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2019暑期初中素养本位课堂教学跨学科观摩研讨培训活动”第一天

萧萧落木

<h3>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的根本,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力量之源。</h3> <h3>  8月23日上午8时,湖州第四中学教育集团“2019暑期初中素养本位课堂教学跨学科观摩研讨培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一批教育专家、教授,多位浙江省特级教师,以及浙江省内多个地市教研员给我校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湖州市志和中学、东林中学等兄弟学校教师也一并参加了培训,活动分为理科、文科两个分会场。</h3> <h3>  本次培训活动的开班仪式由湖州市志和中学副校长钱俐老师主持,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肖龙海教授对本次培训活动的安排进行了解读。此外,湖州四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沈旦老师对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老师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要求。由此,本次培训活动正式开始。<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理科分会场活动</b></h1> <h3> 8点40分许,2019暑期初中素养本位课堂教学跨学科观摩研讨培训活动(理科场)在湖州四中和合讲堂拉开了帷幕。<br>  第一节观摩课由湖州四中数学新秀教师刘佳浩进行展示。</h3> <h3>  刘老师通过数学的基本图形及格点三角形进行导入,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等积变换及其相关结论,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刘老师通过4个探究,层层递进,使学生潜移默化的逐步认识、理解、运用新知识。通过探究一,刘老师教会了学生等积变形,如何将任意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探究二,刘老师培养了学生平分三角形的能力;通过探究三,进一步锻炼提升了学生基于三角形平分的知识去平分任意四边形的能力;通过探究四,变式拓展深化引导学生将任意四边形逐步变化为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课堂的最后,刘老师带领学生,本着学为中心,教学相长的原则共同总结了今天这一堂课的内容,课程结构饱满完整,让人受益匪浅。</h3> <h3>  紧接着,湖州四中的初中科学新秀教师傅宁老师展示了一节生动形象的科学课——《大气层》。</h3> <h3>  由陨石坠落的生动视频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将看不见的大气层具象化。傅老师根据大气层的厚度、温度分布等内容,在实时互动的过程中层层推进,以小组讨论、实物模型、微课等为载体,既落实了大气分层的知识重点,又渗入了分类的科学思想,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傅老师从生活细微入手,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对流运动。最后,傅老师借大气层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雾霾等现象,使学生们认识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力量爱护环境。</h3> <h3>  两位新秀教师展示完毕后,进行了课堂教学点评环节,首先由湖州四中副总校长徐会星老师对刘佳浩老师这节课进行了点评。</h3> <h3>  徐校长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提出了五点看法:<br>1.课堂设计有深度。徐校长讲到本节课有两条线索,明线为画图、改图、综合;暗线为建模、识模、用模。<br>2.教学环节有学生。学本课堂关键有学生,刘佳浩老师的课正是注重了这一点,让学生思考有时间,回答有形式。<br>3.课堂生成有问题。教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心脏,刘老师的课堂正是基于问题串,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慢慢引导。<br>4.难度突破有支架。徐老师讲到支架分情景支架、变式支架、提炼支架,而刘佳浩老师的课正是基于支架的应用-提炼-再应用的过程。<br>5.课堂后续有延展。徐对刘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刘老师的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提升的过程。</h3> <h3>  接着,由湖州市第十一中学党委书记陈红英老师对傅宁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h3> <h3>  陈书记将傅老师的课堂与普通识记性课堂进行对比,肯定了傅老师对教材内容的大胆整合;肯定了傅老师以生为本,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学生的学情,并且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评价、整合的能力;肯定了傅老师对课堂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最后,陈书记指出傅老师的课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将科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结合,环环相扣,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h3> <h3>  最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龙海教授则从教学组织方式、课堂反馈机制、教学模型应用等角度进行中肯评价和总结。他讲到课堂的核心亦是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学会基于问题而顺藤摸瓜,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问题,对知识的理解。</h3> <h3>  下午的培训,由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蒋永贵教授给在座教师们带来了一场思维盛宴——《深度备课,落实学科育人的学评教一致性评价》。</h3> <h3>  蒋教授搭设框架,清晰明了地阐述学科育人中的备课艺术。蒋教授首先以建立教学的主体结构为中心,通过搭建一系列问题串,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学科育人元问题。其中,蒋教授利用多个初中科学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剖析了科学的备课方法。从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到完整的备课评价体系,蒋教授步步深入,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的自我发挥。之后,蒋教授又通过解析一系列经典的学思案,探讨如何让教学的主体结构鲜活化,现场教师收获满满!</h3> <h3>  最后, 肖龙海教授联系上午的数学、科学展示课,以及下午蒋教授的讲座,提出备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推进课堂教学的变革。在跨学科教学的大趋势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工课堂中的学习模型,放大、整合学生的思维风暴,提高课堂深度。</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文科分会场活动</b></h1> <h3>  培训活动一开始,来自金华市丽泽书院的万姝老师给我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h3> <h3>  首先她以一个关于自我介绍的rap开场,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出了being alone at home的话题。然后引出文章的题目:My “perfect holiday”,让学生对于标题中的引号加以关注,思考引号的含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文本的阅读上,她从泛读和精读对文章的main idea和细节进行解读。并且她通过结合时间轴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出了文本的主线,加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最后对于文本的追问更是升华了本节课,学生能从中思考观念的变化,思索学到了什么,揣摩作者的意图,最后点题:A true man means independence and responsibility。最后的活动环节,她要求学生自己制定独自在家的计划,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h3> <h3>  紧接着来自湖州四中的新秀教师刘佳梅给我们展示了一节英语阅读拓展课。</h3> <h3>  刘老师阅读材料题为:Working on an oil platform。这个话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较为陌生,且生词也多,所以刘老师以一个video引入,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再通过学生对标题提出的how, when, where, what等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刘老师从time schedule, ways to relax, accidents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并通过how, why等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于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而最为精彩的是后面的讨论环节,通过分析此项工作的利弊,并让学生对其他工作的探讨,让学生对不同工作有敬畏之心,具有实际意义。</h3> <h3>  中午休息过后,首先由上午两位上课教师进行自我述课,让我们在场的其他教师更加了解她们上课的思路和设计意图。</h3> <h3>  紧接着,来自湖州四中的周洁老师和湖州十一中的宦丽华老师对第一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都给了高度的评价。周洁老师强调了万老师课堂的三个亮点:预测及引号的文学含义;情感轴和时间轴组成的文本主线;读后的追问设计,整堂课非常完整且自然。宦老师更是赞扬万老师的课堂每个点皆有新意,做出了“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读促情”的概括。</h3> <h3>  而来自志和中学的王芳老师和来自东林中学的顾菊英老师则对刘佳梅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刘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此阅读文本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刘老师还是能以清晰且紧凑的活动设计让学生有了知识的拓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对不同的工作有敬畏之心。</h3> <h3>  紧接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宁本涛教授对以上的评课进行总结,并且基于跨学科听课观摩的活动设计,此外还让语文、社会等学科的老师进行了听课分享。他概括为“任何教学都是一场冒险”,并且每一次都是一场奇妙新颖且成长进步的冒险。</h3> <h3>  在吸收完真实课堂和专家点评的养分之后,我们也进行了理论的学习。来自杭州市西湖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英语教研员胡美如老师进行了题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精彩分享。胡老师向我们传递了“大概念、课程、评估、预期结果、理解”等理论的知识,也通过不断的提问和互动,介绍了追求理解的“逆向设计”。她结合万姝老师的课堂,给出了“逆向设计”的模板与标准,也给了我们创新备课的其他途径。</h3> <h3>  不管是上午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分享,还是下午四位教师的精彩点评和专家深入浅出的讲座,都让我们在新学期伊始进行了一场情感和心灵的旅行。</h3> <h3>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校教师对素养本位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根本,我校教师一定能够继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做教学的有心人,在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h3>

学生

老师

课堂

刘老师

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

培训

四中

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