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第五组 方 芳</h3> <h3> 欧阳修曾说:“开创伟大事业的是天才,完成伟大事业的是辛苦。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h3><h3> 仲夏之际,18年的各位教师同仁们由经开区教体局组织,又相聚在文化气氛浓郁的民族学院,共同领略大师风采,互相探讨教育理论。</h3> 五“彩”纷呈 <h3> “读吧,读吧,读成精神明亮的人!”</h3><h3> 熟悉的话语响起,我看到了依然是笑意满满神情温柔的柳彩萍老师。两年前,我曾有幸听过柳老师分析《红楼梦》的讲座。也是这句话对我影响深远,让我鼓起勇气重拾中国经典,回味其中。</h3><h3> 而今天,“寻找打开自己的最佳方式”是柳老师送给我们的礼物:</h3><h3><br></h3><h3>一、坚持阅读与写作</h3><h3> 读书是给自己的生命升起一面旗帜,让自己的心灵在庸常中不至于疲软,在困境中还能自我救赎。这本书的存在,连同那投奔它的生命行为,无不包藏着一种原生的美!一种巨大的美!</h3><h3><br></h3><h3>二、勤奋工作</h3><h3> 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的人。</h3><h3> 彻底地喜欢自己的工作,是通过工作丰富自己人生的唯一方法。</h3><h3> 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h3><h3><br></h3><h3>三、以培养学生优秀学习习惯为己任</h3><h3>1、培养学生上进的习惯</h3><h3>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h3><h3>3、培养写作的习惯</h3><h3>4、培养习字的习惯</h3><h3>5、培养运动与表演的习惯</h3><h3>6、培养深度思维的习惯</h3><h3>7、培养坚持的习惯</h3><h3><br></h3><h3>四、善于借力</h3><h3>1、老师团队的力量</h3><h3>2、学校的力量</h3><h3>3、年级的力量</h3><h3>4、家长团队的力量</h3><h3>5、同学们内部的力量</h3> 大家风“范” <h3> “幸福感教育研究者”是我在对李柏范老师一连串介绍中最感兴趣的,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而作为师者,我们的教育幸福又从何得来?</h3><h3> 为什么来学习?想收获什么?</h3><h3> 你准备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学习?</h3><h3> 一上来,李老师给我们设定了两个意愿:目标意愿和状态意愿。让我们从深层次去考虑去探索内心。</h3><h3> 而后,“您是一位幸福的教师吗”的发问引出人生的需求:</h3><h3>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h3><h3>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h3><h3>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h3><h3> 李老师说到“高度不够看到的都是问题,格局太小纠结的都是鸡毛蒜皮”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h3><h3>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利益驱动上升为信仰驱动才能为未来民族发展贡献力量,才能让自己有力量去充实去找寻幸福感。</h3> 博学“宏”才 <h3> 当得知张宏伟老师是专攻数学教育的大师时,起初我是拒绝的。作为一位英语老师,深入了解数学知识确实有些胆怯。岂料,打脸来得如此快。张老师简直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全才型教师。</h3><h3> 讲座主题虽然是“课程融合视角的全景式数学教育”,但其中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影子。张老师倡导“以文绎数”,告诉我们数学所有的概念都是由本域的“文字”构成的。</h3><h3> 印象特别深的是张老师教我们如何去追溯式教学,其中的名词案例解释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定义区分、数学符号案例的km/m/dm/cm/mm的英文解释理解、数学语句案例中三分之二two thirds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h3> 清词“莉”句 <h3> 这是与任莉老师在炎热暑假的第二次相遇,七月初的普通话培训就让我对任老师清亮的嗓音羡慕不已。这次培训,为了我们,任老师利用中午时间将所有内容压缩至一个小时,尽量完整的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利用气息与口腔胸腔的配合来达到护嗓的效果。</h3><h3><br></h3> 器“宇”非凡 <h3> 高中语文首席名师祝宇老师,他以中学语文学科为例给我们带来了“会写:教研论文写作的选材途径”的讲座。</h3><h3> 开场以三个观点教育我们:</h3><h3>1、切忌“两耳不闻窗外事”;<br></h3><h3>2、切忌“走火入魔剑偏峰”;</h3><h3>3、切忌“平时有闲不烧香”。</h3><h3> 如何会写呢?祝老师分五个方面给我们指明了方向:</h3><h3>一、从教材教参中寻找</h3><h3>二、从施教过程中寻找</h3><h3>三、从对话和交流中寻找</h3><h3>四、从教研活动中寻找</h3><h3>五、在交叉学科中寻找</h3><h3> 最后祝老师友情提示:多关注生活,用心去体会。</h3> 万象回“春” <h3>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刘大春老师的到来让我们有了一整天的幽默时光。他的四川普通话十分的独特,让我们欢喜地越听越精神。</h3><h3> 虽然说是幽默,但又引发人思考。刘老师着重讲了表达策略中的六种做法:</h3><h3>一、让人接纳</h3><h3>二、互动性沟通</h3><h3>三、指导型分享</h3><h3>四、任务式驱动</h3><h3>五、合作式探讨</h3><h3>六、应用型验证</h3><h3> 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合作式探讨,刘老师从讲解教师的注视位置到同理心产生学会以己度人的倾听,在细节上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空白。课中多次举实例,让我犹如身在课堂中,情景还原得太好,在欢笑中学到了一生受用、影响巨大的“小小”技巧。</h3> 博“学”笃志 <h3> 课题研究是当下教师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但说到课题,有多少刚入职的一线教师能说得出一二来?肖学建老师的到来就像一场及时雨,一盏指路明灯,出现在我们的眼前。</h3><h3> 从深入分析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让我们知道反思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再到什么是课题与课题研究让我们了解其本质含义。</h3><h3> 那最根本的,如何去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呢?</h3><h3> 肖老师从“知、找、报、做、写、结”几个关键字入手一一展开,不仅有理论知识做基础,更是展示了其他前辈教师们的各种精彩实例。让我感觉好像下一秒我就可以着手做课题的充实感。</h3><h3> 最后,肖老师还不忘教我们一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这些方法都说到我们的心坎里去了。</h3> 水“波”不惊 <h3> 压轴的是一位不管是讲课还是姿态都非常优雅的吴波老师。她以统编版的教材为主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我对统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并不熟悉,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其的学习。</h3><h3> 吴老师从“语文”二字出发,引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以小学四年级为例从各方面(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等)分析统编教材的魅力,再以阅读文章和写作能力的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细看统编教材的指引作用。</h3><h3> 从这堂课下来,我能发现统编版的教材是一次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培养较好的综合素质,更是对教师本身的一次整合式挑战!</h3><h3> 讲座中,吴老师为了照顾到像我们这种其他科目老师听课效果,还结合了自身遇到的实例去剖析环境与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一下子就拉进了我们的距离,让我们学会了各个学科的融会贯通。</h3> 同仁们分享与切磋 笔记一览 <h3> “大咖”云集的培训结束了。</h3><h3> 预料中的疲惫却未到来,收到的是干货满满的行囊。大师们各有各的优秀,但都有一个共通点,是他们口中坚定的两个字:“勤奋”。</h3><h3>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h3><h3> </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白石岭小学 方 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