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早上七点准时出发,在楼板寨照壁等忻州朋友一起从彭家塔穿越登黑水圪坨。回到楼板寨,时间还早,我和同学在观上水库边拍照留念。</h3> <h3>八点等到忻州户外大咖奔马,闫哥。打过招呼后,出发。两部车,12个人。一路欢歌笑语,向目的地直奔。车辆行驶到北岸村口,被眼前的一片花海迷住了,我们驻车停留,拍照小歇。</h3> <h3>这个幸福的大妈,脸上洋溢着笑容。告诉我们:我老公81岁了,一辈子就喜欢花,房前屋后都种着花儿,有的花我都叫不上名字来。我们都说:大妈太幸福了。大妈笑而不语。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大妈也许羡慕我们城里人,开着小车,背着包到处游玩,而我们又羡慕大姐守着这一处花海的田园生活。</h3> <h3>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在这样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位爱花种花人,院里的每一处角落,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种着叫不上名的花花。</h3> <h3>有的秀丽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低头沉思,五彩缤纷,千姿百态。</h3> <h3>一团团,一簇簇,竞先开放,多么迷人,多么耀眼,岂是一个醉字了得!</h3> <h3>北岸稍作停留赏花后,我们驱车继续向西。到了彭家塔山脚下,驻车整理背包,准备爬山登黑水圪坨。九点整,我们从彭家塔开始徒步。</h3> <h3>走在这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终于明白了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h3> <h3>原野的秋天,盛情而美好,醉眼的绿,诱人的疯长,是不用规矩约束的漂亮。</h3> <h3>山花烂漫,大自然的杰作。</h3> <h3>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h3> <h3>这是一条充满灵性的狗 。我们在彭家塔徒步登山时就跟着我们,一路上我们喂他面包,火腿肠,给他喝水,他来之不拒。前面探路,后面的朋友落队的时候,那还要回头等着。跟着我们走了16公里,他也可能不止16公里。在我们徒步完坐车返回的时候,他不舍得跑到车前蹭蹭我们的裤腿,和我们依依惜别。</h3> <h3>我们都是一群可爱的背包客,如此深爱着这些地方。闲暇之余,三五成伴,一个背包,一根手杖,用脚丈量,用心感受。</h3> <h3>十一点半爬到山顶。远远的就望见了错落有致的小村庄,黑水圪坨。</h3><h3>黑水圪坨村座落于云中山深处,海拔2000米。现有留守老人20多人,称为“被遗忘的村落”。</h3> <h3>徜徉于这样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心里无比清净。正午的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上,巷口远处探出一些细微的动静,或是一条小狗,或是久居在深山的老人。</h3> <h3>就是这样一弯黑水圪坨,养活了祖祖辈辈的山里人。</h3> <h3>古村落的精灵。</h3> <h3>一簇簇紧密茂盛的野草,一间间破旧废弃的房屋,一段段风化残缺的土墙显示着村庄沧桑的历史。</h3> <h3>走在青石铺的巷道上,触摸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会让人思索疑问,这布满沧桑的小村,什么是载体,是时间吗?</h3> <h3>她在守望着什么?又在渴望着什么?</h3> <h3>离开村庄,我们都不觉转头再望,古村那一片片充满生机的梯田,黄的耀眼的油菜花,让人心情愉悦,回味悠长。</h3> <h3>房顶上的风景</h3> <h3>油菜花开了,我们也来了。</h3> <h3>黑水圪坨向南爬坡,有一个老君洞。</h3> <h3>如果可以,我想坐在大海,静看日出日落,站在山的顶峰,笑看花开花落。</h3> <h3>对于生命路程中的一些小泥泞,其实不必真铭于心,毕竟我们还有更多小美好,像是开在眼眸里的花朵,绽放了自己,潋滟了岁月。</h3> <h3>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h3> <h3>云朵如花,怒放天际又轻落在故里,美丽恰逢其时,带一颗玲珑心出门吧,阳光如刀光剑影,出门已是江湖。</h3> <h3>下山在彭家塔,集体合影留念。</h3> <h3>下山回家,在王家营小路上看见的水磨房。水磨,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水力磨面。是一种古老的磨面粉工具,主要由上下扇磨盘、转轴、水轮盘、支架构成。上磨盘悬吊于支架上,下磨盘安装在转轴上,转轴另一端装有水轮盘,以水的势能冲转水轮盘,从而带动下磨盘的转动。磨盘多用坚硬的石块制作,上下磨盘上刻有相反的螺旋纹,通过下磨盘的转动,达到粉碎谷物的目的。</h3> <h3>回到楼板寨,我和一路同行的朋友作别,回山水接老妈。其余十一个朋友在观上水库游玩。黑水圪坨探路圆满结束。感谢奔马和闫哥的组织,感谢一路同行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从不同层面展示了自己,或轻步丛林或攀爬山涧,或扬尘阔步或执杖蹒跚,坚持徒步穿越16公里,我们都是最棒的!!!</h3> <h3>擎天一柱。</h3> <h3>观上水库,可以这么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