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青甘环线,忆丝绸古道

东子

<h3>出西宁,西北约150公里就是青海湖,它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藏语音译“措温布”,是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成因为造山运动中断层陷落而形成。</h3> <h3>一守青蓝不改的初心默默为青藏代言,黄澄澄的油菜花在视线里满满地铺散开来,蓝天碧水为其映衬、白云绿草为其点缀,犹如一幅绝美的油画。</h3> <h3>极目远眺,仍是分不出这湖的边界,只在目力所及之处有一条若有若无的线横在碧蓝和浅蓝间,才算是把这湖与天分隔开来……</h3> <h3>白云悠悠,湖蓝胜海,像是天空坠落的一块蓝宝石。</h3> <h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的边塞诗充满令人神往的诱惑力。</h3> <h3>斜阳从镶嵌金边的云缝射出,耀人眼目,将湖边照得辉煌灿烂。西海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沧桑变迁,亘古不变,见证着云卷云舒,生死轮回。</h3> <h3>瓦蓝瓦蓝的湖面,湛蓝湛蓝的天空,那远处的水和天连成了一片,融为了一个整体,形成了朦胧、空旷的茫茫宇宙</h3> <h3>雪域最大的王丢掉信仰,舍弃了轮回。在青海湖边,仓央嘉措走过了一生经历坎坷,留给世人的只有生死悬疑和情诗传奇。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h3> <h3>近岸的浅色轻盈,湖中的深清沉静,更远处的云水朦胧,和着格桑花拥簇的佛塔,绘成一幅永不褪色的唐卡。仿佛仓央的那首情诗: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h3> <h3>茶卡盐湖是坐落在青海乌兰县的一座物产丰富的盐湖,恰好与茶卡镇是邻居,""茶卡""是藏语,是盐池的意思,也就是青盐的海。</h3> <h3>站在一片冰蓝色的湖面之前,看着透白的云朵静静在湖面上投下倒影,不知不觉驻足于令人神往的天空之境腹地。</h3> <h3>湖区山光水色旖旎,它的平静的湖面,能将天空及大地的景物逼真地反射成像,形成如诗如画的特殊美感,因而成为“天空之镜”。</h3> <h3>湖水与长天一色,盐湖与群山同辉,感觉连微弱的呼吸都会打破如镜一样的宁静</h3> <h3>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走在其中,所有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变得谨慎起来,仿佛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了这面镜子。</h3> <h3>《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即今天的青海湖、盐池即今天的茶卡盐湖。茶卡盐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它在青藏高原众多的盐湖家族中脱颖而出。</h3> <h3>湖如镜,镜是湖。蓝天、白云、人影纯净的交织如同一场梦境。</h3> <h3>站在盐板上的人便好似漂浮在水面上一般,倒影清晰可见。走进画里,走在天地之间,天空很蓝,湖面上的水倒影着天上的白云和你的身影,像一面天然的镜子。</h3> <h3>漫步湖中犹如身处苍穹,不知道踩着的是洁白的盐,还是天空上洁白的云。</h3> <h3>这里美得恍如隔世,纯净、倒影、蓝白交织,如同一场梦。</h3> <h3>抬起头,头顶有着一片蓝天,低下头,脚下仍是一片蓝天,已分不清是天空倒影在湖水中,还是湖水融化在蓝天里。</h3> <h3>透过风马旗,依依不舍的告别天空之镜</h3> <h3>翡翠湖,是原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废弃的大小不一的盐池子。</h3> <h3>高浓度盐水中富含硼、锂、盐、钾肥、芒硝等矿物质,由于成分浓度的不同,形成了颜色多彩的景象。</h3> <h3>透亮的湖水给寂寞荒凉的大地增添了一抹柔情,天空湛蓝、白云积卷,形成了一幅惊世的画卷。</h3> <h3>湖面平滑如镜,映出远处的蓝天、雪山,更加美不胜收。</h3> <h3>黑褐色的土地,白色的盐晶,蓝绿色的湖水,艳丽缤纷的色彩,惊艳你的眼球。</h3> <h3>随意一坐,随处一走,倒影成趣,自有意境,随手一拍,不需滤镜,即是大片。</h3> <h3>因为还处于较为原生的状态,这里没有景区,没有售票处,还处于旅游的处女地,更是神秘的小众旅行目的地。</h3> <h3>远处就是就是绵延的雪山,配上蓝天白云,倒影在翠绿的湖水中,仿若一副灵动的山水画,无法想象这是隐藏在在一望无垠的戈壁中的美景。</h3> <h3>小小的人在辽阔的大自然背景下,显得渺小却充满韵味。</h3> <h3>很多美好,并未期望,就已经抵达,翡翠湖的美,真正让人动心的还是翡翠般的湖面一抹蓝天如镜的倒影。</h3> <h3>这里也是文艺小资的神往之地。这里是德令哈,有人说海子成就了德令哈,这座原本干燥的起静电的城市因为海子的那首《今夜我在德令哈》而变得潮湿了。</h3> <h3>“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是的,海子来过这个城市,写了首诗,然后走了……留在人们脑海里的只有姐姐、草原和翡翠般的海子。</h3> <h3>戈壁日出</h3> <h3>前往敦煌的路</h3> <h3>诗和远方</h3> <h3>玉门关西90公里外,有一外观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遇有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人们俗称魔鬼城。</h3> <h3>一座神奇的中世纪古城堡跃入眼帘,整个雅丹地貌群错落有致,高低不一,布局有序。</h3> <h3>千万年大风不断吹蚀下,一个个土堆山包的下部遭受强风剥蚀,形成地面支离破碎的凹陷垄槽形态。</h3> <h3>狮身人面像模仿的惟妙惟肖,生动形象。</h3> <h3>置身于雅丹魔鬼城,宛若进入了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h3> <h3>日光倾城,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外衣。走在大漠戈壁,自然就是最好的打光板。</h3> <h3>由于风长期的猛烈吹蚀,松软的沙土石被卷走,地表被侵蚀成颇具规则的沟谷,而坚硬的土石层则成为高矮不等的土岗,强风又刀刻斧凿般地把土岗雕成一个个似人非人、似禽非禽的造型</h3> <h3>这里地势非常的低,道路基本无法辨认,地磁很强大,据说罗盘都没有办法使用。</h3> <h3>常年风蚀地貌,形成类型多样,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诺大的天地间没有植被,唯有这些岩石们傲然矗立,与时间为友,活成了自己想要的形状。</h3> <h3>孔雀开屏</h3> <h3>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形成了如今敦煌雅丹地貌地质遗迹自然景观。</h3> <h3>一排排土沙遗址,据说是西海舰队。</h3> <h3>玉门关外疏勒河,经过千年流逝,成了孱孱小溪。这里是敦煌,也是汉武大帝河西置四郡之一,敦煌(沙州)、酒泉(肃州)、张掖(甘州)、武威(凉州)。</h3> <h3>“票骑冠军,猋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祁连”。汉高祖刘邦经“白登之围”,违心屈服匈奴,和亲三代,经历文景之治,到汉武大帝时,年方十九岁冠军侯霍去病一战定河西四郡,二战勒石燕然封狼居胥。有了匈奴人歌曲中“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也有西汉名将陈汤上书“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h3> <h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时分——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多少将士为镇守边关殒躯而长卧沙场,塞外荒凉难掩相思之苦,然而他们心中装着的,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大国情怀,豁达与谐谑并存,豪迈不羁之感油然而生。</h3> <h3>张骞带给了汉武帝西域真实的情况,沟通西域之路,联结西域各国,钳制匈奴。汉武帝为此征服楼兰,姑师,动乌孙,建要塞,串碉堡,屯田,移民,直至完全清除匈奴之乱,打通西域商贸,构建丝绸之路,实现自己王霸基业。</h3> <h3>敦煌,成了古丝绸之路的经济特区,东西人民渴望交流的,除了商品,渐渐地也出现了文化,于是,盛行西方的佛教,也来到这里。</h3> <h3>当你俯下身去,捧起一把黄沙,故事就会在你的掌心里。拨开尘沙,又见敦煌。</h3> <h3>“一千年究竟有多长?”,“不过一瞬间,春一去,冬一来,一千年就过去啦”。《又见敦煌》诠释了敦煌的前生今世。</h3> <h3>越过鸣沙山便是月牙泉,月牙泉被鸣沙山环绕,因其形状酷似一轮新月,人们便称它为月牙泉。古时称之为沙井,又名药泉。</h3> <h3>鸣沙山沙峰此起彼伏,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每年的大风时节,风呼啸而过,沙子滑落滚动,无数的沙粒在空中飞舞,不断的发出响声,它被认为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h3> <h3>鸣沙山月牙泉。没有泉水,沙山只是干枯乏味的坟墓;如果没有沙山,泉水只是泯然无名的平庸。它们的双生,是漫长的岁月风沙里,对峙千年的温柔。</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h3> <h3>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莫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h3> <h3>最初接触莫高窟,是在很多年前读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对莫高窟由来的描述之后,莫高窟,从此在我的内心扎下了神秘而又为之向往的根。</h3> <h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h3> <h3>王道士对莫高窟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现了藏经洞,从而导致了“敦煌学”在全世界的兴起;但他最大的罪过,也是因为发现了藏经洞,从而导致了敦煌文物向全世界的流失,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h3> <h3>当我再一次回望的时候,莫高窟,依然那么静静地矗立着,是那么壮观,那么雄伟,一场繁华一场梦。莫高窟终会成远景,莫高窟对于我,不仅仅是景仰,更多的是思索。</h3> <h3>嘉峪关城之外的九眼泉湖,在古代便因此处泉水草盛而作为屯兵养马之地,之后才有了嘉峪关,可以说是嘉峪关的源泉了。</h3> <h3>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h3> <h3>据两山、扼咽喉,站立关城之上,远处祁连山顶,白雪皑皑,依稀可见,河西走廊向西延伸,巍巍雄关,见证着历史的变迁——</h3><h3>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西汉政府控制河西;东汉时,中原与西方贸易畅通,嘉峪关一带成为贸易要道;明朝开国大将宋国公冯胜略定河西,在班师凯旋的途中选中嘉峪山西麓建嘉峪关,并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设嘉峪关所。</h3> <h3>穿越时空的阻隔,梦回大明王朝,重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壮,领略“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的凄凉。</h3> <h3>关外蔓延到天际的戈壁沙漠,祁连雪山在远处连绵环绕着这处嘉峪关,蓝天下尽显壮阔之美,犹如一幅雄壮的图卷,无不让人心生历史的悲壮之感。</h3> <h3>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七,林则徐满身征尘抵达嘉峪关。当夜宿于东罗城内的嘉峪关驿舍,“第二天早晨,策马出关,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出嘉峪关感赋》,其中第三首:</h3><h3><br></h3><h3>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h3><h3><br></h3><h3>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h3><h3><br></h3><h3>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h3><h3><br></h3><h3>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h3><h3><br></h3><h3>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会见在家耕读的左宗棠。林则徐与左宗棠长谈,并送上自己在新疆绘制的地图。27年后,林则徐已离世多年,左宗棠带上地图,西出嘉峪关。</h3> <h3>1876年,左宗棠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0年5月,为收复伊犁,68岁的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嘉峪关驻军哈密,终与俄方签订了《中俄改定条约》。左帅班师,身后是脱离10余年的疆土和勃勃生机的左公柳。</h3> <h3>嘉峪关头,内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相望。万里黄沙间,长城似游龙浮动,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h3> <h3>叹赏一砖泥,远望安西。</h3><h3>丝绸古道旅人稀。</h3><h3>梦上昆仑寻隐士,再论禅机</h3> <h3>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h3> <h3>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h3> <h3>张掖七彩丹霞是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丹霞地貌作为古老的地质遗迹,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随着地壳的抬升,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孤立的奇岩怪石,所以其突出特点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h3> <h3>彩色丘陵属于多种因素形成的丘陵状彩色地貌,呈红黄橙绿白灰等多种颜色,因为其缤纷的色彩而被称为彩色丘陵。</h3> <h3>景色时而像一幅水墨丹青,时而像浓墨重彩的油画,不仅仅惊叹于她令人窒息的美丽,还有每一种颜色中都承载着的一百万年的记忆。</h3> <h3>许多山体都有红白相间的平行条纹斜斜地间错分布着,色彩却又裁切得十分整齐,像身着斜纹红白礼服的卫兵,又像被授予绶带的勇士。</h3> <h3>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中那一望无尽的红色山脉以及故事发生的“麻子面馆”</h3> <h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山间舞?</h3> <h3>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层错陡峭、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置身其中犹如进入画境。</h3> <h3>上帝的调色板,在下午的斜阳下,原本就绚丽的色彩变得更加有层次感,更像披上了金色的光泽一般耀眼。</h3> <h3>色彩随山丘的起伏呈现波浪状,从山底向山顶延升,用我们美术上的画法就像底色上再铺满因为光线的照耀而突出的高光一般,让整个画面更美丽,更显现出立体空间感。</h3> <h3>红、黄、橙、绿、白、灰等多种鲜艳的色彩,绚丽多姿。</h3> <h3>夕阳下,金色的霞光散开,一座座绵延起伏,各式形态的七彩丘壑就好像披着一层彩色的纱衣般灼灼发光。</h3> <h3>古语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伫立在其中,美得令人眩晕,实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功。</h3> <h3>远古的丝绸之路在河西走廊延伸,在亘古不变的蓝天白云下,七彩斑斓的色彩在这里挥洒着各自的绚丽。在没有丝毫粉饰与雕琢,留给人们的是自然、粗犷、质朴。</h3> <h3>花海鸳鸯,是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祁连山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湖由八掰莲花似的山包所包拥,由108处泉眼汇聚而成,与岗什卡雪峰相互映衬,就像镶嵌在雪域高地的一面镜子。</h3> <h3>远处是岗什卡雪峰</h3> <h3>“海镜浪翻花,抹净尘沙。东风吹影绿参差,羡煞鸳鸯成对对,以此为家。流水纪年华,行乐交加,浮沉随风即生涯。身外风波都不管,哪个如他?”清末廖苏的这首词上阙描绘的就是被《西宁府新志》称为“西宁八景”之一的花海鸳鸯。<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