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西岳"华山″一永泰名山室

林文浩

<h3>没想到吧!在福州的后花园一永泰县的大山里,居然还隐藏着一个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名山室"。</h3> <h3>8月21日,暑气正盛,大学学友邀我去其家乡一永泰大洋乡旗杆村边的高盖山上的"名山室"一游。这个大山中的景区离福州120公里,海拔887米。</h3> <h3>名山室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文保单位,一是历史悠久,约在五代十国时期(1800多年前)就有有关名山室的文字记载,闽王王延钧敕封该"室"所在的高盖山为"大闽西岳″,将其与我国五岳之一的华山相媲美;二是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保护相对完好;三是经千年文人墨客渲染,高盖十景名闻遐迩,五大文物奇观更是道出其珍贵文物的价值所在。</h3> <h3>永泰高盖山半山腰的麒麟峰的悬崖峭壁下,原有东西两石室,在东汉时期(约1800多年前),就建有道观。后在后唐天成年间(公元927年)闽王王延鈞赐额为"名山室”延用至今。</h3><h3> 这是东室灵龟洞的建筑群。</h3> <h3>灵龟洞的主建筑飞仙阁。</h3> <h3>飞天阁乃道观,主祭在此修行升天的徐天君等七人。</h3> <h3>两旁供奉众多天兵天将。</h3> <h3>飞天阁后室的悬崖上有个龙头(左上方)终年有″龙涎″下滴。</h3> <h3>灵龟洞门口静臥一龟形巨石,称之为养神龟。此洞名由来于此吧!</h3> <h3>在飞仙阁西面的崖壁上有一高3米,宽10余米的宋代浮雕造像群,这就是名山室的第一文物奇观了。在这壁雕上有上百个人物,内容有"太子舍身饲虎″等佛教故事;还刻有大象,老虎,仙鹤,喜鹊等动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群;特别是在壁画中部上方刻有大"佛"字(如图),莲花座下並排立着七比丘(前排五人后排2人)。反映宋元时期"白莲教"在一般民众中传抪甚广,影响深远。如此说成立,则全国仅此一处。故名山室这一千年摩崖石刻,2006年被列为全国第五批文保单位。</h3> <h3>东室灵龟洞内,还供有一个被称为慈航天尊(道教称呼)的男观音塑像,这是从西室观音洞(唐文成元年,即公元888年凿)移來並复制的。为何它会从西室移到东室?这还有一段故事呢!男观音在中国较为少见:可在历史上观音原先确为男性,据攷证,"悲华经″上说:转轮圣王(名无净念,即西方世界阿弥陀佛)的大太子不目旬(即观世音菩薩),二太子尼摩(即大势至菩薩),父子三人,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历经磨难,终成西方三圣。而观音的形象变化经过三个阶段①是男子②以男为主,但出现女子变像③为女子。其最后定型是在元末明初的赴孟兆页人管道升著的《观世音菩薩传略》,才正式定为女性。男观音塑像建于800多年前,应是处于第二阶段末期,也属全国罕见。故为名山室文物第二奇观。原塑像高0、98米,宽0、48米,厚0、36米,供于西室观音洞内。因其文物价值甚高,引起不少不肖之徒关注。1997年6月22日晚曾有盗贼五人來此偷盗,但当他们将观音像抬到山下时,却被群众撞见,並被夺回。男观音劫而复返。为保安全,就复制了一石像(按比例缩小),供奉于此。原件据说藏于永泰县博物馆。</h3> <h3>东室灵龟洞外石壁上有原潘心诚付省長所题"照满天″。形容东室的观庙香火鼎盛映照夜空,″照满天″。</h3> <h3>  移步西室景区,这里更是悬崖峭壁。壁上除僻有观音洞,祖师殿,文昌阁等洞窟外,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清凉地,霖雨潭等自然景观。一条细瀑从山顶泻下,如珍珠般下落,來到此地,暑气全消。这可是耕读传家的永泰人攻读的好场所呵!</h3> <h3>霖雨潭!天降珠帘!</h3> <h3>清凉地一游嘉瑞题。</h3> <h3>高盖十勝一原国家文物局長蔡世襄题(福建闽侯人)。</h3> <h3>注意到栏杆拐弯处的一尖石了吗?从后面的洞中往外看!</h3> <h3>就组成绝妙的天人合一景观。</h3> <h3>清凉地题词旁就是血盆洞,洞中建有一小佛殿,称为祖师殿。典型的宋代建筑,面阔一间,进深两间,园形分瓣爪棱石柱,柱头用重拱,上出华拱,抬樑式构架,单檐九脊顶。斗拱规制风格与福州"华林寺"相似。更奇特的是木构件房屋,历经千年竟不腐,不朽,不烂,不毁,屹立在风立峰下。实属希罕,极为珍贵。此乃名山室第三奇观。。</h3> <h3>西室景区修咠一新的文昌阁。</h3> <h3>这石碑是原省政协常委,省书法家协会付主席游嘉瑞(永泰人),写的第四奇观。将其抄录如下:闽之樟邑,名山室西侧,有一巨石,称双剪双磨,又称桃李。悬腾天壁,奇而又神,驚而不险。甲戉(1995年)十二月十五,天阴微雨,下午四时许,其石突冒白烟嘎嘎作响,顷刻巨石碎然,离山体沿坡滾落数千丈,如沉雷震憾,地动山摇。巨石滾落途中一分为七,最大者重数千吨(见下图)。院里村民数尺而止,屋无损,荘稼无伤,人畜无恙。院里村民虚惊一场,幸甚!年轻住持丹城子道長曰,此乃天意也!′</h3> <h3>此是从西室悬崖顶滚落的最大巨石,现在上山道的公路边,离前面民房只十几米远。真是飞來奇石也!</h3> <h3>从东室炅龟洞向右下方行,就可来到一线天。</h3> <h3>穿过一线天可攀登海拔1187米的玉皇阁。</h3> <h3>登顶新修的登山道。</h3> <h3>上玉皇阁之路巳用当地产花岗岩石板垒砌完成。但要从海拔887米的灵龟洞登上1187米的高盖山顶峰,确是个艰难的路程。连续的登顶很耗体力。大约要攀登40分钟左右才能到达。就现有条件(无上山缆車),遊览时间不足者或体力不支者,大可不必勉强登顶,耗费过大体力。性价比不高也!</h3> <h3>新修玉皇阁全用青石打照,</h3> <h3>登山途中,清晰可见的名山室下院寺的全景。</h3> <h3>站在玉皇阁前,举目四望,大洋水庫清晰可见。</h3> <h3>当地村民在山下水田中用不同的稻种,插抪出巨大的"耕读传家,自然永泰"八个大字,很有生气。</h3> <h3>山脚新修的名山室山门。</h3> <h3>山脚对面一片农田中新修了名山室下院(佛教寺院)。占地28亩。因时间关係,未曾涉足。</h3> <h3>上山古道,看似简单,与一般登山古道没多大区别。不其然刚走几阶,就发现了奥妙:这古道的石板竟刻有不少字。有的是阿弥陀佛,有的是当地民众为修建道路捐钱的姓名和时间,至今还非常清晰。走在古道上,就像穿越到时间隧道的宋朝时代。北大考古系主任宿白教授曰"名山室古道是全国难寻的北宋古道,每块石头都是文物,单这古道就可定为全国文保单位″。勘称第五奇观。</h3> <h3>千年來古道虽有整修但规制与走向都没变。仍是古色古香。从山脚到名山室景区共有台阶1331级。已令妥为保护。</h3> <h3>一上山,绕过两峰对立的石门,就到了超百级的登云梯。</h3> <h3>到了登云梯顶拐角处,刻有临摹华山米芾的″第一山″的摩崖石刻,寓意此地段犹如华山路般陡险。</h3> <h3>  从山脚登到名山室景区全程步行约需40分钟,半山有晴雨亭一座,可歇脚,已整修一新。另外从山脚到名山室景区也已僻有登山公路,也可自驾上山。只是登山古道沿路風景就不得见。</h3> <h3>半山亭往上几十米,就可看到两块石头相迭,酷似神龟名为迎客龟。</h3> <h3>回过头来龟又变成威武的坐狮,名曰送客狮。</h3> <h3>下得山來,学友又带我们参观大革命时期闽中游击支隊司令部旧址一昇平莊。该莊位于镇中心附近的鄢家村。是个内外两重的古堡楼群,占地约3000平米,共有大小三百多间房。</h3> <h3>该荘是鄢家祖先鄢光椿(曾任县令)所修。</h3> <h3>莊中心大堂全景。</h3> <h3>大堂之上照片就是鄢氐先祖鄢光椿。</h3> <h3>大革命时期,闽中游击隊在大洋乡分布图。</h3> <h3>昇平莊大堂边屋司令部旧址僻有陈列館。</h3> <h3>昇平莊外墙,里为土筑,外为石彻总厚近两米,墙高5米,易守难攻。</h3> <h3>时间关係,紧赶慢赶,已是下午四时,只好告别回榕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