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赏析

明强致远

<h3>  近日逛超市,发现超市已有月饼在售,中秋又快到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秋月自古以来便是被文人墨客呤颂的对象,有李峤诗一首诗现分享给大家。</span></h3><h3> 中秋月</h3><h3> 李峤</h3><h3>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h3><h3>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h3><h3> 李峤并不被大家熟悉,流传下来的诗也不多,很多诗集中都无法找到这个名字,但并不妨碍《中秋月》成为名篇。</h3><h3> 圆魄上寒空,非常明确的交待了诗文的主角与诗歌的氛围,寒空的“寒”字可谓统领了全文。<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上”也用得很出彩,如果用“圆月在寒空”意境就差了,“上”动态十足,月亮慢慢爬上,这里不仅仅有画,画面又能像电影一样活动起来,我们仿佛看到作者中秋之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批衣而起,看东山之月正一点点的爬上来。在这里我们会自然的联想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的文字总是能从色、声、香、味、触、法、联想等各种角度来调读者的胃口,“上”“寒”能看出李峥文字推敲的功夫。都说美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此言差矣――皆言四海同,地球人看中秋月都是一样的“圆魄”,并不存在谁圆一些。</span></h3><h3> 一二句起势较平,高度概括了形象、意境及老百姓对中秋之月的看法,“皆言四海同”一句中为下文埋下了完美的伏笔。真的同吗?你怎知道千里之外,就没有风和雨呢?这个反问句是在反问作者,还是在反问读者,大家完全可以展开无穷的想象,此时此地月上寒宫风平浪静,甚至可以举杯邀明月,月下吃花生……但我们还应该有点忧患意识,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也许你如今过得还好,有位子、有票子、有身子、有儿子、有妹子……倘若有一天风雨流云时,我们拿什么来安身立命。所以诗人发出了预警“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所以再忙也不可迷失方向。 </span></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