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编辑:老 兵 诗 雅</h3><h3>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h3><h3> 手 机 拍 攝</h3><h3> 编审:一 谭 清 泉</h3><h3> 饮 水 思 源</h3> <h3> 孤山悬崖独一路,刀削斧劈绝壁谷。</h3><h3> 天下土家第一寨,民族史诗千年筑。</h3> <h3> 鱼木寨.主寨楼</h3> <h3> 山巅一条路,左右均深谷</h3> <h3> 居高临下.易守难攻</h3> <p class="ql-block"> 魚 木 寨 简 介</p><p class="ql-block"> 世界土家文化遗留中心千年一一古堡鱼木寨</p><p class="ql-block"> 鱼木寨位于利川市60公里外的谋道境内,地处318国道利川至万州途中,距长江万州港50公里。景区面积3.9平方公里,是一个自然村落。鱼木寨是一座集政治.軍事.文化为一体的土家族山寨,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实物见证。鱼木寨民风古朴,其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均保留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色和习俗,寨内文物丰富,环境优美,民风民俗浓郁,有“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誉。寨内有古墓群.古碑林.古栈道.古寨门.古习俗等文化特征。寨上石碑数以百计,有10座清代碑墓,碑高5米以上。最大的是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成永高夫妻墓,三门二进,占地为240平方米。墓前碑高5.2米,宽5.3米,刻有花鸟人物90余幅。云中古寨,鱼木传奇。</p> <h3> 脚下踩着的竟然是一巨大悬空石</h3><h3> “金 扁 担”</h3> <h3> 六 吉 堂</h3><h3> “六吉堂”是魚木寨古民居建筑和农耕文化的代表,这建筑是向光远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民国九年的四合院,前廊阶壁左右各嵌石刻一通,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鱼木寨建筑注重堪舆,迫求与大自然融一体的协调美,有顺口溜专门描述魚木寨房屋的朝向“连五间正,老房子歪,张凤坪朝门横起开”六吉堂为“歪门正道”。</h3> <h3> 六吉堂的“歪门正道”</h3> <h3> 六吉堂内建筑一角及戏台</h3> <h3> 连 五 间</h3><h3> “连五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魚木寨内核心位置,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土家族建筑之一,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魚木寨大姓成家祠堂,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730平方米。因为房屋面对船头山尾,正面五间房一字排开,故名“连五间”。</h3> <h3> 向 梓 墓 简 介</h3><h3> 向梓墓位于松树湾,4柱3层,碑前抱厦与正碑连为一体,碑顶高托印绶,中嵌“皇恩宠锡”五龙捧圣匾额。全碑金漆涂饰,远远望去俨然一座五彩楼阁,形制十分奇特。碑上雕刻丰富,文字尤见功力。其碑刻楹联多出自川东文人之手,对仗工稳,写景抒情,意景高远。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刻于向梓墓碑抱厦顶板上的圆形草书“福”字。该“福”字直径一米,周边阳刻八卦兼以博古图案,中心“福”由2凤首龙身交尾物组成。凤首张嘴扬冠,相对啼鸣,龙身相应绕动至尾部轻盈交合,其情融融,远观是画,细看是字,亦字亦画,构图立意极为巧妙。</h3> <h3> 龙 凤 交 尾 图</h3><h3> “福”</h3> <h3> 墓 碑 楹 联</h3><h3> 魚目常醒临吉壤.螺蜂层出拥佳城</h3><h3> 秋信渐高红树老.日光忽暮白云封</h3><h3> 千秋功名承雨露.一身啸傲寄烟霞</h3><h3> 数声蛙鼓传江南.万点萤灯绕夜台</h3><h3> 溪号大龙彼是当年发迹地</h3><h3> 寨名魚木此为异日反魂鄉</h3> <h3> 向母阎君墓简介</h3><h3> 阎氏生前敬相夫子,善事翁姑,体恤贫乏,鄉党交口称贤。其子林斋,品学兼优,授例入国子监。年逾古稀時,向梓及阎氏“膺彤宠锡”,赐赠向梓九品封典,官虽小而名声显赫,在当時的鱼木寨权倾一時,其牌楼故有鎏金大字“皇恩宠锡”,其墓碑犹如权仗,独立于牌楼之外,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其文化内涵有待详考。其碑刻“一团和气”,也再现了当時寨内如桃花源境内的祥和生活。</h3> <h3> 碑刻“一团和气”</h3> <h3> </h3> <h3> 双 寿 居 简 介</h3><h3> “双寿居”是魚木寨墓葬文化的典范之一。清代以前,鱼木寨人生時大多穴居野处,死后多弃之荒野岩穴,或者以石为棺加以安葬。清代以后,大型生墓,碑屋及土坑石碑逐渐出现。所谓生墓,就是人生前就将自己的坟墓修好。所谓碑屋,就是将坟墓埋在住宅之中。成永高夫妇双寿居就是一座碑屋。</h3><h3> 双寿居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三门二院,是一个占地近100平方米庭院式墓碑,俨然一座宫殿。墓碑四周建护墙,前墙雕花蹲狮,后墙起垛,依地势拔高3层。左右开侧门进入墓院。碑上或刻忠孝故亊,或刻本地风物,总数多达100余件,整个墓碑富丽堂皇,美不胜收。墓碑上,仅龙凤雕刻多达70余件,这种不顾封建社会建筑法式的行为,不受時间空间限制,不讲尊卑高下天上人间,随心所欲的创作手法,是土家人豪放性格的反映。</h3> <h3> 鱼木寨.石头城</h3><h3> 鱼木寨,无处不见山,无处不离石,土家族人依赖着这山这水这土这石生产.生活繁衍千年,创造了这一神奇的景观。从寨楼.城墙到各家各户居住.生产.生活用具等,随处可见产自当地的青沙石手工雕凿制品。石栈道.石凳.石柱.石阶.石磨.水缸.水槽.花盆……,六吉堂门前若大的广场均由无数石条拼接而成。</h3><h3> </h3> <h3> 洗衣石水槽及蓄水盆</h3> <h3> 半圆形石水缸</h3> <h3> 石柱与花盆</h3> <h3> 石栈道宽约3米</h3> <h3> 各式各样石凳及花盆</h3> <h3> 三阳关.手扒岩.亮梯子.字库塔</h3><h3> 魚木寨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三阳关即是惊险通道之一;手扒岩笔直挖凿于太平岩上,共32步,每步约50厘米,穴深不足20厘米,形如新月;亮梯子始建于明代,修建于二迭绝壁之上,共28级,每级用长约1.5米,宽40厘米的石条一头插入岩壁,一头悬空建成,每两级互相亮开,故名。人行梯上,头顶缈缈蓝天,脚下是万丈深谷,即惊,又险,又奇;字库塔是土家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的实证,对标有文字的纸张怀敬畏之心,不敢随意丢弃,投入字库塔中焚烧被认为是一种妥善处置方式。</h3> <h3> 三阳关卡门</h3> <h3> 手 扒 岩</h3> <h3> 亮 梯 子</h3> <h3> 字 库 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