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骑行路~骑行京杭大运河(四)

平衡

<h3><b>作者: 平衡</b></h3><h3><b>摄影: 平衡 骑友滨</b></h3> <p><b>第十二天,上午去冶春园。</b><br></p><p><br></p><p><b>冶春园是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此园选址好,漫步曲径之上,左为湖水,右为山丘。这山,虽然是一段丘阜,只因园筑其下,看似山,实非山也,可见当初构园者的构思精妙。</b></p> <b>水更有趣,说是湖,只不过是护城河的一段与市内小秦淮的河水在此汇合,形成一处较为宽阔的水面而已。但这片水确有道理,向东看,两道石壁上一桥,此为砖砌拱桥,名为天宁桥。</b> <b>桥东西上下各有一层白石围栏,随势造景,弯曲自如,河岸上有成片的女贞、松柏、梧桐、槐树、古木屈曲,浓荫遮天,把喧嚣的马路完全遮挡,制造出一片人工静域,显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b><br> <b>冶春园的大水壶。</b> <b>曲径湖水之间,是水绘阁和香影廊,阁与廊之间又有曲栏勾连,皆沿湖而筑,水绘阁与香影廊房屋形式虽不大,却极富层次,南部临水处茅屋草顶,阳光一照,满顶金黄,与碧水绿扬相映成趣。房内花隔为壁,方格支窗,临水处,又有美人靠椅,阁与廊一半建于水上,人坐其间,如同凫(fú)在湖上一般。河对岸有来历,为小苎(zhù)萝村。</b> <b>苎萝村原为西施家乡,过去这儿是游船停靠之所,村民皆以撑船为业,而撑游船者多为女性船娘。此地船娘长得漂亮,言谈不俗,因此人们常把她们比成西施,而村名亦成了小苎萝村。</b> <b>这里还是皇帝南巡而供应六司百官吃喝的大厨房,其中所备菜肴即“满汉全席”,至今在《扬州画舫录》上留有该席的食谱,其中包括第一分头号五簋碗十件,第二分二号五簋碗十件,第三分细白羹碗十件,第四分毛血盘二十件,第五分洋碟二十件,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彻桌,鲜果十彻桌,看来扬州人也是擅长地道的满汉全席。如今的丰市层楼即为著名的餐饮之处,与旧例倒是相合的。</b> <p><b>河边的御马頭。</b><br></p><p><br></p><p><b>御码头不远就是当时的国宾馆、天宁寺。因为皇帝的脚下不能有任何障碍,因此御码头的“码”去掉了石字旁。乾隆皇帝曾题:“小艇沿流画浆轻,鹿园钟磬有余音。门前一带邗沟水,脉脉常含万古情。”</b></p><p><b></b><br></p><p><b>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三年而成。宫前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御码头为青石所砌,历经二百多年风雨,完好无损,坚固如初,现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b></p> <p><b>游览了天宁寺,天宁寺中有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介绍。</b></p><p><br></p><p><b>天宁寺行宫有大宫门、二宫门、前殿、寝殿、右宫门、戏台、前殿、垂花门、西殿、内殿、御花园,门前左右为朝房及茶膳房,两旁为护卫房。从天宁门至北门,沿河北岸建河房,仿照京师长连短连、廊下房及前门荷包棚、帽子棚做法,称为买卖街,令各方商辇(niǎn)运贾珍异,随营为市,该景即“丰市层楼”。</b></p> <b>扬州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但它的历史到底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早的说法,是说唐代柳毅舍宅造寺,这个柳毅就是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主人公。柳毅是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也许不必深究。普通的传说,是东晋时谢安捐出别墅建寺,以供尼泊尔僧人佛驮跋陀罗在此翻译《华严经》。</b> <h3><b>中午时分向高邮市骑行,当沿S611道路骑行到江苏扬州邗江区时,只见路边有磕头机,开始觉得惊奇,百度一下才知道这里是江苏油田,望向公路两边有很多磕头机。</b><br></h3> <b>江苏油田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这里文人荟萃、经济发达、景色优美、素有油井打在花园里的"水乡油田"之称。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的扬州、泰州、盐城、淮安、镇江4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县,勘探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省高邮市、江都区、邗江区、东台市等地,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b> <b>江苏油田所处地区,是在江苏省的中部,安徽省的东部,东濒黄海,西临洪泽湖,南倚长江,北靠东陇海线。</b> <h3><b>高邮湖大桥。</b></h3><div><br></div><div><b>高邮湖大桥是一座架在高邮湖湖面上的特大桥,大桥起点金湖县闵桥镇西侧,终点接扬州高邮市郭集镇境内江苏S333省道,跨越高邮湖。</b></div> <b>全线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其中特大桥全长8.443公里,桥梁宽26米,漫水公路段全线高架。其中横跨高邮湖面有2公里,桥跨最长达110米,最重的箱梁重达150吨。</b> <h3><b>导航把我们带上了高邮湖特大桥,整个大桥基本都在湖面之上,湖上风很大,又是顶风,整整用时一小时才费劲地骑完整个大桥。</b><br></h3> <b>骑行在高邮湖特大桥上。</b> <b>特大桥下的农田。</b> <h3><b>高邮段京杭大运河繁忙的运输景象。</b></h3><div><br></div><div><b>高邮作为大运河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有盂城驿、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淮扬运河主线高邮段3处遗产点。其中,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位置在现运河的西侧,位于高邮镇石工头至界首四里铺之间,全长26.5公里。</b></div> <h3><b>第十三天,高邮盂城驿。</b></h3><div><br></div><div><b>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大街东(高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邮驿“活化石”、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古代盛饮食、水等的园口。盂城,高邮的别称,取意于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吾乡如覆盂”的诗句,盂城驿故而得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盂城驿是高邮旅游的重要节点,是彰显高邮古、文、邮、水旅游特色的重要景区,也是高邮对外推介的重要旅游景点。1993—1995年高邮市人民政府坚持修复盂城驿,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中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使古驿得重光。还有界首驿比盂城驿早开设98年。</b></div> <p><b>古代驿站传递中,驿印封泥,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高邮亭、迎华驿、高邮驿、秦邮驿、盂城驿、秦邮公馆,不同时期的驿站名称,生动演绎高邮邮驿的历史。</b></p><p><b></b><br></p><p><b>从左往右分别是:高邮亭印、迎华驿印、高邮驿印、秦邮驿印、盂城驿印、秦邮公馆印。</b></p> <p><b>高邮亭。</b></p><p><br></p><p><b>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3年在此筑</b><font color="#ed2308"><b>高</b></font><b>台、置</b><font color="#ed2308"><b>邮</b></font><b>亭,历史就庄重地把这土地正式命名为</b><font color="#ed2308"><b>高邮</b></font><b>,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把城市的名字与邮传联系在一起的唯其高邮。</b></p><b></b> <b>南门大街位于江苏省高邮古城南门外(高邮城南历史文化街区),曾是明清时期高邮城最繁华历史文化街区。大街兴建于宋代,繁盛于明清,兴隆于近代,是名副其实的沟通里下河、大运河,襟带苏皖两地的要津。客来运河两岸,货运大江南北,其情其势延续了600多年。</b> <h3><b>南门大街。</b></h3> <b>南门大街和著名的盂城驿联系在一起。驿站开设于明洪武八年,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古驿站遗存之一,修复后成了全国唯一的“邮驿博物馆”。</b> <p><b>清代建筑老正大布店内的木楼梯。</b></p><p><b></b><br></p><p><b>高邮南门大街上的老正大布店,占地120平方米,现存连家店两层楼房,前后两进,两进之间天井有旁厢,另罩楼宇,楼宇上部有气窗,内呈回字形。从山墙外观瞻,整体建筑形似三栋楼。前栋楼下层两开间是布店,反“凹”型柜台,出售黑白红蓝土布。民国前后,出售各式花样棉布。所售布匹从运河南门码头大批量运入。</b></p> <b>现在里面还住着人,是拆是留尚不得而知,整个建筑已经破旧不堪了。</b><br> <b>南门大街上的“老亨大蒲包肉”店。</b> <b>皇华牌坊。</b> <b>盂城驿驿站鼎盛时期厅房100多间:正厅、后厅各5间,库房3间,廊房14间,马房20间,前鼓楼3间,照壁楼1座,驿丞宅1所;驿马65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多人。不论烈日、寒风,还是大雨、冰雪的天气,传送重要急件的驿使都身背公文袋,不分昼夜,快马加鞭,飞奔在尘土飞扬的驿道上。</b><br> <h3><b>盂城驿鼓楼。</b></h3><h3><br></h3><h3><b>鼓楼为十字脊重两层的古建筑,是驿站值更守夜,站岗望,传鼓报的制高点,亦是今天盂城驿的形象标志物。</b></h3> <p><b>皇华厅又称正厅,为五开间明代</b>建筑,<b>通邮传令,处理公文的场所,同时也是驿站的管理中心。中国古代的高邮州官也是在这里会见来往的上级官员。中三间屏门止方悬挂“皇华厅”匾额,下方为“明、高邮州城图”,两侧悬挂“消息通灵会心不远,置邮传令盛德留行”的联。正厅主要陈列驿、马、船统计表,值班表,分工职责表,《邮驿律》等,厅中为官是接待场面,东厢房是驿丞的书房,西厢房是签押房。</b></p><p><b></b><br></p><p><b>皇华,是对过往使节的敬称。</b></p> <b>甘棠轩。</b> <b>湖天一览楼。</b> <b>俯瞰盂城驿。</b> <b>日晷。</b> <b>盂城驿周边的景色。</b><h3><b><br></b></h3><h3><b>蓼月亭。</b></h3> <b>清秋桥。</b> <p><b>运粮码头。</b></p><p><br></p><p><b>明清时期运粮码头曾是大运河与里下河货物转运的重要集散地,周边有同昌粮行、益泰源粮行、永顺源粮行、振隆粮行和詹家巷盐行等多家粮盐商铺。</b></p> <p><b>同昌粮行。</b></p><p><br></p><p><b>馆驿巷周边因西靠大运河,东临马饮塘,漕运发达。位于盐塘巷32号的同昌粮行,始建清末,为陈义兴所设,典型的私人粮行,系高邮的老字号。</b></p> <b>柳阴禅林。位于盐塘巷52号,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建,现存山门殿及大殿。拱形门上嵌有当时所立“柳荫禅林”石额。</b> <b>柳泉草屋。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康熙十年,应孙蕙之邀来邮担任盂城驿驿幕,期间常在此与民聊掌故、叙家常。著有《高邮驿站》呈文及多首反映高邮的诗篇。</b> <h3><b>文天祥广场:文天祥,江西吉州人,南宋忠烈大臣,右丞相、文学家、民族英雄。德祐二年,出使议和被扣,于京口(镇江)逃脱,至高邮,一路惊心,与高邮结下终身难舍之缘,作《高邮怀旧》、《发高沙》、《发高邮》等名诗,广为传诵。</b></h3><h3><b></b><br></h3><h3><b>过零丁洋<br>作者:文天祥&nbsp;&nbsp;&nbsp; 朝代:宋 </b></h3><h3><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br>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br>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br>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br></h3><h3><b></b><br></h3> <b>高邮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开湖。属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终达长江。跨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与安徽省天长市,水域总面积仅次于太湖,洪泽湖,为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一般水位5.55米深。属迹洼地型湖泊,水面宽广,环境优美,物产丰富。高邮湖大闸蟹、高邮湖龙虾是著名的品种之一,鱼虾的产量也很大。 </b> <p><b>高邮镇国寺始建于874年。唐懿宗宗弟看破红尘,出家为僧,他遍访名山古刹,一日云游至高邮,来到运河边,只见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b></p><p><br><b>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br><br>镇国寺,分为前后两座寺院,总面积为10892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建筑。<br><br>前院,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以及三灵侯、财福神、二郎、土地各殿堂。后院,有罗汉殿、阎王殿等殿堂。 天王殿,处于寺庙最前端,殿内塑有四尊天王像,个个神态威武,容颜饱满。天王殿,殿顶为单檐悬山式,是元代建筑。</b><br></p><p><br></p> <p><b>高邮镇国寺塔亦称西塔,被人们誉为“南方的大雁塔”。是一座方形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35.36米,顶端塔刹为一青铜铸葫芦,葫芦表面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字。</b></p> <b>普渡桥。</b> <b>普渡桥。</b> <b>镇国寺塔边的京杭大运河。</b> <b>中午前往淮安。</b><h3><b><br></b></h3><h3><b>淮安段京杭大运河。</b></h3> <b>淮安古运河夜景。</b> <b>常盈桥。</b> <b>清江闸夜景。</b> <b>里运河清江浦国师塔夜景。</b> <h3><b>第十四天,早晨天公不作美,开始下雨了。很犹豫,是不是出发去景点,商量后决定冒着大雨前去,一路骑行一路雨,当到达淮安府署时,鞋和裤子已经湿透,很难受,雨也有点要停了。</b><br></h3><div><br></div><div><b>淮安府署,是现存的古代府级官衙建筑,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坐落在淮安老城淮安区东门大街,总督漕运部院以北。</b></div><div><b></b><br></div><div><b>淮安府署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现漕运总督部院处)加以修葺为府署。</b></div> <b>公生明牌坊。</b> <b>忠爱厅。</b> <b>雕像砖。人物花鸟栩栩如生,相当精致。</b> <h3><b>雕花屏风。</b></h3> <b>后花园石舫。</b> <b>淮安府署后花园。</b> <b>一种游戏棋子。</b> <b>清德堂。</b> <p><b>中国漕运博物馆。</b></p><p><br></p><p><b>江苏淮安位于京杭大运河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便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人杰地灵的老淮安除了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外,历史上的南粮北调、北盐南运,都途经楚州。追溯历史:自隋代起,朝廷便在淮安(都指淮安市淮安区)设立漕运专署,宋代东南六路的粮食由淮水入汴水而至京师。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在淮安设立漕运总督公署,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等漕运工作。漕运总督公署是朝廷的派出机构,总督一般由勋爵大臣担任,权力显赫,不仅管理漕运,而且还兼巡抚,因此也称漕抚。公署机构庞大,文官武校及各种官兵约两万多人,下辖储仓、造船厂等。</b></p><p><b></b><br></p><p><b>正在维修中。</b></p> <p><b>周恩来同志故居。星期一闭馆。</b></p><p><br></p><p><b>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整个建筑是青砖、灰瓦、木结构平房,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民居建筑风格,占地1987.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32间。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故居东宅院。</b></p> <p><b>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b></p><p><br></p><p><b>整个故居占地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26间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b></p><p><b></b><br></p><p><b>故居地处淮安城西北部,背靠里运河,为古朴典雅的青砖小院,内有书房等建筑。吴承恩故居是淮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b></p> <b>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共同组成,目前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馆内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b> <b>吴承恩的诞生地。</b> <b>吴承恩故居后花园。</b><br> <b>河下古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西北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b> <b>长淮古渡牌坊。</b> <b>河下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在淮安城北河下(当时称末口)与淮河相接,以利于向北方运送军队和粮草。</b> <b>河下有六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有佛学文化。</b> <b>河下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b> <b>人们常说,平淡的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那么河下古镇,确实也算“白开水”之一。因为它至今还保留着老街坊、石板路,没有商业氛围,除了祖祖辈辈居住于此的居民,便只有柴米油盐的市井生活。</b> <p><b>文楼,与武楼相对,是一座状元楼。形成于清末,是纪念文状元沈坤和武状元叶允武的公共建筑。京杭大运河孕育了古镇的繁华,也造就了淮扬名菜名点,如“淮安软脰[dòu]”、“文楼涨蛋”、“蟹黄汤包”等。周恩来小时候也经常从驸马巷划船来河下文楼吃汤包。在文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吃饭前,要先对对联,谁没有对上就请对方吃饭。相传乾隆皇帝带纪晓岚微服出巡到河下,河下的姑娘们随口出了上联,“小大姐,上河下,坐北朝南吃东西”,纪晓岚自恃才高八斗,但终未对出下联。乾隆皇帝后赐小楼名为“文楼”。自此,文楼名声大噪,而小姑娘所出上联,数百年来竟无人以对。</b></p> <b>河下古镇夜景。</b> <p><b>花巷水龙局。</b></p><p><b></b><br></p><p><b>水龙,是古时的救火工具,摆放水龙的地方就是水龙局。水龙的底座既可以抬着走,又可以放在车上推着走,里面的桶我们称它为斗,涂了一层桐油,可以防止变形和漏水。铜锣,是民间最常用的报警工具,火灾的大小用锣声的变化来反映。</b></p> <b>吴鞠通(1758--1836),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今棉花庄镇大兴北菊通故里),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对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他对于理论的发挥和留下的诸多方剂,使得中医的基本治法在外感病和热性病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b> <b>吴鞠通中医博物馆内。</b> <h3><b>骑行京杭大运河时正逢下雨天,没有去到淮河边游览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交叉口,有点遗憾。</b></h3><h3><b><br></b></h3><h3><b>骑行回来后,再次坐车去淮安,填补骑行时留下的缺憾,终于看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淮河上架起了水上立交,保证了京杭大运河的通航。</b></h3><h3><b><br></b></h3><h3><b>航拍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交叉口(水上立交)【网上下载】</b></h3> <b>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交叉口。</b><br> <b>由于没法进去,也没有登高的地方,更没有无人机,无法拍到立体的效果。</b> <b>这是淮河,在京杭大运河下面。</b> <h3><b>未完待续。</b></h3> <h3><a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2bm8cvew?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骑行路~骑行京杭大运河(三)</a><br></h3> <h3><a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29bsbq56?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骑行路~骑行京杭大运河(二)</a><br></h3> <h3><a class="link"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254yv8zu?share_from=sel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的骑行路~骑行京杭大运河(一)</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