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良渚博物院的建筑设计出自英国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简洁而流畅,与周围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的美丽洲公园相映成趣。</h3> <h3>良渚博物馆建筑,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设计理念,由不完全平行的四个长条形建筑组成,被称为“收藏珍宝的盒子”。整个建筑凸显简约、粗犷、厚重、大气的特征,注重景观与自然的结合,在依山傍水、野草凄凄的景致中,置于蓝天白云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一种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和。建筑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远看犹如玉质般浑然一体。院内穿插设计了三个天井式主题庭院,运用中国园林建筑的元素,点缀美人靠等建筑小品。</h3> <h3>”君子比德于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正式开展。100件故宫博物院藏玉器精品,向观众全面展示了清代玉雕艺术成就和皇家御用玉器特色,展现中华玉文化的源远流长。</h3> <h3>本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所藏近一万九千件(套)清代玉器中精选了100件展品,大部分出自乾隆时期或清代中期,内容涵盖清代宫廷礼制、宗教、陈设、文房、服饰等6个方面,代表了清代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图为观众在观看清代乾隆的“太上皇帝之宝”玉玺。I</h3> <h3>这是宫里千辛万苦搬来的文物——剔红嵌玉宝座,没错,连宝座都是嵌玉的。</h3><h3>在家具上嵌玉,是帝王玉德的一种表现。这件宝座镶嵌了碧玉、白玉雕刻的荷花、莲蓬、飞燕等图案,还配了青玉甪端、青玉太平有象、青玉云龙纹香筒、剔红香几各一对,属于宝座的标配了。至于这个宝座间最早放在哪里,如今还没有定论,这次,它从家居库里被选中,第一次到了杭州,就是给我们眼福。</h3> <h3>玉玺,我们非常熟悉。著名的二十五宝玺,为清代清高宗指定,详细规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代表了国家政权。这次来杭州的,一共三方印。最重要的,肯定是“太上皇帝之宝”——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乾隆退位后所刻,退位后,他用了3年。不是所有印都有御题诗,这一方印身四周都有,乾隆自题太上皇之宝说。</h3><h3>乾隆皇帝退位后,居太上皇位训政3年,称“太上皇帝”,其谕旨还称“敕旨”,仍然自称朕,在宫里仍称乾隆年号,直到乾隆六十四年去世,89岁,成为中国历代帝王里寿命最长,主持政务时间最长的皇帝。<br></h3> <h3>这件青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玺,清代唯一的太上皇帝乾隆退位后所刻,也是乾隆退位后仍掌权的见证,历史价值和艺术造诣双居高峰。</h3> <h3>看到宫里的文物,而且还是四爷御用的帽架、玉玺,他把玩过的玉玩具,欣赏过的玉山,以及身边女人们用的各种玉首饰。你还能看到乾隆帝最爱做的事——题诗,除了最爱在书画上写诗,他也非常喜欢把诗刻在玉器上。</h3> <h3>白玉透雕双鸟花卉纹圆花囊</h3> <h3>而这件青玉坐佛,法相柔和安详,服饰华美,衣纹线条流畅,是举世难得的玉雕精品,集凸雕、透雕技法于一炉,清丽雅致,体现清朝玉雕的高超工艺。</h3> <h3>这次选了两套玉棋来杭州,一套玉围棋,一套玉双陆棋。围棋、象棋、双陆棋都属于清宫高雅艺术活动,以玉制,比较耗材,像玉围棋子分别以和田白玉、青玉制成,共365枚。</h3> <h3>紫檀木嵌青玉云龙纹冠架</h3> <h3>陆子冈款黄玉雕人物佩</h3> <h3>青玉仙人乘槎</h3> <h3>这只玉壶,盖内有阴刻隶书乾隆帝题诗《咏痕都斯坦玉壶》,造型有一点异域风格,颈部浮雕叶形纹,以莨苕叶作短柄,盖钮作花蕾状。这是乾隆非常喜欢的“痕都斯坦”风。痕都斯坦,便是现在的印度,莨苕叶,是痕都斯坦典型的植物。</h3> <h3>孔子从儒家角度,以拟人的手法阐述了玉的十一德,即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并认为君子应该重视自身修养,达至“比德于玉”。“君子比德于玉”的准则,不仅对古代的处世思想产生影响,对于现代社会亦有重要的文化意义。</h3> <h3>簪、镯、指环、纽扣、带钩、带扣、钩环、佩饰、坠饰等,是清代宫廷服饰用玉的传统,而扁方、扳指、香囊,可以说是清代佩饰的新品。</h3> <h3>良渚的玉器是中国史前时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清代的玉器无论是从制作加工的工艺还是它所代表的意义上,它是世俗化发展阶段的一个顶峰。通过玉器载体以小见大,见证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历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