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陆川县世客城小学成立于2019年秋季期,坐落于县城集中新区东环路边,世客城客家小镇、碧桂园小区、盛邦国际小区等高端住宅的旁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建设用地面积40亩,由广西云厦建筑有限公司进行总体设计建设,是一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的全新的县直城区完全小学。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近70名教师分别来自全县择优遴选的优秀青年教师和陆川一小的六年级老师以及部分骨干教师。学校建有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体育馆、食堂和标准的操场,配套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规划设计54个班,容纳学生2700名。</h3> <h3> 学校将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和雅的光彩”为办学理念,坚持“弘扬客家文化,铸造和雅品牌”的办学方针,铭记“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校训,融通“和”与“雅”之美,建有朝气的“优雅”校园,塑有锐气的“儒雅”教师,育有灵气的“博雅”学生,打造一所具有浓厚“和雅”文化气息的品牌现代化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r></h3> <h3>【学校文化框架】</h3><h3>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和雅的光彩<br></h3><h3> 办学方针:弘扬“客家”文化 铸造“和雅”品牌</h3><h3>办学思路:文化立校 课程育人 特色发展 质量强校</h3><h3>办学目标:创优雅校园 塑儒雅教师 育博雅学生</h3><h3>校 训:和而不同 各雅其雅</h3><h3>校 风:以和为美 以雅为尚</h3><h3>教 风:儒雅兼善 海纳百川</h3><h3>学 风:和学善思 博学雅成</h3><h3>学校精神:团结奋进 追求卓越</h3> <h3> 校徽图案以外圆和内圆构成同心圆,象征着世客城小学师生一心团结,强大的凝聚力。圆内由三部分世客城小学校名构成,内环绕的一圈中国古典花纹,代表着世客城小学以和雅文化为基,育传统美德学生。 数字2019为创校年份。两环之间上半部分为学校名称,下半部分为校训。</h3> <h3> 学校卡通形象人物“和和”和“雅雅”。以客家传统服饰特点为创作灵感,结合现代卡通形式,塑造出两个阳光可爱,自信的小学生——和和雅雅的卡通人物形象。 集艺术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造型,新颖独特、清新亮丽,时刻弘扬着客家文化和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和雅的光彩的办学理念。</h3> <h3>领导亲切关怀,我们很快就会茁壮成长。</h3> <h3>美丽校园 魅力风采</h3> <h3> “和而不同”是学校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文化的价值追求。一方面是指干群之间和谐互敬、学生之间和谐互助、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生。另一方面是追求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同一。<br></h3><h3> “各雅其雅”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一方面是指“博学多才、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特长突出、行为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是指在世客城小学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发展,每一个老师都会获得成功。</h3> <h3>梦想将从这里起飞!</h3> <h3>优雅静美的和雅大厅,为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h3> <h3>一柱一文化</h3> <h3>一廊一风景!</h3> <h3>中华文化,文脉长修!</h3> <h3>融通的大连廊,平等,合作,沟通从心开始!</h3> <h3>博学多才我自雅,特长突出我自雅!你雅我也雅!</h3> <h3>和雅学校 ,客家梦想!</h3> <h3>学雅礼,圆雅梦!</h3> <h3>培雅趣!古典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h3> <h3>和雅教育育人目标切入口: 世客城和雅学生百分之百懂!</h3> <h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新时代最具影响人物学习!</h3> <h3>我们的学校像花园,处处美美雅雅!</h3> <h3>学校的花草也灵动!</h3> <h3>优雅的绿化环境会让你陶醉其中</h3> <h3>白云飘过我们的学校!</h3> <h3>我们爱整洁,时刻保持干干净净的校容校貌!</h3> <h3>精致随处可见!</h3> <h3>快开学了,小树好开心!</h3> <h3>优雅的绿化风景真宜人!</h3> <h3>学校三风,一种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h3> <h3>我们的小树林,很快会红豆寄相思,玉兰香满园,繁花任你赏……</h3> <h3>生态车位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h3> <h3>铁艺围墙,智慧家园!</h3> <h3>缔造完美的教室,聆听窗外的声音!</h3> <h3>孩子们,老师已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就等你们来上课啦!</h3> <h3>和雅校园伴我少年游!</h3> <h3>桃李成行和雅写春秋!</h3> <h3>新班子上任,新老师到校。加油,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一起努力奔跑!</h3> <h3>新校已落成!孩子们,我们在这里等你来,等你来,我们一起在这里走向美丽的教育春天!</h3> <h3>图片: 詹雁娉 黄宗美 李凤英</h3><h3>编辑撰稿: 陈丽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