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今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温州市瓯海博物馆,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历史,所以妈妈给我报了瓯海博物馆“小小讲解员”训练营,让我能够更加近距离的了解文物和历史。</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br></span></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text-size-adjust: auto; 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span><b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参观瓯海博物馆】</b></p>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首先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一走进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屏幕,这里给我们介绍了瓯海的发展历史。瓯海,位于东海之滨的瓯江入海处,因《山海经·海内南经》载”瓯居海中“而得名。</span><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第一个展厅是《远古家园》,听了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了早在四五千年前,瓯海先民就在沿海高地上留下了开拓的足迹,史前先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历尽艰辛,创造独特的文化,逐渐将荒芜的土地建设成美丽的家园。</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瓯海1981年建县, 这是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瓯海区地形图。两山一水的地形地貌孕育了美丽富饶的水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瓯海先民,造就了瓯海人文。</p> 第二个展厅是《东瓯之光》,2003年9月,仙岩街道穗丰村民在杨府山上建造公园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座西周的土墩墓,下面这个是西周土墩墓的模拟沙盘,在这座土墩墓中共出土了古代青铜器玉石器83件组,被誉为”浙江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我看到橱窗里展示了一些墓中出土的兵器,有剑,矛,还有一些古代玉器和手镯饰品等等,我想这个墓主一定是一位大将军。这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西周乳丁雷纹青铜铙”,因为小时候我在外婆老家的博物馆里也看过类似的编钟,它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它也是瓯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第三个展厅是《瓯瓷掇英》。瓯海是瓯窑的重要产区,因瓯江而得名,所以叫瓯窑。这里出土了东汉至宋代的青瓷精品,品类繁多,非常精美。老师说青瓷是我国最早瓷器品种,东汉晚期,瓯窑已经能烧制青瓷和黑瓷两种瓷器,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这批瓷器是瓯窑作为青瓷发源地的重要标志。 接着我们参观了第四个展厅《三教融汇》和第五个展厅《百工开物》。在南宋时期,温州的造纸、造船业、漆器名扬四海,到了元明清时期,温州的手工业持续发展,造纸、石雕、彩泥塑、刺绣、锡器等工艺品都独具匠心,所以温州被称作是“百工荟萃之地”。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第六个展厅是《名人踪迹》,跟随着老师的介绍,我认识了谢灵运,弘一大师,朱自清,还有琦君,这些作家名人都曾在瓯海这片热土上留下他们的足迹和创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瓯博小小讲解员开营】</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参观完博物馆,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三楼的文化驿站,并且给我们每人发了工作服和学员证,还有一本厚厚的《瓯地藏珎》,这里面介绍了瓯海博物馆里所有的珍贵文物,我一定要好好珍藏这本书。<br></h3> 在开营仪式上,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讲解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博物馆的形象,也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的一张名片,所以接下来培训期间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小小讲解员。 第一节课到第三节课,都是由温州广播电视台的许乐老师给我们上课,我特别喜欢听许乐老师甜美的声音,她教我们顺口溜,怎样发声和换气,说话时的语速语调,还有仪态,站姿和坐姿。 这是我上台给大家展示我练习的顺口溜《喇嘛与哑巴》。 许老师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h3> 朗诵协会的魏丹老师教我们讲解员讲解时的技巧与礼仪。</h3> <h3> 瓯海博物馆的马主任马炯老师教我们如何撰写讲解稿。</h3> <h3> 我和我妈一起翻查资料终于完成了我自己的讲解稿。我想介绍的是瓯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乳丁雷纹青铜铙。</h3> 接下来的两节课,许老师带着我们到展厅实训,现场演说讲解稿。一开始我很紧张,后来慢慢地在许老师的指导下,我进步了许多,能够完整的将500多字的讲解稿背诵下来了。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老师告诉我,解说不能只靠背诵,我们首先要理解这篇讲解稿的意思,然后要用自己的话生动有趣的去描述。讲解员就是要让听的人明白他讲的是什么,我们是传递文物的信息者。</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体验铜镜墨拓】</p> <p style="text-align: left;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298039);"><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今天是我最喜欢的课程“铜镜墨拓”,我第一个来到了博物馆,得到了老师奖励的糖果,真开心!</span><br></p> 铜镜墨拓这项技术很有趣,就相当于古代的“复印机”。首先要用水将宣纸喷湿,用刷子不断的拍打,将铜镜的花纹和纹理复印到宣纸上,然后等宣纸干透,再用小拓包蘸取少许墨汁,轻轻地在宣纸的花纹上拍打上墨,等墨干透,轻轻地揭下宣纸,这样铜镜上的图案就完整的印到纸上了。古人的智慧真的很让我敬佩。 我按照老师教的步骤认真的操作,看!这是我的第一幅铜镜墨拓作品:双鱼呈祥。两条栩栩如生的鲤鱼,还有古代的花纹就这样清晰的印在了宣纸上。文物工作者们就是用这种方法将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记录并保存流传后世的。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体验木活字印刷】</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师说,我国的木活字印刷术起源于温州瑞安。宋代的时候,人们都是用雕板印刷术,这种雕板上面的字都不能活动,所以印一本书如果以后不再印了,这块雕板就没用了,非常浪费。后来有一个叫毕生的人发明了“活字”,就是可以移动并且可以反复使用的字模。字模有泥活字,陶活字,铜活字,金活字等类型,而我们温州瑞安用的是上好的棠梨木制成的木活字,从元代传承到现在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使用这项技术,它是被国家列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r></h3> 首先我们刷子蘸上适量的墨汁,刷在排好版的木活字模具上,要均匀的涂抹,然后把宣纸平整的铺在字模上,用拓刷轻轻的拍打宣纸,用力要均匀,最后轻轻的揭下宣纸,字就印在宣纸上了。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的学习成果】</h3> <h3> 8月7日上午,我们在瓯海博物馆的展厅里进行了学习成果汇报,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和我的刻苦练习,我已经可以流利的对“西周乳丁雷纹青铜铙”这件文物进行讲解,并且我还获得了“优秀小小讲解员”的荣誉证书。我的解说视频被瓯海博物馆在公众号上展示,我的学习心得体会被刊登上了8月25日的温州都市报,我真是太开心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瓯博小小讲解员”训练营课程一览表</h3></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充实而且丰富,在研学的过程中,妈妈是我的摄影师,爸爸是我的专职司机,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一起查询资料,是他们的陪伴让我的研学之旅更有意义,“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悟——研学就是行走的课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