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狮脑山雄踞阳泉市区西南5公里处,以山势雄伟,形似狮子而得名,海拔1160米,古称蒲山。</h3><h3> 百团大战纪念馆位于狮脑山主峰。纪念馆包括百团大战纪念碑和百团大战纪念馆两个部分。纪念碑由主碑、副碑、大型圆雕、题字碑、烽火台及“长城”等组成建筑群。纪念馆展览分“惊世壮举,辉煌战果”、“英雄史诗,宏伟工程”、“不朽精神,深刻教益”和纪念书画四大部分,再现了百团大战的英雄业绩。百团大战纪念碑(主碑),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高40米。碑身的三面分别镌刻着晋籍领导人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的题词。三座副碑镶着6块巨大的锻铜浮雕,反映军民“出击”、“破路”、“攻坚”、“支前”、“转移”、“胜利”的情景。主纪念碑左侧长城,表现战斗、胜利的场面。主纪念碑右侧长城,为烈士人名录。碑群前面是大型锻铜圆雕——“奋起的母亲”。纪念碑周围是狮脑山森林公园。</h3><h3>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严重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部分失地,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南进步伐,配合了正面战场友军的作战,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斗志,成为抗战史中光辉的篇章。</h3><h3> 阳泉处正太铁路咽喉段,这里发生了著名的“狮脑山战斗”。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129师385旅主力,在陈锡联旅长带领下,依托狮脑山有利地形,牵制和阻击盘踞在阳泉火车站一带的日军,掩护其他部队在阳泉西线铁路破袭战的进行。</h3><h3> 纪念广场的锻铜雕塑——“奋起的母亲”,被绳索束缚,怒目而视,一面挣扎,一面呐喊。</h3><h3> 我和刘大哥讨论过这座雕塑所表现的意境是否与百团大战纪念馆展示的主题相宜贴合。</h3><h3> 后来细细想来,百团大战是以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作战目标。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国军队还无力解放阳泉。身陷水深火热之中的沦陷区人民,企盼王师北渡,光复山城。塑像大概要表现的应是这样的场景吧。</h3><h3> 纪念馆中,一件件简陋的武器,一幕幕激战的场面,一桩桩骇人听闻的血案,深深地感染着我,敬仰之情悠然而生。</h3><h3> 刘大哥说,狮脑山是阳泉城的最高点,登上山顶,居高临下,可瞰其全貌。站在狮脑山上,披着晚霞光辉的阳泉城,一览无余,美景尽收眼底。高楼林立,桃河穿城而过,后资源时代转型中的新阳泉,散发着勃勃生机。伟岸狮脑山,刻印红色记忆。这是一座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座将会拥有美好明天的城市。赞美阳泉,并为生活在山城的刘大哥一家祈福。阳泉之行结束了,我带着缕缕不舍离去。诗曰:</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勇士鏖蒲山,</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团斩倭顽。</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心昭日祭,</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浩气太行镌。</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百团大战纪念馆广场</h3> <h3>百团大战纪念碑主碑</h3> <h3>百团大战纪念馆</h3> <h3>锻铜圆雕——“奋起的母亲”</h3> <h3>纪念馆正厅群英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