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摩洛哥,一个让人心动的地方

沈恩得

<div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nbsp; &nbsp; &nbsp;从摩洛哥归来,留在脑海里难以抹去的首先是浓郁的色彩:马拉喀什的红色,舍夫沙万的蓝色,拉巴特的白色,还有撒哈拉沙漠惊艳的橙红色,大西洋浩翰、深沉的蔚蓝色,以及每天抬头所见的天空那种纯净和湛蓝……摩洛哥,就象一个彩色魔方,在缤纷、绚丽中呈现着她的热烈、厚重和神秘,令人感叹,让人心动!</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马拉喀什的红色魅力</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的摩洛哥之旅是从红城马拉喀什开始的。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阿特拉斯山脚下,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马拉喀什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红颜色的”,因当年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而得名。千百年来,马拉喀什的原住民柏柏尔人一直用当地的红色岩石和泥土修城建房,使这里无论是民居、商铺、酒店,还是皇宫、清真寺,外墙都是陶土红或暖棕色,从而赋予这座城市热情奔放和浪漫的情调。马拉喀什还有一个全摩洛哥乃至北非最大的露天市场——杰马夫纳广场。在这里,集中了全摩洛哥的传统美食,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随处可见各种杂耍卖艺的人,做买卖的阿拉伯人,讲故事的摩洛哥老人,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广场从早到晚人声鼎沸,到了晚上,广场更像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大餐厅 和游乐场,所以被称为“不眠广场” 。据说当年丘吉尔曾说:“如果你只有一天时间在摩洛哥逗留,那就去马拉喀什吧,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红城马拉喀什 Palm Plaza酒店一角 库图比亚清真寺 巴西亚皇宫 “不眠广场” “不眠广场”一角 “不眠广场”一角 &nbsp; &nbsp; &nbsp; &nbsp;在马拉喀什的第一个景点马约尔花园首先给人以惊喜,这不仅是因为花园奇特的景观,还因为这里有动人的故事。马约尔花园并不大,转一圈二、三十分钟足矣,然而要仔细品味、用心拍照,一整天也不嫌多。这是前后两位艺术家的杰作。1924年,法国著名画家雅克.马约尔在马拉喀什买下了这块土地,之后,他几乎用毕生精力设计、建造这个花园。他从世界各地寻找、搜集各种珍稀植物,建造了仙人掌园、藤蔓长廊、莲花池圹、竹林小径等景观,仅仙人掌就有100多种,使马约尔花园成为20世记最神奇的花园之一。1980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伊夫. 圣洛朗在马拉喀什发现了马约尔身后日趋衰败的花园,立即疯狂地钟情于它。圣洛朗与他的同伴贝尔合伙买下了花园,并且竭尽全力加以修复和完善,使马约尔花园在原有基础上更加闻名天下。2008年,圣洛朗去世,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这花园里。花园的一角立着一块碑,上面写着:“安静,是的,请安静,伊夫. 圣洛朗长眠于此。”马约尔花园最大的亮点是对色彩的大胆运用。花园大规模使用一种由撒哈拉沙漠植物提炼的蓝色涂料马约尔蓝,辅以明黄、大红等各种艳丽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实现了红城的神秘和地中海风情的完美结合。走进马约尔花园,如同走入画中,也仿佛走进两位艺术家动人的故事中。 马约尔花园 马约尔花园的仙人掌 在“马约尔蓝”前合影 明艳的色彩富有阿拉伯民族特色 &nbsp; &nbsp; &nbsp; &nbsp;从马约尔花园出来,我们又参观了巴西亚皇宫,并且参加了乘马车环游古城和去“阿里之家” 餐厅剧场特色晚餐、观看表演等观光活动。摩洛哥的四大皇城拉巴特、菲斯、马拉喀什和梅克内斯虽然都有皇宫,但只有马拉喀什的巴西亚皇宫对游客开放,这使人们对它怀有更多的好奇。巴西亚皇宫座落在库图比亚清真寺附近一僻静街区,从外观看毫不张扬,但设计大气,工艺考究,装饰精美。总共150多间房的宅院,据说当年用最好的工匠耗时14年才完工,算得上是阿拉伯传统建筑的精品。马拉喀什的马车威武华丽,既是公共交通工具,又是这个旅游城市重要的点缀。我们旅游团全部24人分乘6辆马车,浩浩荡荡巡游在棕红色的古城墙边。马蹄声声,微风阵阵,我们穿过日夜喧嚣、万花筒般的“不眠广场” ,抬头仰望高高耸立的库图比亚清真寺,静静地凝视着饱经风霜仍不失庄重的古城墙,沉浸在红城古韵和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之中。 巴西亚皇宫内院 巴西亚皇宫内院 马拉喀什街头的马车 我们坐马车环游古城 &nbsp; &nbsp; &nbsp;“阿里之家” 餐厅剧场位于马拉喀什的近郊,这是一家从阿拉伯经典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得到灵感而设计的、集餐饮文化和民俗表演于一体的游乐场所,极具民族特色。进入“阿里之家” , 先是在一个高大而气派的帐蓬餐厅里享用特色晚餐,主菜是烤全羊,这算是比较高档的“摩餐” 了。席间,柏柏尔人载歌载舞,添茶加菜,气氛热烈。晚餐后,我们被引导到离餐厅不远处一个长约200多米、宽80米左右的场地看柏柏尔人的马术表演,此时,这里已聚集了许多观众。英勇的柏柏尔骑士头缠布巾,身披阿拉伯呢斗蓬,腰挎长枪,骑着阿拉伯战马,在导演的指挥下,以各种队形风驰电掣般地在我们面前冲过,临近终点处又一齐举枪朝天叩动扳机,响起令人震撼的枪声!无论是特色晚餐还是马术表演,都热情奔放,激动人心,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红城马拉喀什的魅力。 在帐篷餐厅享受特色“摩餐” 烤全羊 柏柏尔骑士整装待发 马术表演 风驰电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撒哈拉,我们来了</b></div><br>&nbsp; &nbsp; &nbsp; &nbsp;来摩洛哥之前做功课时就知道“不去撒哈拉,就等于没有去摩洛哥” 这句话。这是因为全球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就在摩洛哥东侧,而沙漠的大部分区域都是荒芜的无人区,只有少数地区开放了参观入口,其中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以成熟的沙漠旅游线路和漂亮的沙漠景观成为体验撒哈拉不容错过的最好一站。当然,台湾女作家三毛四十多年前走进撒哈拉的传奇经历以及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给这片遥远的沙漠涂上了奇幻的色彩,使更多的人心生向往。所以,体验撒哈拉自然成为整个行程的一个亮点。我们在摩洛哥的行程安排是逆时针走经典大环线,从马拉喀什开始,经梅祖卡(进入撒哈拉的大门)、菲斯、舍夫沙万、丹吉尔、拉巴特,到卡萨布兰卡结束,总共8天9晚。从马拉喀什到梅祖卡,路途需要2天。沿途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古村落阿依本哈度村,探访了因拍摄多部好莱坞大片而被誉为“沙漠电影城” 的瓦尔扎扎特,还观赏了 托德拉峡谷的自然风光,赶到梅祖卡已经是到达摩洛哥的第三天下午。在这里,我们分头坐上越野车前往靠近沙漠腹地的酒店。司机是一位柏柏尔老人,他招呼我们坐好后,就同其他五、六辆车一起,在崎岖的小路和高低不平的半沙漠地面上如同赛车般地飞驰起来。车子颠簸得很厉害,沙漠边缘地表温度很高,司机为了省油而不开空调,只能打开车窗。尽管灼热的风夹带着沙粒毫不客气地吹打着我们的脸庞,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内心的兴奋和激动,望着车窗外扑面而来的大漠风光,我真想大喊一声:撒哈拉,我们来了! 逆时针大环线示意图(最北端的丹吉尔未标明) 带我们走大环线的大巴司机,一个20多岁的摩洛哥小伙子 著名的古村落阿衣本哈度村 村内古建筑<br> 古村一角 瓦尔扎扎特的古堡 瓦尔扎扎特酒店小景 夕阳下的瓦尔扎扎特 托德拉峡谷<br> 游客们在托德拉峡谷休闲聚会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在撒哈拉其实只停留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主要安排是利用黄昏时分看沙漠日落,第二天黎明前出发,骑骆驼进入沙漠深处,观赏、拍慑晨光中的撒哈拉。所以到了酒店一住进房间,大家顾不上休息,赶紧拿起相机和手机去沙漠。总算运气不错,虽然时间已经有点晚,但还是拍到了夕阳下的驼队和落日余晖中的沙丘,看到了沙漠落日的美景。当然,更值得期待的是第二天早晨的节目。关于骑骆驼进沙漠,旅游团的出团通知书中曾有“骑骆驼具有一定危险性,故12周岁以下儿童和60周岁以上客人不安排” 的说法,后经争取,凡本人提出申请并签署“安全告知书” 的都获得了参与的机会。然而,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自告奋勇要求骑骆驼进沙漠后,第二天天亮前集中出发时真的出了个小事故。我们20多人分成4个驼队,我在第四驼队,骑第三匹骆驼。这些被称为“沙漠之舟” 的摩洛哥单峰骆驼都训练有素,温和友善不怕人。只要你走近,它就会蹲伏在地,等你跨上驼背坐稳,它才会站起来准备行走。看到排在我前面的人一个个骑上骆驼,我也走到已经蹲伏在地的我那匹骆驼的左侧,在柏柏尔领队的帮助下,象其他人一样,提起右腿向骆驼背上跨去。突然间,不知是受到什么刺激,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我的右腿刚刚靠上驼背,左脚还没有离地,骆驼就猛地站了起来,一下子把我摔了出去,引起周围一阵惊呼。领队飞快地冲过来,口中说着阿拉伯语,大概是在问我摔坏了没有。刚摔下去我有点蒙,那个阿拉伯人一嚷嚷,我马上清醒过来,回想一下刚才的情景,身上并不怎么痛,而挂在脖子上的相机好象被嗑了一下。我迅速从地上爬起来,检查了一下相机,没有问题,就在领队的帮助下重新爬到骆驼背上。这一回骆驼没有乱动,稳稳地站了起来,总算一场虚惊! 大漠深处的旅行 沙漠驼队 撒哈拉沙漠边缘的骆驼营地<br> 沙漠落日 &nbsp; &nbsp; &nbsp; &nbsp; 沙漠里的天感觉亮得特别快,驼队出发时东方刚露出了鱼肚白,没走多少时间天就亮起来了。夜色褪去,曙光初照,眼前的沙漠一下子漂亮起来。来前听导游说,摩洛哥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以形态各异的沙丘并且呈现红色闻名。现在,撒哈拉就在我面前,它的容貌和色彩真的让我刮目相看。驼队行进了大约半小时左右,在一个很高的沙丘前停下,接下去要爬沙丘登顶观日出了。团友们纷纷从骆驼上下来,兴致勃勃地走向沙丘,几个年轻一点的冲在最前面。沙丘高约50米,坡很陡,加上沙路松软,深一脚浅一脚的,爬上去很吃力,我是中间休息了几次才登顶的。站在沙丘顶上放眼望去,晨光下大大小小的沙丘更加立体,色彩更加丰富,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呈褐色,照得到的地方是橙红色,有些沙丘上还能看到被风刮出的神秘图案和纹路,好一派壮美的大漠风光!在热切的等待中,太阳终于从一个个小沙丘的背后一跃而起,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在撒哈拉大沙漠看日出,太阳还是那个太阳,但是地理环境不同,感觉就不一样。据说这片广袤的沙漠在早晨不断变化的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出桔红色、粉色、玫瑰金等不同的美丽色泽,成为无数人梦中的撒哈拉!我的眼睛辨色能力不强,看不清那么多颜色,但是初升太阳照耀下的撒哈拉确实多姿多彩,令人神往。我会记住这样的撒哈拉! 沙漠晨光<br> 梦幻的撒哈拉 金色的沙漠 我骑骆驼进沙漠<br> 撒哈拉,我们来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进千年古城菲斯&nbsp;</b></div><br>&nbsp; &nbsp; &nbsp; &nbsp;菲斯最让人心动的是她的历史神秘感。尽管到菲斯之前,从梅祖卡过来的路上,我们顺道去了被称为“小瑞士” 和 “非州滑雪胜地” 的伊芙兰小镇,还在那里喝了下午茶。这对于刚从大沙漠走出来的旅行者简直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但是,一个千年不变的中世纪古城,她那厚实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历史风情,其诱惑力是不可替代的。<br> 被称为“小瑞士”和“非州滑雪胜地”的伊芙兰小镇 伊芙兰小镇的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nbsp; &nbsp; &nbsp; &nbsp; 菲斯古城建于公元808年,占地2500公顷,她是北非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文化和艺术中心。已有1200年历史的古城里藏着中世纪最大的清真寺、最古老的古兰经学院和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菲斯也是摩洛哥最早的皇城,曾连续两个世纪成为国都。虽然今天的菲斯早已不是摩洛哥的首都,但这里的皇宫中至今仍住着皇室成员,据说国王每年也会来这里住不少时间。菲斯的皇宫简洁而庄重。正面一字排开的7扇拱形大门都由高级工匠们用黄铜手工敲打出来,城门的四周全是高档马赛克瓷砖的拼图,构图精美,色彩斑烂,展现着伊斯兰文化的特色。当然,更加令人感叹的是菲斯古城里由数以千计的手工作坊、数以万计的大小店铺、几百个清真寺和9000多条百转千回的小街小巷组成的迷宫。走进这座迷宫,就象走进了1000多年前的中世纪,真有一种穿越于时光隧道的感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未曾改变,整个古城还是这样看似杂乱无章,却始终按照世代传承的节奏和风格顺畅地运转着。人们悠闲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似乎并不愿意同外面的世界接轨。这里没有汽车、摩托,狭窄、曲折的小巷里,烤面包的,染皮革的,卖手工艺品的,做各种小买卖的,低低的讨价还价声,淡淡的薄荷茶香,鞣革的臭味,以及驮着货物擦身而过的毛驴……简直是摩洛哥版的《天方夜潭》。 菲斯古城全貌 菲斯古城一角 菲斯的早晨 菲斯皇宫及广场 精美的马赛克拼图装饰的皇宫门楼<br> 金色的大门<br> 古城小街 古老的小巷 古城街头 &nbsp; &nbsp; &nbsp; &nbsp;菲斯是全摩洛哥乃至整个北非传统手工业最发达的城市。皮革、陶瓷制品、马赛克、玻璃器皿、铜器、地毯、刺绣、服饰等手工艺品在这里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产历史。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卖给到这里的旅游者,而且源源不断地销往摩洛哥及北非各地。其中皮革制品、手工马赛克等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跟着导游穿过狭窄的巷子,去参观一家历史悠久的舒瓦拉制革染坊。进入大门,登上两层楼梯,来到三楼的平台上,映入眼帘的是下面露天大工场上一大片排列整齐的大石臼,十几个工人正在那里劳作。这里的制革染色仍然传承着古老的传统工艺,先用石灰水浸泡,手工揉搓软化,然后放在染缸中用植物和矿石等天然原料染色,再清洗风干。据介绍,白色石臼是用来清洗的,清洗之后运到旁边砖色石臼去染色。闻着刺鼻的气味,加上常年累月在风雨寒暑中露天作业,可想而知工人们的劳动是十分艰苦的。从三楼平台下来,我们又去二楼的皮革制品展示、销售区看看。在这里,有几名店员一边用有限的中文向我们介绍商品,一边满面笑容地叫着“习近平总书记” 、“彭妈妈” ,引起我们的好奇。导游给我们介绍说,习主席在浙江工作时曾率团访问摩洛哥,2016年摩洛哥国王访华时受到习主席隆重、热情的接待,建立了中摩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来摩洛哥旅游和经商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所以摩洛哥人民对习主席和中国人民怀有友好的感情。在遥远的北非阿拉伯古城,碰到如此热情、友好的场面,使我们深受感动。但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只能微笑着不断地向他们挥手致意。 手工作坊的工人 舒瓦拉制革染坊的露天工场 精美的陶瓷制品在这里展示和销售<br> &nbsp; &nbsp; &nbsp; &nbsp;在菲斯,还有摄影方面的一个小“花絮” 。去摩洛哥前,曾对此行的摄影也有一点小期待,包括拍几张日出、日落的特写,即“大太阳” 。很巧的是在菲斯真的碰上了。我们在菲斯住2夜,酒店房间在6楼,阳台对着正东方,正是拍“大太阳” 的好机位。于是我和同室的老王一起, 早早地在阳台上架好三脚架,换上长焦镜头,就等红日东升。随着天色变亮,太阳露头,镜头中画面的前景也渐渐清晰起来,突然我发现原来黑呼呼的那个电讯天线杆的顶部站着一只鹭鸟,而且剪影效果不错。在得到老王确认以后,我们马上抓紧拍,但这时太阳升起很快,慢慢离鹭鸟远去。怎么办?两个人在无奈中想到了一个主意:明天早上把机位转移到7楼餐厅的阳台上,争取把鹭鸟的剪影放到太阳中去。我们把想法告诉了其余2位吴江同伴,大家都很赞成和期待。第二天早上,我们4个人准时在7楼餐厅阳台上摆开阵势,构好图,对好焦,坐等太阳升起,鹭鸟到位。然而遗憾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太阳准时升起,还是那么大、那么圆,但是昨天在电讯天线杆顶部站了那么久的鹭鸟却始终没有出现,剩下的只是大太阳伴着光秃秃的电讯天线杆的画面。照片没拍成当然不太高兴,但仔细想想大家又笑了起来:世界上很多事情本来就可遇不可求,一张照片又何必太在意! 鹭鸟剪影不错,就是离太阳远了一点<br> 太阳的位置正好,鹭鸟到哪里去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梦幻的蓝色小城舍夫沙万</b></div><br>&nbsp; &nbsp; &nbsp; &nbsp;离开菲斯的这一天,我们按照行程安排先参观了沃鲁比利斯的古罗马遗址、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等历史遗迹,在下午近5点钟来到舍夫沙万。大巴车在一个路口停下,我们一下车,近处山坡上,淡淡的夕阳下,一个以蓝色调主导的小城出现在我们面前。舍夫沙万本是摩洛哥西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个普通小镇。据说是当年一些犹他人来这里避难,他们认为蓝色代表天空和天堂,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于是把居所的墙体都涂成了蓝色。小城里的原住民纷纷效仿,并形成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今天,随着摩洛哥旅游事业的发展,凭借其在城市景观、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色,舍夫沙万已经同希腊的圣托里尼几乎并驾齐驱成为世界著名的蓝城。 古罗马遗址的卫士 经历2000多年风雨沧桑的罗马古城遗址 梅克内斯的曼索尔城门 城市广场一角 苏阿尼粮库 皇家马厩 远眺舍夫沙万 &nbsp; &nbsp; &nbsp; &nbsp;我们住的酒店正好位于舍夫沙万的上方,可以鸟瞰整个蓝城。晚饭后,我们吴江的几个同伴在酒店四周转悠,看看能否拍个蓝城日落什么的。经过观察后发现,舍夫沙万其实座落在一个大的山谷中的小山上,东西两面的山比较高,所以尽管当天天气不错,还是只见晚霞,难见日落。突然,酒店阳台的正前方,也就是舍夫沙万老城区上方的蓝色天幕上,出现了一块红红的火烧云,并且在不断地铺展着,几分钟后已经占据了很大一块天空。这时,已是暮色苍茫,华灯初上,绚丽的天空与下面老城区的点点灯光相映相衬,给夜色中的舍夫沙万蒙上了一层神秘、梦幻的面纱! 蓝城霞光 暮色也美好<br>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天上午,是我们在舍夫沙万的自由活动时间,这在跟团旅游中是十分难得的时段。大巴车将我们从酒店送到老城的入口处,大家就三三两两开始了自由行。在我的印象中,舍夫沙万老城区有一、两条稍微宽一点的主干道,其余就是纵横交叉、高低错落的小巷。在这里,蓝色并不是唯一的色彩,却是绝对的主色调。不仅是墙壁,许多门窗,不少道路,甚至台阶都被涂成深浅不同的蓝色。徜徉在这梦幻的蓝色空间里,我感觉特别宁静。虽然这里也有大大小小的店铺,也有络绎不绝的游客,但同热情奔放的马拉喀什相比,同热闹、嘈杂的菲斯相比,这里似乎安静许多,而且让人的内心也安宁许多。徜徉在这梦幻的蓝色空间里,我总是感觉有几分神秘。这里的巷子,有的是一直的,前宽后窄;有的是S形的,有着自上而下的台阶。每一条巷子都很美,然而行人却不多,甚至空无一人。当然,每一个转角都可能出现想不到的风景,每一个尽头都可能碰到突然而来的惊喜!有时候,我会拿着相机守候在其中的某一处,期盼着一名头围彩色长巾的柏柏尔妇女或高大、慈祥的柏柏尔老人出现,来点缀眼前这漂亮的画面。但是,柏柏尔人普遍拒绝镜头,于是我只能偷偷地拍一些背影…… 为游客准备好特色商品 蓝城和猫 舍夫沙万的老人 高低错落的街巷 烈日下的柏柏尔妇女 蓝城夏日 小孩也会做生意 小巷一景 这里的街巷静悄悄<br> 这条巷子很气派 漂亮的新居 &nbsp; &nbsp; &nbsp; 听说,舍夫沙万的晚上,在古清真寺有庄重的诵经仪式;听说,舍夫沙万的蓝色晨光,尤其恬静和清新。但是,我们吃过午饭就要离开。半天时间当然只能走马看花,虽然意犹未尽,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能有机会到这样的“别有洞天”之地来住一个晚上,扫半天街,已经机缘非浅!再见了,舍夫沙万!再见了,梦幻的蓝色小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半是海水&nbsp;</b>,<b>&nbsp;</b><b>&nbsp;一半是沙漠</b></h3><br>&nbsp; &nbsp; &nbsp; &nbsp;“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是源于王朔小说的一部电影名,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 ,是人们对摩洛哥地理特征的描述。横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将这个国家大体分割为以沙漠内陆风光为主的东南部和体现大西洋、地中海风情的西北部。已经过去的五、六天,我们欣赏了摩洛哥东南部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撒哈拉的大漠风光,离开舍夫沙万以后的最后2天行程,主要是与地中海和大西洋为伴,从丹吉尔开始,沿海岸线走拉巴特,到卡萨布兰卡,去体验摩洛哥“一半是海水” 的另一番风景。<br>&nbsp; &nbsp; &nbsp; &nbsp;从舍夫沙万出发,大巴车开了将近3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摩洛哥的北方港口城市丹吉尔。丹吉尔地处非州的西北角,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汇处,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丹吉尔的观光当然离不开海。第一个打卡点是丹吉尔西南部海滨的“非州洞” 。这是一个由千百年来海浪冲击而成的天然溶洞,洞口形状酷似非州地图,连马达加斯加岛都清晰可见,颇为神奇。从“非州洞” 出来,我们又去了著名的卡斯巴大灯塔。大灯塔位于非州西北角尖尖上的斯帕特尔海角,看起来虽不如想象中那么高大,但它的位置实在显赫。如同南非的好望角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点一样,卡斯巴大灯塔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分界点,西边是大西洋,东边是地中海。在这遥远的非州西海岸,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我真想找个地方静静地坐着,悠闲地欣赏大西洋美丽的日落。丹吉尔还有个值得一提的景点是海滨小镇艾西拉。艾西拉又称为“涂鸦小镇” ,镇内各处建筑物上均装饰着形形色色的精美壁画,使这个在摩洛哥比较常见的蓝白色小镇更加五彩缤纷,富有艺术气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在小镇上匆匆转了一小圈,但是艺术小镇艾西拉的亮丽形象已经留在我们的恼子里。<br>&nbsp; &nbsp; “非州洞” 终于来到了大西洋边 携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卡斯巴大灯塔 “涂鸦小镇”艾西拉 “涂鸦小镇”艾西拉 &nbsp; &nbsp; &nbsp; &nbsp;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因满街的建筑以白色为主而被称为白色皇城。拉巴特又是个低调的城市,虽然摩洛哥定都于此已有100多年,而且无论是市容市貌、基础设施,还是生态环境、人居条件等在摩洛哥都是最好的,但相比卡萨布兰卡,拉巴特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要低得多。我们在拉巴特实际停留了三、四个小时,除了探访大西洋边的乌达亚堡古城和在拉巴特皇宫前面走走看看以外,主要是参观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和穆哈穆德五世陵寝。哈桑大清真寺在古代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长183米,宽139米,四周有16道门,始建于1195年。当时还设计并开始建造了高86米的伊斯兰世界最高的宣礼塔,后因故只建到44米高就停工。哈桑大清真寺据说毁于十八世纪的里斯本大地震,宏伟壮观的建筑轰然倒下,而哈桑塔却在地震中完好无损。此后,44米高的哈桑塔和大清真寺残存的312根石柱经数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成为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大清真寺遗址的后面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成的穆哈穆德五世陵寝,陵寝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整个建筑群庄严典雅,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精美的建筑工艺和装饰艺术。 拉巴特街头<br> 乌达亚堡海边 乌达亚堡海边 小巷深处有人家 哈桑大清真寺遗址和穆哈穆德五世陵寝 44米高的哈桑塔和312根残存石柱十分壮观 穆哈穆德五世陵寝 拉巴特皇宫全景<br> 拉巴特皇宫<br> &nbsp; &nbsp; &nbsp; &nbsp;终于来到了摩洛哥之旅的终点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也是一个因为一部电影而名扬天下的城市。二战期间,由于摩洛哥特殊的地理位置,各国间谍汇集于此互相刺探情报,卡萨布兰卡成为当时著名的谍都,并因此诞生了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融三角恋情与政治斗争为一体的爱情片《北非谍影》,又名《卡萨布兰卡》。该片于1942年在美国上映,1944年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大奖。2007年,美国好菜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 ,该片排名第一位。直到今天,这部将近80年前拍的经典影片依然魅力不减(从摩洛哥回来后又看了一遍),而卡萨布兰卡这座城市也“借光”这部影片而声名远扬。我们在卡萨布兰卡的时间也不多,主要的打卡点是哈桑二世清真寺和里克咖啡馆,当然,沿大西洋海岸的迈阿密大道也要去逛一逛。由于当天到卡萨布兰卡的时间已不早,所以在迈阿密大道走一段以后,先就近签到里克咖啡馆。在《北非谍影》中,男主角里克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咖啡馆,好多情节都是在这里演绎的。但如今的里克咖啡馆并不是当时拍摄的地方。由于战争时期条件有限,当时所有的拍摄都是在好莱坞影棚完成的。这部电影大获成功以后,粉丝们特地来卡萨布兰卡做了这家同电影中完全相同的咖啡馆,并且使它成为粉丝们的朝圣之地。据导游说,进这家咖啡馆喝咖啡要预订,而且一杯咖啡价格要几十块美金。我们不是粉丝,也没有预订,所以只在大门口拍个照,签个到,就可以了。 大西洋边的迈阿密海滨大道 迈阿密海滨大道旁有许多休闲娱乐场所 里克咖啡馆 &nbsp; &nbsp; &nbsp; &nbsp;离开摩洛哥前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参观哈桑二世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临海而建,是前国王哈桑二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耗时6年、耗资5亿多美元建造的卡萨布兰卡的新地标。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露天广场上可以容纳8万名穆斯林同时礼拜,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在地理位置上是整个穆斯林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同时也是全世界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清真寺。清真寺大殿中大理石地面可常年供热,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35吨重的正门使用一组密码控制开关……面对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现代化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我联想到建于本世纪初的世界第一高塔——迪拜哈利法塔,联想到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许多现代化城市。毫无疑问,这些现代经典之作,无不以大把的金钱作支撑,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是,这一系列精品的诞生也反映了阿拉伯民族深厚的科学、艺术底蕴和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懈追求! 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大殿 大殿和宣礼塔周边的围廊 大殿和宣礼塔周边的围廊 &nbsp; &nbsp; &nbsp; &nbsp;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往返12天的摩洛哥之旅很快过去了(2019.6.19~~2019.6.30)。由于长途飞行,加上摩洛哥境内每天在“4个轮子” 上 奔波,还有饮食不太适应等问题,整个旅程还是有点辛苦的。然而,这点辛苦,同旅途中获得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受相比,还是值得的。借用在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一辈子不去摩洛哥你未必会后悔,因为你并不知道你错过的是什么;但去了摩洛哥你会感到庆幸,因为你意识到你得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