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湖之漕运明渠

凤凰涅槃

<h5>天南海北观光集(43)</h5><h3><br></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u><font color="#167efb">《汉城湖之漕运明渠》</font></u></i></b></h1> <h3>图:手机拍照</h3><h3><br></h3><h3>文:凤凰涅槃</h3><h3><br></h3><h3>音乐:一眼千年</h3> <h3><b>题记</b>:</h3><h3>西安汉城湖公园占地面积2890亩,是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公园。</h3><h3>它以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为依托,以850亩清澈水面,1031亩园林景观为名片,形成了一心三线七区的旅游新格局。一心:以汉长安城遗址为核心;三线:形成水线、电瓶车线、步行线三条游览线路;七区:包括封禅天下、霸城溢彩、汉桥水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湾、安门盛世七个以汉文化展示为主题的景观构架。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h3><h3>面对如此规模的景区,容我将自己的观感一点一点的写出来,分享给大家,以加深大家的印象,今天是《汉城湖之漕运明渠》</h3> <h3>随着来汉城湖散步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基本上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了。</h3><h3>“汉城湖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四路与朱宏路十字以南200米路西,原为团结水库(古漕运明渠)”。这资料分明显示:汉城湖的前世为“古漕运明渠”。</h3><h3>何谓古漕运明渠呢?它是指古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具体来说就是西汉定都长安后,每年需从关东运输大量谷物以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和军队的需求。为此,到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根据大农郑当时的建议,用了三年时间,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运输费用从而减少,沿渠民田也能收到灌溉之利。</h3> <h3>由此可见漕运明渠不仅是汉代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而且还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的一根生命线。由于它与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紧紧相依,所以它还是京城长安的护城河。</h3><h3>这样以来我们可以想象到,当年这里的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千帆竞渡装卸货物,码头上一派繁忙景象,维系着大汉王朝的繁荣与强大,使之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h3> <h3>唉!一眼一瞬间,2000年过去了,那个曾经辉煌的大汉王朝就象过眼烟云,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漕运明渠虽说是幸免于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改造并命名为团结水库,一度还是西安市城市排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导致水库污泥淤积,浊气熏天,又被人们戏称为西安市最大的卫生间。</h3> <h3>于是,西安市从2006年开始治理团结水库,到2001年建成了一个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西北最大的内陆水上公园,因为它还是背靠汉长安城遗址修建的,所以取名为汉城湖。</h3> <h3>只是现在的汉城湖,它又与你见过的江湖河流不一样,总共6.27公里长,水面最宽处110米,最窄处20多米,水深4至6米,无论何时都是风平浪静、鱼翔浅底的,水流从安门广场入水口喷薄而出,由西向东缓缓的流去,只是到了汉长乐宫遗址前,湖水拐弯向北经过封禅广场,投入到渭河的怀抱。</h3> <h3>那么这6公里长的汉城湖,虽然失去了漕运的功能,但是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那湖岸两边形成的绿色长廊,青草如茵、绿树成行、花开似锦,处处都有美景相伴,如果坐上游船观光,就会感觉到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不仅仅是给人带来视觉盛宴,而且还让人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h3> <h3>呵呵,如今我们搞清楚了汉城湖的前世今生,那么剩下的就是在这里,尽情的享受4A级汉城湖旅游风景区的水文化,与汉文化的饕餮盛宴吧!</h3> <h3>2019年8月2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