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松涛~~巛儒林根雕》放异彩

靓姐

<h3>图文:金明。2016年9月,全椒县《儒林根雕》工艺被滁州市文广新局命名为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录项目;2018年7月份史松涛被全椒县文广新局命名为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儒林根雕》代表性传承人.&nbsp;<br></h3> <h3>在大文豪吴敬梓的故乡全椒县城有这样一个人,他化腐朽为神奇,用一段段木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作品,他就是安徽省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儒林根雕》代表性传承人史松涛。 2015年 5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我县民间根雕艺人史松涛参展的两件根雕艺术作品亮相安徽馆滁州展区。让人惊喜的是,两件参展作品荣获了本次展出的银奖和铜奖。正是这个消息,让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史松涛和他的根雕作品走近大众的视野。&nbsp;&nbsp; &nbsp;史松涛,祖籍是著名的木雕之乡浙江东阳,年少时,因为兄弟姐妹多,史松涛的家境十分贫寒。也许是秉承了父辈喜爱木雕的家风,史松涛从小就十分喜欢绘画。只要能想出来的东西,他就一定能画出来。在读高中之时,一次,史松涛来到父亲的包子铺帮忙。烧柴火时,不经意间,他看到了一个枯树根形似老鹰,于是他把它带回家仔细琢磨。他就按照老鹰的形状进行雕刻,经过一段时间的雕琢,终于一只展翅腾飞的老鹰被雕刻出来。抚摸着自己的作品,史松涛兴奋至极。家人和邻居们不住的夸赞,给史松涛带来莫大的自信。从此,在雕刻上,史松涛一发而不可收。&nbsp; 为了提高根雕技艺,1994年,史松涛办了停薪留职背井离乡,远赴根雕产业较为发达的福建仙游打工。福建的四年,史松涛始终保持着近乎亢奋的学习状态,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向根雕前辈学,用心揣摩他们用刀的技巧,对根雕外形和内在的把握和判断。用“我为根雕狂”来形容史松涛一点儿不为过。正是全身心地投入、孜孜不倦的追求,史松涛的根雕技艺得到了全面提升。&nbsp; &nbsp;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根雕素材市场,史松涛看到一款重庆崖柏树根,高一米多,形似一位老者。他顿时来了灵感,这个造型,雕出一个吴敬梓不是很合适吗?经过近两个月的精雕细刻,一尊高一米,身着长衫、手持长卷的一代文豪吴敬梓的形象赫然在立。作品完成后,得到了业界同仁和艺术家们的赞赏。同年,史松涛雕刻的《太平桥》更是宏伟大气,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全椒人走太平的风貌。为了弘扬全椒县根雕传统文化,2014年底,在吴敬梓故居内,相关部门专门为史松涛开辟了一块天地,展示他的根雕艺术精品。随着吴敬梓故居的免费开放,大批游客领略了全椒根雕艺术的魅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祝愿史松涛根雕艺术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金明摄影报道 <br></h3> <h3>2015年 5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我县民间根雕艺人史松涛参展的两件根雕艺术作品亮相安徽馆滁州展区。让人惊喜的是,两件参展作品荣获了本次展出的银奖和铜奖。正是这个消息,让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史松涛和他的根雕,走近大众的视野。<br></h3> <h3>史松涛根雕艺术作品</h3> <h3>史松涛在工作中</h3> <h3>史松涛的根雕艺术作品</h3> <h3>史松涛在工作室</h3> <h3>孜孜不倦</h3> <h3>精益求精</h3> <h3>作品</h3> <h3>作品</h3> <h3>一丝不苟</h3> <h3>根雕作品《一代文豪吴敬梓》<br></h3> <h3>作品</h3> <h3>史松涛根雕作品</h3> <h3>独具匠心</h3> <h3>我为根雕狂</h3> <h3>史松涛2018.7.被命名为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儒林根雕》代表性传承人 <br></h3> <h3>史松涛目前已经完成全椒县明代高僧 憨山大师木雕像<br></h3> <h3>根雕作品《一代文豪吴敬梓》现馆藏在全椒县吴敬梓故居吴敬梓赐书楼门厅 <br></h3> <h3>精益求精</h3> <h3>废寝忘食工作中</h3> <h3>专心致志工作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