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1],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h3> <h3>泰山朝晖</h3> <h3>泰山极顶</h3> <h3>泰山日出</h3><h3>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红 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 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无餍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蒙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h3><div>我的躯体无限的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的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div><div>泰山日出景观</div><div>泰山日出景观</div><div>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div><div>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div><div>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div><div>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div><div>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div><div>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div><div>泰山日出自然景观</div><div>泰山日出自然景观</div><div>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div><div>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div><div>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的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div><div>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的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div><div>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div><div>泰山日出</div><div>泰山日出</div><div>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彩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的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div><div>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采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div><div>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div><h3>这是我此时回忆泰山日出时的幻想,亦是我想望泰戈尔来华的颂词。</h3> <h3>泰山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创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国后又翻修两次。现在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风格。</h3> <h3>盘道通天</h3> <h3>大观峰是山东泰安的著名风景名胜之一,位于玉皇顶盘路东侧,大观峰削崖为碑,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登封泰山时御制御书的《纪泰山铭》,俗称“唐摩崖”。摩崖高13.3米,宽5.5米,全文1000字,书体为唐隶。文辞典雅,书法遒劲,颇具盛唐风格。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价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h3> <h3>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书法艺术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来,其中大部为自然石刻,少量为碑碣。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h3> <h3>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h3><div>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96000平方米 [1] ,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div><h3>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h3> <h3>探海石,是位于岱顶的一块突兀伸出的怪石,其上可观云海玉盘奇景。</h3> <p>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p> <h3>“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h3><div>2014年1月3日,“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 [1] ;2月8日上午11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div><h3>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距离中山站约520公里,海拔高度约2621米,是一座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年平均温度-36.6度,可满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总建筑面积1000㎡,使用寿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 [2] 不仅将成为中国昆仑站科学考察的前沿支撑,还将成为南极格罗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撑平台,进一步拓展中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h3> <h3>望岳</h3><h3>作者:杜甫 (唐)</h3><h3><br></h3><h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h3><h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h3><h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h3><h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h3> <h3>宋旭《五岳图卷》</h3><h3>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此图分别绘制了五岳之中的日观晴曦、太华清秋、融峰两色、恒塞积雪、二室争奇等自然美景,作品采用浓淡相间、虚实对比的手法使画面层次分明。在构图上,画家运用了传统的平远构图法,景物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具较强的深远感。画面用笔粗犷,潇洒秀逸,笔力雄劲,既充实了画面,也体现出明代文人画诗、书、画相结合的时代特色,不求形似,唯求达意,颇得沈周晚年画作沉郁苍茫的风韵。</h3> <p>2019年泰山国际马拉松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