家家都喜欢的野菜。</h3><h3>“淡菜”更是一味药食同源的美味。</h3><h3> 说到杭州老底子的美味,不得不说说老底子的有名饭店了。</h3><h3> 西湖一带有名的除了“楼外楼”外,还有在灵隐大门两侧的“山外山”,“天外天”及灵隐大门正对过的公交车站口有一家馒头包子店。 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都并入“天外天”了。</h3><h3> 现在的“天外天”是在原“山外山”的旧址上。 “天外天”的原来所在早已拆除,成了飞来峰公园的一部分。</h3><h3> 岳坟的“岳湖搂”,九溪的“九溪菜馆”(后改名为“溪中溪”)。</h3><h3> 城内有名的馆子,有湖滨的“知味观”,“杭州酒家”,以素菜闻名的“素春斋”。 在知味观附近延安路口上有一家清真饭店,但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h3><h3> 井亭桥边的“天香楼”也是赫赫有名的老店。</h3><h3> 官巷口的“奎元馆”更是一家全国有名的百年老店,“虾爆鳝”是它的成名之作,汤面过桥是它的独门首创。</h3><h3> 离解放街浙二医院不远有一家“大达酒家”。</h3><h3> 盐桥的“春华园”也是一家徽州老店,不知现在还在否?</h3><h3> 河坊街的羊汤饭店“西华园”是以专卖牛羊肉炒菜,羊杂汤,羊肉包子,羊肉烧卖为主的百年老店。</h3><h3> 当年可谓盛极一时,雕花的木隔扇,古香古色。 “西华园”的牌匾曾经是描金填银的,挂在店堂之内,虽还能依稀辨别得出当年的金璧辉煌,但早已黯然失色了。想当年每到城隍山游玩的客人,大多要在此歇脚填肚的。</h3><h3> 延龄路还有一家叫“新会酒家”,是杭州唯一经营粤菜的的酒楼。</h3><h3> 延龄路还有一家久负盛名的冷饮店,是“小吕宋”隔壁的“海丰”,后已改卖西餐了。</h3><h3> 杭州有一家专营酱菜的百年老店“景阳观”,原在解放街离官巷口不远,现已搬到河坊街街口了。</h3><h3> 还有一家专买金华火腿的百年老店“万隆”,好象还在河坊街口上。</h3><h3> 杭州最有名,最久,最大的糕点店,应数“老大房”了。以西式饼干,蛋卷,蛋糕为主。原开在中山中路,金波桥弄口,离河坊街不远,后搬到解放街茅廊巷口不远处去了。</h3><h3> 杭州的经营食品,付食品,糖果糕点有名的店铺当数“颐香斋”,“采芝斋”和官巷口的食品公司了。</h3><h3> 另外还有“五味和”,“大吉祥”,“鼎大兴”等著名的中式糕团店。专营年糕,条头糕,方糕,薄荷糕,定胜糕及专为婴儿食用的“荷花糕”等中式糕团。</h3><h3></h3><h3> 杭州的美味多不胜数,无法一一道来,也无法一一去描述,去赞美,更不能写尽它们的美妙和内中的故事。只能在此抛砖引玉,有待诸位自己去发现,去领略这江南的美色,美味,美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