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新疆(长篇游记之51)边塞诗人岑参

天下时报

<h3>  岑 参</h3><h3><br></h3><h3> 原创/赵汗青 摄影/张丙奇</h3><h3><br></h3><h3>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h3> <h3>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h3><h3> 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湖北荆州),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岑参于唐天宝年间的公元749年、公元754年两度出塞任职,前一次是做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后一次又做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在北庭(奇台)和西州(吐鲁番)前后生活了7年,“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他经常来往于天山南北,行经于吐鲁番盆地之间,写下了许多著名的吐鲁番风物诗篇。</h3> <h3>  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h3><h3>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又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描绘将士们在风雪中紧张的战前行军:“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也揭露了军营生活中苦乐不均的现象。他在《玉门关盖将军歌》中描写边疆大将的生活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镗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即是苍头奴”。而另一方面,士卒的生活却是“战士常苦饥,糗粮不相继”。岑参叙写了祖国西陲的壮丽山川等,对千变万化的边疆景色,给以生动夸张的艺术描绘,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边塞风雪,却给人以春意无边的感觉。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h3> <h3>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h3> <h3>  唐代在高昌故地设置了西州,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也建于交河城。当时交河这个战争风云的焦点正处于战乱后的短暂安宁之中,但诗人在此地却依然触景生情,字句不离交河的战事与战乱后的困顿;“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腌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还有“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以及“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箩。三更醉后军无寝,无奈秦山归梦河。” </h3><h3> 离开交河东行至火焰山,诗人的笔下多了些形象的描摹和深切的体验,尤其是对“热”的感受,竟然激发了他无限的激情。如《经火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再如《火山云歌送别》中:</h3><h3> 火山突兀赤亭口,</h3><h3> 火山五月火云厚。</h3><h3> 火云满山凝未开,</h3><h3> 飞鸟千里不敢来。</h3><h3> 可惜我不会写诗,不然可与千年前的大诗人唱和几首了。</h3><h3><br></h3><h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创)</h3> <h3>  赵汗青 简 介:</h3><h3> 赵汗青,原名先杰,字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媒体人、旅美作家、文史学者,博士。《时代-中国之声》执行总编辑。</h3><h3> 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20万字军事小说《抗日英雄欧明海传奇》、20万字历史章回小说《游龙戏凤后传》。50万字文史类《沧海宿州八千年》、20万字长篇军事历史小说《血染虹桥》、20万字传奇小说(合作)《抗日名将孙象涵传奇》、二十万字章回小说(合作)《宿州玉皇寺传奇》、十万字纪实文学《丰碑——革命先烈吴可传》、二十万字长篇游记《行走藏疆高原》等九部作品。</h3><h3> 安徽垓下研究会学术顾问</h3><h3> 安徽省宿州市侨联常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