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的美篇

清风明月

<h3> 同学相聚黄石有感</h3><h3><br></h3><h3>2019.8.26.我们竹瓦高中部分74届毕业生,带着难以割舍的同学情,怀着魂牵梦绕的眷恋,相聚黄石。同学相见,一份关切,一份祝福,一杯老酒,一份思念。在欢歌喜舞、杯盏交错之间,无不使我们想起45年前的那段同学情缘。</h3><h3><br></h3> <h3>一、聚焦会龙山</h3><h3>会龙山,相传曾九龙相会戏巴水,天仙降龙成此山。我们的母校就座落在此山前。</h3> <h3>45年前,我们在母校共度的时光虽然只有短暂的两年,但在我们的脑海里却留下了非常深刻而又美好的一段。</h3> <h3>忆当年,我们这些翩翩少年,经历了“文革”的洗礼,正尝着“教育回潮”的甘甜。求知识我们孜孜不倦,写作文同学们苦思难眠。运动场上齐声呐喊,文艺演出自导自编。同窗无忧无虑的嬉闹,寝室里的吹牛大餐。我们改善伙食挖地种菜,参加劳动挑泥印砖。我们描绘测量到田间地头,我们写作采访入农家小院。广泛的农村实践使我们有了创作的源泉。《丢儿湖的传说》、《朱店八大队的变迁》……一篇篇佳作轰动校园。这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只要点击就会在脑屏里出现。</h3> <h3>看如今,母校已更名,旧貌换新颜。今天,虽然在教室里再也听不到我们的朗朗书声,校园里的新土也填没了我们的足迹串串。但,学校档案里仍然记载着我们的业绩传传。</h3> <h3>二、检索卌五年</h3><h3>45年风雨兼程,45年岁月更变。45年前,我们喊着爸妈爷奶,45年后,我们为人父母孙辈绕膝前。当我们走过人生最坷坎最辉煌的45年后,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入老年。清丝添白发,年轮刻满面。真有着壮志未酬心不甘的遗憾。</h3> <h3>令人欣慰的是,45年来,同学们不忘母校重托,牢记恩师教诲,在祖国的各行各业挑着重担。有的激扬文字,把江山指点;有的秉公执法,明镜高悬;有的在商海弄潮,积德行善;有的为人师表,桃李满园。我们之中,有官至中央干部,省级官员。有教育界正教授,有团营级军官。真可谓英才辈出,令人刮目相看。无论官职大小,无论富贵贫贱,我们是老同学这一共同的心念永远不变。</h3> <h3>三、寄语花甲年</h3><h3>45年岁月如歌,45年青春作伴。然而,今天,作伴的青春已经逝去,如歌的岁月不再复还。现在的我们都已退休迈过了花甲之年。我们没有了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我们要的是淡泊名利珍惜康健。我们不慕华屋高厦,不恋富贵金钱。我们可种花东篱下,可采果西墙边。我们每天都是歌舞升平日,每年都是旅游观光年。我们要懂得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女添麻烦。</h3> <h3>不顾太多情,莫问太多责,岁月蹉跎如利剑。把人生截为三段:一段求索,一段奋斗,一段享清闲。快意人生,骄阳过后明月还。</h3> <h3><br></h3><h3>附:同学小聚有感</h3><h3><br></h3><h3>别校卌五重聚首,</h3><h3>忆旧娱新语不休。</h3><h3>当年芳华春拂面,</h3><h3>今日微霜秋染头。</h3><h3>口品佳肴话离念,</h3><h3>手把金樽道情稠。</h3><h3>笑看浮沉轻荣辱,</h3><h3>固守清真心自悠。</h3><h3><br></h3><h3>(这次同学相聚,感谢组织者:汪木林,胡水莲。更要感谢黄石的老同学们的盛情接待和陪伴。再次谢谢你们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