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毛主席外,仅有四人知道此人真正身份

八一⭐老黑

<h3>阎又文,这个陌生的名字,他是谁?上面这张照片中右一就是阎又文。</h3><h3><br></h3><h3>1962年,阎又文在国家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的任上病逝,年仅48岁。闫又文去世后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其他人死后碑文里著名革命经历不同,闫又文则是“过去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h3><h3><br></h3><h3>阎又文有六个孩子,户口本上他们出身无一例外都是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对于父亲究竟为革命做了哪些工作,家人也难以得知。</h3><h3><br></h3><h3>直到阎又文去世31年后,家人终于知道父亲当年究竟为革命做了什么工作,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身份曝光前,仅有5个人知道阎又文的真正身份。在敌占区,与阎又文联系的只有王玉一个人。而在解放区,知晓阎又文身份的也只有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和中央社会部的几位高层领导。</h3><h3><br></h3><h3>再往上,则直接联系到毛主席、周副主席。后来阎又文的关系转到中央社会部,这条情报线更被压缩到阎又文——王玉——罗青长(时任中央社会部一室主任,主管情报工作)、李克农(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足见中央对这条情报线的重视和保护。</h3><h3><br></h3><h3>这也成了日后阎又文的真实身份,难以被世人知晓的重要原因。</h3><h3><br></h3><h3>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下党的身份公开,阎又文没有,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国民党起义将领。</h3><h3><br></h3><h3>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去世时,留给家人“有事情找组织”的遗言。1993年春节期间,在王玉的关心下,阎又文的身份终于获得了公开。得知父亲为北平和平解放所作的巨大贡献,一家人感动不已。</h3> <h3>阎又文被广为人知,要从罗青长的一篇文章说起。1997年7月10日,《北京日报》刊登了罗青长撰写的回忆录:《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罗青长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在当年电视《第二条战线》中,阎又文被描绘称一个反派式人物。</h3><h3><br></h3><h3>罗青长这篇文章,就是为阎又文正名。舍小家,为大家。如果阎又文去世时能及时公开自己的身份,他的子女们一定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照顾,可是他没有。阎又文严格遵从了周总理的教导,“(隐蔽战线的同志)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h3> <h3></h3><h3>阎又文有六个子女。他去世时,老大24岁,最小的只有8岁。他们填写家庭出身时都是革命干部。 他们没想到,若干年后,父亲的身份却成了一个自己家人也解不开的谜团。 谜团集中出现在一家人入党、提干时的政审上。</h3><h3><br></h3><h3>从阎又文的妻子到小女儿,一到政审就卡壳。政审的结论一般不向当事人透露,阎家人并不了解内情。直到老六在部队申请入党,部队多次向农业部发函外调政审,却仍然找不到清晰的答案,得到的回答都是“阎又文同志历史问题不清楚”。</h3><h3><br></h3><h3>在当年面临政审的关卡时,都被卡住,政审一关过不了,个人的前途就可想而知了。而真相明确后,他们的年龄都已临近退休。<br></h3><h3><br></h3><h3>我们也难以想象,阎又文带着秘密离世时是何种心情,也许从他曾经的一首诗中我们能猜测一二,“独怀凌云志不凡,干高枝大拔群巅。阳春三月花似锦,英雄树下赞木棉”,这是对个人信仰的坚守啊。</h3><h3></h3> <h3></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阎又文(左二)代表国民党签署绥远和平协议</h5><h3></h3><h3><b><br></b></h3><h3><b>閻又文簡介</b></h3><h3><br></h3><h3>阎又文,1914年生于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1934年就读于山西大学法学院。1938年被秘密发展为中共地下党员。1939年11月在延安七里铺训练班第二期结业后,被中共西北局社会部安排到西北军阀马鸿逵部。寻机转入晋军傅作义部。</h3><h3><br></h3><h3>阎又文与傅作义是山西荣河同乡,逐步取得傅的信任后,在傅作义处先后担任文书、秘书、第十二战区政治部上校副主任,后升任少将新闻处长,兼任奋斗日报社长、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政工处副处长、新闻发言人。</h3><h3><br></h3><h3>恢复关系后,他把傅作义的军事实力、作战计划、师以上将领的情况以及傅和蒋的矛盾作了详细的提供给王玉。阎又文特别提醒,傅作义已经被拉到了蒋介石的内战战车上,他的部队很可能会进攻绥东解放区。 </h3><h3><br></h3><h3>果然,1946年6月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绥东战役开始,傅部相继占领了集宁、丰镇、阳高、张家口等地。若干年后,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这样评价:阎又文的情报,对我华北野战军免受更大的损失起了重要作用。<br></h3><h3><br></h3><h3>1948年5月,阎又文仍是傅作义的秘书,但军衔已升至少将,同时兼任华北“剿总”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处副处长、新闻处处长和新闻发言人,进入了华北“剿总”的决策核心。</h3><h3><br></h3><h3>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局已定。 针对傅作义集团制定新的战略,又到了起用阎又文的时候了。李克农派王玉再次潜入北平,限两个星期拿到傅作义的作战计划,最迟不能超过三个星期。 </h3><h3><br></h3><h3>仅仅一个多星期后,王玉就从北平回到了东黄泥村,带回了傅作义的详细作战计划。 阎又文提供的这份情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华北乃至全国战局都起到了影响。</h3><h3><br></h3><h3>1948年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分三路提前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的国民党军队,阻断了傅作义的海上退路。随后华北野战军突然出现在张家口以西地区,发起猛烈攻击,断绝了傅作义西逃之路。 12月14日,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华北几十万国民党军队成了瓮中之鳖。<br></h3><h3><br></h3><h3>根据党的指示,阎又文对傅作义展开大力度攻心工作——争取傅作义起义。</h3><h3><br></h3><h3>阎又文力劝傅,南逃会蒋,我部非蒋嫡系,投靠蒋绝非上策,如今丢掉整个华北,老蒋怎能放过你。与马家军会合,如今整个北平被共军百万大军包围,所以此路不通。第三条道路更不可采纳,如果对抗共军,北平文化古城将遭到毁灭性破坏,你将成千古罪人。最终,阎又文指出第四条道路——跟共产党谈判。</h3><h3><br></h3><h3>后来的结果,阎又文代表傅作义与中共和谈。</h3><h3><br></h3><h3>1949年1月22日下午6时30分,阎又文在中山公园水榭举行中外记者会,代表傅作义正式宣布北平和平协议和傅作义的文告。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h3><h3><br></h3><h3>2009年是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正在北京市档案馆展出的“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拨开了真实版“潜伏”的冰山一角。阎又文与刘厚同、何思源、傅冬菊三人并列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此为后话。</h3><h3><br></h3><h3>北平和平解放后,2月2日,傅作义携邓宝珊、阎又文一起到西柏坡拜会毛主席。当介绍到阎又文時,毛主席笑着说:“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h3><h3><br></h3><h3>毛主席说这些话是有原因的。</h3><h3><br></h3><h3>原来,抗战胜利不久国民党发动内战,傅作义部队在1946年9月初攻占卓资山,17日攻占集宁,19日攻占丰镇,矛头直指我党在华北地区占领的最大城市张家口…… 绥东战役的节节“胜利”,让傅作义部队大有“横扫千军”的气势,骄横不可一世。</h3><h3><br></h3><h3>此时的傅作义,也对这些战果喜不自胜,他找来自己的“笔杆子”阎又文,交代写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长自己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同时也给蒋公和美国人显示我们的态度”。 </h3><h3><br></h3><h3>写还是不写?阎又文只好请王玉向中央请示。</h3><h3><br></h3><h3>阎又文把自己的难题告知王玉,王玉如实向延安进行了汇报。这一次,阎又文得到了周副主席的直接指示:要写,而且要骂得狠一些,要让傅作义和他的官兵兴高采烈,得意忘形,让我们的指战员看后,在战场上恨不能把敌人一口吃掉。 </h3><h3><br></h3><h3>9月20日,傅作义部队机关报《奋斗日报》刊登了<b>《致毛泽东公开电》</b>,第二天,国民党南京《中央日报》全文转载,大字标题:</h3><h3><br></h3><h3><b>傅作义电劝毛泽东希接受教训 放下武器 参加政府 促进宪政</b></h3><h3><br></h3><h3>文章捉刀者阎又文施展文笔才华,把这篇傅作义致毛泽东的“檄文”写得洋洋洒洒。文章言语犀利,字里行间极尽讥讽、嘲笑、挖苦之能事。 </h3><h3><br></h3><h3>其实公开信着笔之前,已经通过周恩来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毛主席确实对那篇文章留下了深刻印象。</h3><h3><br></h3><h3>在那里,阎又文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直接领导罗青长,并正式恢复了组织关系。不过,他的身份仍未公开,继续以隐蔽身份协助完成绥远的和平起义工作。</h3><h3><br></h3><h3>新中国成立后,阎又文协助我党对傅作义的部队进行改编,后参加抗美援朝。抗美援朝归国后,他被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的傅作义点名任水利部办公厅主任。</h3><h3><br></h3><h3>1961年阎又文调农业部任粮油生产局局长,其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饥荒食不裹腹,主管粮食生产的阎又文,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奔波,终积劳成疾,1962年9月25日,在任上的阎又文在京病逝,时年48岁。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h3><h3><br></h3><h3>新中国成立前,他表面身份是傅作义秘书、国民党少将,实为中共隐蔽战线上深度潜伏的共产党员隐蔽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他明为国民党起义将领,实为党的统战工作者。直到他逝世31年后的1993年,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为其子女得知,而他的故事和功绩,仍不为大众所知。</h3><h3></h3> <h5>――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参考资料:《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去世31年才“曝光”的潜伏者》、百度《閻又文》条目</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