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下)——南疆之旅

飞鱼

<h3>  琵琶声里,西出阳关,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往事越千年,总有一首首别离曲,如古风,如长调,如羯鼓,滞留于边塞关隘,流淌于历史长河……</h3><h3> 在新疆有一片神奇疆域,这里的风光之壮美、路途之惊险、景色之绚丽堪称举世无双,这就是南疆,自古以来南疆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南疆多变的区域特性造就了多变的壮美景观,这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仿佛有着梦幻般的吸引力,在不经意间美成了天堂!</h3><h3>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北疆的自然风光深入人心。然而这些景区只是大新疆景色的一部分,而南疆则是自然+人文的完美结合。在新疆的天山之南、环塔里木盆地周边,南疆四地州像一串璀璨的珍珠,串起了南疆广袤的疆域。南疆聚集了新疆80%的少数民族,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却孕育出了最能歌善舞的人,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俗和各具特点的文化是北疆无法比拟的!在南疆,你可以同时找到在所有新疆各民族的影子,各民族争相斗艳、百花齐放,伴着雪山脚下的湖泊、茫茫沙漠的胡杨,在这片神奇而又伟大的土地上繁衍不息!</h3> <h3>  </h3><h3> 南疆那充满人情味的一座座小城和村庄,是让人们一次次重返这里的原因。在南疆的古城里,透过五彩斑斓的门窗,你既可以找到承载着千百年历史的影子,也可以感受到最纯正的的西域民族文化。人们常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喀什这座中亚坐标上赫赫有名的历史古城,历经2000多年的风霜雨雪,被誉为“最后的西域,活着的化石”。</h3><h3> 历史上的三条丝绸之路,皆相交于南疆,这使得喀什古城多了一份神秘和厚重,而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也终于能在喀什市中心的悠扬的欢快的维族乐曲里唤醒南来北往的游人,对曾经朝代沉淀的记忆。在南疆的途中每每能遇见雪山,心中皆油然而生些许敬畏,江南文人雅士常以依竹而居为荣,而在丝路上的诸多定居点是不能远离雪山和泉源的,也就不难理解这里的各族居民对雪山的崇拜了。唐玄奘丝路之行,有无边的牧场、汩汩流淌的河水、夜夜独舞的飞天、雄镇西界的塔城,而得闲漫步在戈壁的星空下时,大又亮的星星仿佛伸手可摘,在这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h3><h3> </h3><h3> 我们乘坐南航班机飞行从乌鲁木齐飞行近2小时抵达喀什,然后从喀什市出发,沿着314国道向着红其拉甫中巴边境行驶,开始了我们的南疆之旅。行程大概七百多公里。一开始,路上的风景并没有什么特别新奇的,都是一些光凸凸、灰蒙蒙的山体,当汽车行至盖孜河与奥依塔克河交汇的地方,眼前突然出现大片的红色山体,红得如此炫目,颜色比火焰山还要深邃;岩石棱角分明,像是经过大自然细心雕琢似的。车行200公里后,进入叶尔羌冲积平原,沙尘在这里渐渐不见踪影。林荫路旁,白杨高大挺拔,水渠流水淙淙,白杨树以外是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远处是宽阔平缓的叶尔羌河,仿如进入清秀妩媚、充满灵性的江南田园,又仿如进入高山、河水、田园、白杨织造的缎锦。</h3> <h3>进入帕米尔高原,在唐玄奘西天取经之路遗址,人们修建了一条号称最美最险最贵国际公路,号称继金字塔之后的人类第八大奇迹,它就是——喀喇昆仑公路,也叫中巴友谊公路。这儿就好比一个“十字路口”,中西文化在此交汇,五大山脉在此汇集,佛教自此东渐中土,古称不周山葱岭,也是古丝路必经屏障。</h3> <h3>  “帕米尔”是塔吉克语,意思是“世界屋脊”的意思。帕米尔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拨4000——7000米,远远超过了青藏高原。</h3><h3> 帕米尔高原是地球上两条巨大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和帕米-楚科奇山带)的山结,也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h3><h3> 极目远眺山峦起伏的群山,让人有一种冲动,真想走近这五座地球上龙脉的中心地带,去感受它那博大的胸怀!</h3> <h3>出了盖孜峡谷,见到帕米尔高原的第一面湖泊就是白沙湖,它承接了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大部分冰川雪山融水。冬季水低石露,盖孜峡这个大风口,将河床湖沙吹起,日积月累,形成现在银沙裹挟的白沙山。风平浪静时分,沙山倒影湖中,水天一色,沙湖奇观尽显。</h3> <h3>白沙湖是马驼和旅人的生命之源,无论是晨光里夕阳中还是盈盈月下,白沙湖都如侧身而卧的清丽女子,在千年风沙的洗礼中,依然为爱人保留清澈的眼眸。   </h3> <h3>风轻水静、湖面恰似一面明镜,不远处,大大小小十余座白沙山就这样静静地倒影在水面。天地辽阔苍茫,沙山曲折蜿蜒,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天地间最简单纯粹的颜色,而这美丽的倒影,惊艳了路人世俗的眼。</h3> <h3>驱车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来到了喀拉库勒湖,这儿距阿克陶县约160公里,距阿图什市约220公里,海拔3600百米,面积为10平方公里,水深30多米,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库勒”(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湖)。喀拉库勒湖草盛鸟多,景色优美,而且有水怪的传说,更让景点增添了一分迷人色彩。</h3> <h3>湖东面矗立着“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西面雄踞逶迤不绝的萨尔阔勒山脉,湖的南面是一片草原,一到夏季来临,这里水清草丰,湖光山色,碧绿的草地,一顶顶白毡房星罗棋布,与澄澈的湖水中皎洁的冰山倒影相辉映,正如古诗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上牧歌阵阵,湖面上野鸭款款,此情此景,如梦如幻。</h3> <h3>喀拉库勒湖水草丰茂,水面有成千上万只水鸟、野鸭款款游弋,间或还可见对对天鹅在戏水,水下有成群的鱼儿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湖面波光潋滟,流光溢彩,湖水一天之中会不停地变幻着各种颜色,令人迷茫。平时,湖水洁净碧清,洁如明镜。但当乌云满天,电闪雷鸣之时,湖水会神奇般地变成黑色,象灌进了铅一样,黑亮黑亮的,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水湖。每当清晨日出时,这浮光潋滟的湖水,又象舞台上的天幕一样,不断变幻着:时而湛蓝,时而淡黄,时而桔红,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h3> <h3>  “慕士”是塔吉克语,意为"冰川“,"塔”意为"父亲“。慕士塔格峰冰雪覆盖面积超过2千平方公里,有十多条冰川镶嵌在雪峰之下的峡谷中。它犹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冰川之父"。</h3><h3> 慕士塔格峰雄伟高大的身躯在帕米尔高原上巍然挺立,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雄踞群山之首。这么近距离的走近雪峰,让每一个人心情万分的激动!</h3> <h3>喀喇昆仑山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一路走来,我们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都有雪山,一座座雪山像擎天玉柱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上。这也是帕米尔高原最迷的景观!</h3> <h3>驱车驰骋在与西藏一山之隔的帕米尔高原上,一路雪山、湖泊、草原,高原景观的大气喷薄而出,让人觉得这就是人间仙境</h3> <h3>  红其拉甫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通外山谷,素有“血谷”之称。红其拉甫,波斯语中意为“死亡之谷”,塔吉克语中意为“血染的通道”,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各种战乱、冲突层出不穷。这里,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被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50%,风力常年在七八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波斯语中也被称为“死亡之谷”。</h3><h3> 生活在红其拉甫山口周边的居民多数是塔吉克族,他们被称为“天上人家”。有人这样描绘他们的家,红其拉甫居民园——“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h3><h3> 塔吉克族为高加索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走进红其拉甫,就好像到了“人间仙境”。漂亮的塔吉克服饰、热情好客的塔吉克礼节、美味的塔吉克饮食,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塔吉克族的纯朴、善良、友好。</h3> <h3>帕米尔1.5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生活着黑豹、北山羊、藏羚羊、黑鹳、马可波罗盘羊、金雕、鹅喉羚、棕熊等70多种野生动物。让人难以想像,在这寸草不生的高海拨山上,动物们该怎样生存?</h3> <h3>一路蜿蜒盘旋,来到祖国的最西面——红其拉甫边境,我国修建的1032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中国境内只有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却有616公里。在被文艺的“黄金分割”背后,红其拉甫的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昔日是强盗出没、战乱频发之地。今天是喀什通往巴基斯坦,中巴友谊公路的终点,也是我们的国门,红其拉甫前哨所,解放军战士守卫在这里。战乱、缺氧、严寒、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交通不便等恶劣的环境让我们许多英雄儿女长眠在这里,“最壮观国门”即屹立于此!</h3><h3><br></h3> <h3>  红其拉甫哨所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5100多米的高原上。毗邻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长年局势动荡不安,是新疆反恐维稳、缉枪缉毒形势最为严峻复杂的口岸之一。在祖国版图最西端的红其拉甫哨所,是我国海拔最高的边防哨所,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素有“雪域孤岛”和“西部天门”之称。</h3><h3> 让我骄傲和感动的是,这儿驻扎的边防士兵中有一个我们山东泰安的一个英雄老乡,他叫徐西军,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现为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正连指导员,为坚守岗位,他曾三年未回家探亲,他的妻子也放弃了内地优厚的待遇,毅然来到了边境海关工作,跟他一起守卫着祖国的大西南。</h3> <h3>来到边境,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一种豪迈、骄傲之心油然而生!</h3> <h3>歼十一低空巡逻,我们的边防战士,为保卫我们的国土,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尽职尽责,丝毫不放松任何警惕,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h3> <h3>海拔5380米的中巴国境,栅栏那边就是巴基斯坦</h3> <h3>热情、友好的巴铁姑娘</h3> <h3><br></h3><h3> 离开边境,我们返回喀什,当天夜宿塔什库尔干城,塔城在喀什地区西部,隶属喀什地区,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东、昆仑山之西,这里是一片千峰万壑相隔的洁净世界、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维吾尔语里意为“石头城”,因城北有古代石砌城堡(统治中心)而得名。它同时与三个国家接壤,拥有最美丽的自然风光,集雪峰、湖泊、绝壁、草原、花海于一身,这片土地养育了美丽热情的“彩云人家”,他们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被称作是“被上帝遗忘的子民”。</h3><h3> 作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唯一拥有纯正欧罗巴血统的少数民族,他们颜值逆天,但塔吉克族的传奇,不再于他们的颜值之高,而是因为,他们虽手无寸铁,却时刻协助边防军队、承担起守卫祖国边疆的责任。</h3><h3> 塔吉克族是我国唯一的白种人,外貌上与欧洲人差不多,金发碧眼,皮肤白皙,连语言的发音都像。</h3><h3> 塔吉克姑娘都很漂亮,为了保证血统纯正,塔吉克女人严禁与汉人通婚,并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h3><h3> "古兰丹姆"是塔吉克语,意为"最美的花儿“,塔吉克姑娘最喜欢的名字,在塔什库尔干就有几百位姑娘叫古兰丹姆。</h3><h3>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就发生在这里。</h3> <h3>石头城位于塔县北侧,为古丝道著名的古城遗址,海拔3700米,雄踞要津,气势雄伟,初建于汗,自唐至清,一直扩建及驻军不断,城墙最高处竟达20多米。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这里设有葱岭守护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廓,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光绪28年,清廷在此建立蒲犁厅,对旧城堡进行了维修。</h3> <h3>这儿的人们都说,南疆的春天很短暂,江南司空见惯的雨丝,在这里常常如昙花一现,便消失在戈壁滩酷热的风中,白杨和榆树刚刚吐绿时夏天,就迫不急待地上路了,南疆的大部分都是杨树和胡杨剑指蓝天,只有在塔县才能看到古树的新绿,而四周村庄里深埋了一个冬季的枝条,会从龟裂的斑痕和迥劲的姿态里,透出顽强的生命力,直到初秋的甘甜,随维族的歌舞迷醉匆匆而过的游人。</h3> <h3>在这石头城遗址的脚下是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名为金草滩。站在石头城城墙俯身望去,只见塔什库尔干河从宽阔的草滩上蜿蜒流过,牛羊骏马成群。当清晨和傍晚时分,柔和的阳光洒向草滩,整个草滩中漫布的条条河水的分支映射出片片金光和远方雪山及巍峨的石头城倒影,草滩边塔吉克民居里传出阵阵欢快的鹰笛和手鼓的优美旋律,那如梦似幻般的景色,实在是让人流连忘返。</h3> <h3>回到喀什,这是南疆最具有代表的城市,喀什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是古代东西交流中心,古代希腊、印度、波斯文化由此传入亚洲腹地,华夏文明也由喀什传入西方。喀什古城,原称疏勒,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我国西汉时张骞所记载的古疏勒。喀什老城区位于喀什市中心, 面积为4.25平方公里,约有居民12.68万人。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喀什在中亚地理版块上也是堪与撒马尔罕等历史名城比肩的绿洲明珠。过去是,将来,它可能还是。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的维吾尔历史、文化、艺术和宗教的传承地位,它是那些蛛网般盘结的巷子里世代喀什人的现实生活和利益所在。</h3> <h3>高台民居,维语的意思”高崖上的土陶“,这里并非景点,而是喀什地区维族特有的建筑。是维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位于喀什老城东北端的黄土高坡上。目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的具有古西域传统特色的街区。由于全部为土质结构,年久失修,为考虑安全和方便生活,目前已全部搬迁,将来改造成旅游景点。</h3> <h3>维族人典型的民居,就是一个家族是一个大院落,年龄辈分最高的住在第一层,其余按次序向上叠加,家里生了男孩就再加一层房子,以此类推,繁衍不息。外观虽然看起来粗糙古旧,但室内却整理的干净整洁,甚至很豪华。</h3> <h3>高台民居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具有浓厚古西域特色的迷宫式街区,里面有40多条小巷,其中16条是死胡同,其余则四通八达。走在纵横交错的狭窄巷道里,很容易迷路。行走秘籍就是看巷子里的地砖:六棱表示“六六大顺,畅通无阻”,四棱表示死胡同,可惜目前已经封闭整修,无法进去一探究竟。</h3> <h3>喀什噶尔古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生土建筑本身极具有历史意义与价值,融合了汉唐、古罗马遗风和维吾尔民族现代生活的特点。有句话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喀什古城每天盛大的开城仪式享誉海内外。以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展示,歌舞表演等形式,热情欢迎八方游客入城观光。</h3> <h3>可爱的维族大叔载歌载舞。</h3> <h3>维族人只要能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这种艺术天分,很多科班出身的音乐人都自叹不如。</h3> <h3>正式的入城仪式开始,维族姑娘们翩翩起舞</h3> <h3>  维族美女的眼睛像蓝天一样,头发像流水一样,牙齿像珍珠一样。她们上下自然流淌着柔和挺拔的性感,她们长睫毛、大眼睛、高鼻梁、齿白唇红,她们凹凸有致曲线玲珑,她们的个性活泼热情,她们的美丽伸展张扬,她们别是一种风情,她们有着和汉族女子根本不同的美丽。</h3><h3> 爱美是她们的天性,她们从不怕大红、大绿、金黄色的张扬,所以维族服饰颜色往往艳丽,色彩对比鲜明。<br></h3> <h3>美丽的维族姑娘回眸一笑百媚生</h3> <h3>古城内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长者600多米,短的50米就到尽头。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巷道两边是一户户维吾尔民居。民居屋舍很有特点,一般人家都在有限的平面上,盖起两到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有的向下延伸,建成地下室。客厅、居室皆由木质扶梯、楼梯连结。家家都有晾台,位于平面屋顶。每户都有不大的庭院,用于养花或置放盆景。盆景、鲜花与建筑物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有时在两条巷道的相接处,会遇到跨街架起的一间小楼,似成门廊,使小巷增添丁几分古朴与幽深。</h3> <h3>喀什古城内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始建于1442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第二大的清真寺。在国内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响,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漫步在喀什古城,多少风尘在岁月的长河里落定,多少故事在厚重历史的足迹里沉静。风沙可以模糊年岁,却无法抹杀历史,岁月可以冲刷记忆,却始终留有痕迹。</h3> <h3>古城内各种工具有民族特色的饰品琳琅满目</h3> <h3>手工编织毛毯</h3> <h3>新疆手工编织的毛毯,极具艺术收藏价值</h3> <h3>各种维族女性服饰</h3> <h3>久负盛名的喀什百年老茶馆,数百年前起,这里就一直是喀什老城最热闹繁华的地段。尽管几易其主,茶馆依旧留存下来,像久居于此的老者,默默注视着喀什城的变迁。这座茶馆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除了历史悠久外,还因这里是奥斯卡提名电影《追风筝的人》的取景地之一。影片开头阿米尔的父亲和导师看风筝比赛的地方,就是这座百年老茶馆。</h3> <h3>老茶馆门口的缸子肉也是久负盛名</h3> <h3>郑重向大家推荐喀什古城大清真寺对面的老冰山冰淇淋,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冰淇淋,没有之一!直接秒杀哈根达斯,价格才2元一个球,没错,2元!</h3> <h3>喀什的馕饼手艺最正宗,传承了好几千年</h3> <h3>古城里面的维族儿童</h3> <h3>在新疆,我最感慨的是这些少数民族的儿童,他们十分勤劳,很小时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这个在维族小男孩,一大早就推着一大车菜在古城集市上卖</h3> <h3>这个维族少年不过八九岁,在内地人眼里还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却一早骑着单车给摆摊的妈妈去送鸡蛋,一路骑得飞快,还哼着快乐的歌曲</h3> <h3>维族儿童小小年纪就去买菜</h3> <h3>快乐的维族儿童在古城街道上骑单车,走在喀什,发现一个特点,满大街的维族儿童都是自己出门玩耍,不需要大人照看,他们自立性很强,而且维族人从来不娇惯孩子,我在古城街上走时,旁边有个大人不小心撞倒了身边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摔得很厉害,全是是土,脸也肿了,他起来哭了两声,旁边他父亲高声斥责他不许哭,而不是去追究撞倒他的那个人的责任,这在内地是根本不可想象的。</h3> <h3>可爱的维族宝贝,见了我在拍照,面带微笑,很友好的朝我打招呼</h3> <h3>维族人生活节奏慢,喜欢享受生活,只要一有空,就喜欢自娱自乐</h3> <h3>维族人热情好客,在一户人家,路过的几个女游客被热情的主人邀请进来,穿上维族服饰,一起载歌载舞</h3> <h3>夜幕降临下的喀什古城别有一番风情</h3> <h3>人们都喜欢闲暇的时候来到古城的酒吧小酌一杯,享受人生</h3> <h3>维族姑娘的嗓音犹如天籁之音</h3> <h3>敲鼓的维族大哥沉醉于自己的节律中</h3> <h3>友好的维族青少年,看到我拍照,非要邀请我进去喝一杯</h3> <h3>夜幕下的维族儿童,快乐的骑着单车</h3> <h3>美丽的喀什夜景,仿佛人间天堂</h3> <h3>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的浩罕村,系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2公顷。 墓内葬有香妃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香妃是霍加后裔中,叫伊帕尔汗,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按照维族人的风俗,女子去世后,不得随夫家安葬,只能回自己娘家下葬,因此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尸体护送回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h3> <h3>盛大的香妃墓开园仪式</h3> <h3>能歌善舞的民族</h3> <h3>美丽的新疆姑娘,她们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微微地颤动着,白皙无瑕的皮肤透出淡淡红粉,薄薄的双唇如玫瑰花瓣娇嫩欲滴。伴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就像仙子一样。</h3> <h3>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h3> <h3>喀什的大巴扎,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h3> <h3>卖葡萄干的小伙子</h3> <h3>  在新疆的短短十几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经历,行走在丝路,我宁愿相信这里曾经是浩瀚的海洋,因为处处显现大海的辽阔,连戈壁上偶尔闪现的沙市蜃海都如此具有海韵,从古至今,唐玄藏、张骞、王维、霍去病等祖先踏步于此,而今更多的是不知名的驼铃声声行走的马帮、牧民和游人,在荒凉坚硬的戈壁中,驼峰和马背上柔软的丝绸不知承载了多少代人的梦想。西出阳关,最难忘怀的还是那落日时满天余晖的震撼,伴着高山的雪水流淌在许多人的梦里。</h3><h3> 这儿的文化厚韵、异域风情、神奇造化、热情奔放和幸福生活会让你觉得这儿就是人间净土,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让你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见整个西域的缩影,这里绝无大都市的繁华,只因为有千年灵气的滋养和辉煌往事的沉淀,让这儿显得从容而淡,像家一样安逸和踏实。从这里的维吾尔族居民脸上透出的从容的淡泊的神情总能让我感动,我想,这一定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底气和对家乡的眷恋。比起同样平凡的都市里脚步匆匆、焦虑不堪的人们,他们,无疑拥有更高的生活品质,看到这里的人们,我们就不难理什么叫做叶落归根、什么叫做游子返乡,因为诗意地栖居应该是我们所有人毕生共同的追求。</h3> <h3>如果有一天,面对纷繁杂乱的世界有些厌倦了,我会挑五月薰衣草蓝紫色的波浪肆意翻滚时来到伊犁河谷平原,让心情和伊帕尔汗香妃共享典稚和淡淡的情愫,然后,沿着驼铃的声响,我会再次悄悄地来到这里,推开一扇门,推开我梦中的天堂。</h3> <h3><br></h3><h3><br></h3><h3> 新疆之旅是人生中一次最难忘的完美经历,也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感谢喀什旅行社的蔡总大力支持安排这次活动并亲自带队在南疆观旅行;还有乌鲁木齐市旅游汽车公司的郝勇主任,他严肃认真的工作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相信来新疆旅游交通选择乌市旅游汽车公司是最佳选择!还有我们北疆旅行的西域牧歌旅行社的导游王璐小妹,一路上辛勤服务和体贴入微的工作让我们感动不已,谢谢你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