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钱岗古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西南14公里,属太平镇。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比从化建县还早200多年。所以有"先有钱岗,后有从化"之说。初建村,因钱氏祖先自南雄珠玑巷迁至这里,故名钱岗村。钱岗古村共有九百多间房屋,现有4000多人,村民大部分姓陆,少数姓沈。古村由于在宋代建成,别具韵味,又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布局较为随意,四面朝向。古巷以鹅卵石铺砌,现存的房屋绝大多数为明代所建,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h3><h3> 钱岗古村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h3> <h3>古村的东门口挺立着一座青砖牌坊,名为“灵秀坊”,约6米高,阳光洒落在牌坊的瓦面上,从远处细细打量,灵秀之气扑面而来。穿过灵秀坊,走过几间青砖古屋,村子的公共场所东门更楼出现在眼前。我们是从这里开始进去游览的。</h3> <h3>广裕祠,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最早的维修记录是“大明嘉靖三十二年(即公元1553年)岁次癸丑仲冬吉旦建”。祠堂占地面积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816平方米。广裕祠堂共三进,坐北向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h3> <h3>钱岗古村居民大多姓陆,据考证,钱岗陆氏是南宋名臣陆秀夫之后裔。陆秀夫(南宋末在崖山背皇帝跳海的那位宰相)为南宋抗元名臣,和文天祥、张世杰一起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祥兴二年(1279年),宋军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为元军所败,他宁死不降,毅然负帝投海而亡,悲壮献身。</h3> <h3>广裕祠内陆秀夫雕像。</h3> <h3>据记载钱岗古村有四座门楼,在村子东南西北分别有“启延门”、“震明门”、“镇华门”、“迎龙门”等四个门楼。门楼之间用围墙相连,墙外便是溪水及鱼塘,俨然是个守望相助的城堡。</h3><h3> 在灵秀坊的后面东门称为“启延门”取东方启明,福祉延绵之意。门楼上层如阁楼,以木梯上下。墙上开有瞭望孔可观察村前动静。</h3> <h3>东向更楼。</h3> <h3>看到这"东向人民食堂",可想而知当年的热闹的情景。</h3> <h3>西向更楼。</h3> <h3>西向更楼封檐口曾有一幅清代的木雕刻画《珠江江城图》,清晰的刻画了清代珠江岸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展现出清代中前期广州都市和珠江河上的繁荣景象,有广州“清明上河图”的美称。</h3> <h3>珠江江城图。这是一幅清代的木雕刻画,长860厘米、宽28厘米、厚3.5厘米,清晰的刻画了清代珠江岸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清代中前期广州都市和珠江河上繁荣景象,极具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专家推崇为“广州清明上河图”。</h3><h3> 在“珠江江城图”上,镂刻了清代广州珠江沿江二十里地的景色,总共刻画了清代广州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有河边下棋的、钓鱼的老头,有戴高帽的洋人等各种人物49人,及各种船只29艘,浮雕从左到右可以看到西炮台、广州的老城门归德城门、花塔、五层楼、海珠炮台、天字码头、东炮台、赤岗塔等广州史籍中记录珠江北岸常见的景物,各类房屋、城门、城墙、城垛,有的还掩映在婆娑榕树之中。在海珠炮台与天字码头之间有一处西洋商馆区,尤为引人注目。在图上还雕刻着当年广州郊区的乡村生活风情,牧羊、砍柴一片田园风光中,呈现农耕风貌。据专考证,“珠江江城图”表现的应是1733年至1757年间广州珠江两岸的风土民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h3> <h3>镇华门。</h3> <h3>陆氏宗祠。</h3> <h3>沈氏宗祠。</h3> <h3>古井。</h3> <h3>古村现已少人居住,巷子又多又深,迂回曲折,并且错落复杂,但并不凌乱也不拼凑,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相反是错落有致的旧民居中夹杂着一两座祠堂,零星的石井,给人一种追溯感。</h3> <h3>鹅卵石铺设的活动场地,干净整洁。</h3> <h3>看到这屋顶石樑雕龙画凤就是有钱人家。</h3> <h3>四通八达的石板路。</h3> <h3>有点冷清。</h3> <h3>古巷旧街。</h3> <h3>庭院深深。</h3> <h3>沧桑历史,再添文革印记。</h3> <h3>时光仿佛倾刻间穿越了。</h3> <h3>破旧不堪。</h3> <h3>木雕。层顶的主梁上见证着一代代陆氏子孙(虽然己断臂缺首)虔诚的叩拜,见证着门外日月星辰走过晨风暮雨,走过宋元明清。</h3> <h3>壁画。墨迹脱落,模糊不清。</h3> <h3>藤蔓攀爬在古老砖墙上,时间在静静地流逝。</h3> <h3>村中树木枝繁叶茂。</h3> <h3>古墙上绽放的花草。</h3> <h3>古墙下长出可爱的黄花倒水莲。</h3> <h3>在长春花映托下,古村的残墙风韵犹存。</h3> <h3>也许一场风雨过后,这垣残墙就再也支撑不住,下次来时不复存在了。</h3> <h3>钱岗古村这里几乎默默无闻,人烟稀少,不经意这随意一走,发现了这么一个有味道的村落。这里毕竟是陆秀夫后代的聚居地,古村的残桓断墙上残留着儒雅风情。虽然是满目苍夷,却无腐朽的气息;小路蜿蜒曲折虽然有点难走,但让人感到整洁干净,空气清新宜人。这也是我见过这么多的古村落中唯一没有开发的古村,没有商业化的原生态古村。 </h3><h3> 人老了,不免怀旧,闲来无事,逛逛古村也是满好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