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冰壶洞

素心若雪

<h1>  当感觉日子过得有些乏味的时候,你是否有那么一刻突然想去旅行?暑假余额不多,是该出去走走了。所以就一个人报了团,跟着一群不熟悉的人去了金华。</h1><h3><br></h3><h3></h3><h3></h3> <h1>  最早听闻双龙洞的大名,是在小学时读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但有些地方是必须要自己亲历的,去了双龙洞,才知道,先生文章所表现的只是它美丽的几分之一。去了才知道,去过那么多地方,却不能错过双龙洞的美丽。</h1><h3></h3><h3><br></h3> <h1>  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100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我们这次去了双龙洞和冰壶洞。 <br></h1><h3><br></h3><h3></h3><h3></h3> <h1>  双龙洞历史悠久,洞形成于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进入景区大门,入口处的长廊内壁有序地刻着历代名人、历代文豪到此游玩的足迹。双龙洞入口处一块大石壁上镌刻着叶圣陶先生游览此洞的散文,旁边还有老先生的铜像,和几个小学生手捧书本朗读的铜像。 <br></h1><h3><br></h3><h3></h3><h3></h3> <h1>  进入景区,就听到溪流的声音。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入景区大约2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br></h1><h3><br></h3><h3></h3><h3></h3> <h1>  在洞口抬头望,山很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很高很宽,走进去,外洞宽敞明亮。外洞的大部分已经被设置成景区护栏排队区域,到处都是人挤人。在区域内排队的估摸着就有五、六百号人,嘈杂的说话声充斥耳边,排队等候就要很长时间。<br></h1><h3><br></h3><h3></h3><h3></h3> <h1>  外洞和内洞之间有块巨大的岩石,像屏风一样横亘相隔,仅有狭窄的地下河相通。在外洞的尽头,仿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处,但外洞洞底有一低洼处,有一汪清澈的小潭,小潭的尽头有一条宽约10米的地下河和内洞相连。这10米宽的水面离上面岩石的高度只有3厘米,人必须躺在船上才能通过,很像一个暗道连接外洞和内洞。<br></h1><h3><br></h3><h3></h3><h3></h3> <h1>  穿行外洞内洞的是一叶小舟。每条船最多能容6个人,如若体格稍大,就只能容4个人了。船的两头都系着钢绳,管理员只要按下按钮,船就能自动进去。<br></h1><h3><br></h3><h3></h3><h3></h3> <h1>  过洞的三条船把人流一分为三,我乘中间的那条。怀着好奇躺在小船里,人人皆仰面朝天,手脚放平,整个身子比船舷略低一点。待到每个人都躺好了,船就开始移动。眼前也变得昏暗,只听到船在水面逆行的声音和来自上方山石的挤压感。感觉好像上面的岩石向自己压来一样,岩石几乎擦着鼻子。有水滴滴下来,脸上凉凉的、痒痒的,又不能动手擦。想起游圣徐霞客在400年前,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借了澡盆,游进去的。</h1><h3><br></h3><h3></h3> <h1>  在船上躺着前进十几米到了内洞,内洞比外洞要宽敞得多,深邃得多。洞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管,缠绕在千奇百怪的石头上,辉映出一个奇幻的世界。洞壁上钟乳石凌厉突兀,洞底崎岖不平。石壁上的钟乳石,和地面上的石笋,纵横交错,奇形怪状。有“神仙帐”、“将军腿”、“老寿星望仙桃”、“海龟探海”、“倒挂蝙蝠”、“青蛙盗仙草”等许多景目,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些钟乳石和石笋,奇幻迷离、似雕似塑、气象万千,再加上洞内忽明忽暗,忽宽忽窄,即使不比做什么,也是趣味十足,很值得观赏。 <br></h1><h3><br></h3><h3></h3> <h1>  顺着导游的指点,抬头仰望,有一条青色钟乳岩纹自东北蜿蜒而来,另有一条黄色钟乳岩纹自西北俯冲而至,人们称为“双龙”。双龙形状清晰可辨,被五颜六色的灯光一照,更显得神秘莫测、扑朔迷离。 <br></h1><h3><br></h3><h3></h3><h3></h3> <h1>  一路前行,一路水声相伴。洞内阴凉,身上暑气渐消,待的时间久了,感到身上冷飕飕的,不禁穿上防晒衣御寒。上了几段石阶,瀑布声越来越近,在一个台阶转弯处,看见一注瀑布撞击在巨石阵中,起伏几迭,轰隆作响。瀑布边巨石上刻“母子瀑”三字。瀑布对面两根笔直的石柱一大一小,仿佛母子俩人并列着在观赏瀑布。<br></h1><h3><br></h3><h3></h3><h3></h3> <h1>  穿过一个人工开凿的岩洞,上到冰壶洞,轰隆声愈发响了。只见陡峭的崖壁上,人工安装了“之”字形的钢质旋梯。沿陡峭的旋梯慢慢向上,水雾越来越浓,而轰隆声震耳欲聋。<br></h1><h3><br></h3><h3></h3><h3></h3> <h1>  来到台阶一转折处,是一个小小的平台。站在平台上仰望,前方一条瀑布从洞顶轰然而落,水声轰鸣,如雷回荡。洞顶处一圆柱形亮光倾泻而下,光中千万条水线如万箭齐发,飞溅落入下面深不可测的水潭中。<br></h1><h3><br></h3><h3></h3> <h1>  台阶绕着瀑布盘旋环绕而上,终于见到了瀑布全貌。这个溶洞上部很宽大,四周洞壁是幽暗的青色,表面钟乳石凹凸不平。山洞往上逐渐收缩,洞口朝天,口小腹大,形似冰壶。溶洞顶部崖壁上钟乳石群倒挂,水流撞击到上层钟乳石上,飞溅起来后又落到下层的钟乳石上,在下层钟乳石上铺展开来,又凌空垂落下来。<br></h1><h3><br></h3><h3></h3> <h1>  洞壁上安装了许多霓虹灯,只是灯光距离有限,只能照到瀑布的一部分。灯光照不到的地方只剩一团漆黑,不知瀑布最终落入何处。双手扶着护栏探出身子往平台下张望,只见洞下方深不可测,黑森森的让人眩晕,即心生恐惧,不敢久为。<br></h1><h3><br></h3><h3></h3><h3></h3> <h1>  真是“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水雾迷濛之中,寒气阵阵袭人。万斛珠玑的冰壶飞瀑,犹如冰雪飞舞,又如飞珠溅玉,刹时飞入深不可测的洞底, 竟然无影无踪。<br></h1><h3><br></h3><h3></h3><h3></h3> <h1>  一代文豪郭沫若游冰壶洞后曾留有不朽诗作:“银河倒泻入冰壶,道是龙宫信是诬。满壁珠玑飞作雨,一天星斗化为无。瞬看新月轮轮饱,长有惊雷阵阵呼。压倒双龙何足异,嵌崎此景域中孤。” <br></h1><h3><br></h3> <h1>  从冰壶洞出来,站在洞外回望大山,山脉连绵,植被葱绿。出洞许久后还沉浸在自然界的惊鸿里。再见了,双龙洞的奇幻,冰壶洞的恢弘,都留在记忆中了。</h1><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