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西北之旅,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这里寻找你心中的诗和远方!</h3> <h3>打卡第一站:塔尔寺</h3> <h3><br></h3><h3>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h3> <h3>八宝如意大厦位于寺庙广场。据说这八座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八世的八大功绩而建的,建于一百七十七年。6年。其形状相似,塔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基地面积5.7平方米。塔身涂满白色,砖砌成底座,腰部装饰有经文。</h3> <h3>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千年古刹,听寺中明晓,那红色的砖墙,即便在高原炙热的阳光下,也收敛了张扬,蕴藏这慈悲的力量。</h3> <h3>“贝作康”,汉语称“藏经楼”,是一座高五层的木结构藏式建筑,屋顶镏金铜瓦、房脊金顶装饰,鞭麻墙镶嵌铜镜。始建于公元2003年,香港李嘉诚先生损资500万元,寺院自筹4800多万元,黄金150多公斤,时任塔尔寺管委会主任廿七世西纳活佛和宗康活佛的主持下于2009年修葺竣工。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雕梁画栋、巍峨壮观,殿内主供高11米铜质文殊菩萨镏金像,两旁为3米高的八大菩萨像,周围高1尺的千尊镏金文殊菩萨像, 二层和三层内珍藏着以《甘珠尔》和《丹珠尔》为主的藏区各大寺院的各种版本经书和印藏两地各大学者的文集。</h3> <h3>打卡第二站:宗喀拉则景区</h3> <h3><br></h3><h3>拉脊山:海拔3820米的拉脊山山口地理位置重要,宁果公路穿越而过,山口南侧还有通往湟源的公路拉脊山北坡险峻,山岩多有裸露,除夏季外,山坡常常白雪覆盖。南坡平缓,宜牧草生长。是海南地区著名的高山牧场。</h3> <h3>拉脊山作为从古至今内地与青藏高原之间主要的交通要道,不仅是距离青海省会西宁市最近的草原牧区和海拔最高的山峰,还是从西宁南线通往塔尔寺、贵德黄河流域风景区、日月山、青海湖、茶卡盐湖的必经之路,是顺时方向朝圣青藏高原山水神灵的起始之地,更是贵德等青南全域旅游的方向标和东起点。</h3> <p class="ql-block">翻越拉脊山,进入巴额喀拉山脉,这里海拨3820米,再往上4870米,看到了文成公主不小心打破宝镜,摔出两半的日月山。</p> <h3>在拉脊山口的宗喀拉则,素有“青藏第一关”的美称,宗喀拉则建筑群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是世居青海的各民族群众集体祭祀世俗神灵的民间信仰场域,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山水文化殿堂,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拉则”。</h3> <h3>打卡第三站:青海湖</h3> <h3>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3196米,湖岸线长36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湖中有海心山,四周高山环绕:北面是大通山,东面为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为橡皮山。湖区盛夏时节平均气温仅15℃,为天然避暑胜地。</h3> <p class="ql-block">青海湖畔,遇见最美的风景…</p> <h3>青海湖畔留个影</h3> <h3>蓝天,白云,青稞</h3> <h3>在灿烂的阳光下,在湖畔绿色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地放牧。</h3> <h3>打卡第四站:茶卡盐湖</h3> <h3>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的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气候温凉,干旱少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210.4毫米。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h3><h3>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h3> <h3>阳光之下,盐湖如镜,人在画中游!</h3> <h3>打卡第五站:翡翠湖</h3> <h3>翡翠湖离大柴旦镇几公里。大大小小的卤池内,湖水由于矿物元素含量的不同,呈现出绿、蓝、黄、褐等色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犹如一块块美玉散落在人间。</h3> <p class="ql-block">翡翠湖,荒漠中最璀璨的颜色!</p> <h3>蓝的像海洋</h3> <h3>绿的像翡翠</h3> <h3>打卡第六站:雅丹地貌</h3> <h3>南八仙,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北缘.它是由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地质工作者称为雅丹地貌。</h3><h3><br></h3> <p class="ql-block">从青海大柴旦到甘肃敦煌,驱车行驶在西部最美的公路上,途经沙漠戈壁和无人区,穿越雅丹地貌魔鬼城,感受一份宁静,一份沧桑,感受大西北的辽阔与空旷,欣赏这大气磅礴的荒凉之美。</p> <h3>打卡第七站:阳关</h3> <h3><br></h3><h3>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h3><h3>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h3> <h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 <h3>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h3><h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h3><h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h3> <h3>黄沙漫漫阳关道 ,戈壁茫茫玉门关!</h3> <p class="ql-block">西出阳关无故人,唯有黄沙漫漫。</p> <h3>打卡第八站:鸣沙山月牙泉</h3> <h3>敦煌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处于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h3><h3>沙峰起伏,人们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鸣声,称为“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h3> <p class="ql-block">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是丝绸之路上最为神奇瑰丽的国家级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它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是阿拉善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过渡地带,面积约200平方公里。</p> <h3>在这里你可以爬上鸣沙山,俯瞰月牙泉,还能在山顶上欣赏大漠日落,感受西北大漠的苍凉广阔。</h3> <h3>鸣沙山体验项目~骑骆驼</h3> <p class="ql-block">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p><p class="ql-block">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p class="ql-block">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p> <h3>打卡第九站:敦煌莫高窟</h3> <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h3><h3>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h3>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 <h3>一眼千年,看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h3> <h3>打卡第十站:嘉峪关</h3> <h3><br></h3><h3>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h3><h3>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h3><h3>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h3>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从万里外的山海关延伸到此的长城大西北的终点,更有那无数人心上跋涉过来的长篇古诗又一新起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我们登上雄伟的嘉峪关,领略古老长城的姿态,感受“天下第一雄关”的雄、奇、壮、美。</p> <h3><br></h3><h3>关上,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三楼耸峙,雄伟壮观;关内,游击府肃穆典雅,陈列栩栩如生,文昌阁、戏台、关帝庙雕梁画栋,飞檐凌空,城垣布局精巧合理;关外,瀚海空寂,长风猎猎,千年古道清晰可辨;关下,九眼神泉,碧波荡漾,景色宜人。极目远望,西面是广袤的大漠戈壁,北面是赤日炎炎的黑山,南面是蜿蜒起伏的祁连雪山,东面是绿草如茵的嘉峪关市区</h3> <h3>打卡第十一站:张掖七彩丹霞</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p> <h3>张掖七彩丹霞地貌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村,平均海拔1850米,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该丹霞地貌群以其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蓝色,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h3> <p class="ql-block">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无论用多么美丽的词语,都难以描述张掖丹霞地貌的那种神奇;无论用什么相机,都难以拍出张掖丹霞地貌的本来面貌。</p> <h3>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一眼七彩丹霞,天下群山无色!</h3> <h3>打卡第十二站:祁连山大草原</h3> <h3><br></h3><h3>祁连山的平均山脉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间,高山积雪形成的硕长而宽阔的冰川地貌奇丽壮观。</h3><h3>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h3><h3>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草原,它的代表大马营草原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盆地中。每年7、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h3> <p class="ql-block">美丽的祁连山大草原,虽然错过了油菜花开的最美时节,但沿途的风光依然赏心悦目,格外迷人,连绵起伏的祁连山下,草原、田野、牛羊、村庄……构成了一幅向前延伸的画卷。</p> <h3>祁连山草原,它的代表著名的大马营草原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盆地中。每年7、8月间,与草原相接的祁连山依旧银装素裹,而草原上却碧波万顷,马、牛、羊群点缀其中。微风吹来,会使人产生返璞归真、如入梦境的感觉。地形平坦、水草丰美、蜚声中外的远东第一大牧场──山丹军马场也建在这里。无限风光在沿途,227也被誉为最美国道,一路随走随停,随便一拍就是大片;祁连”是古匈奴语,意为“天山”,是青海北部的天然屏障,古有“青海北大门”之称,丝绸之路南线经于此。祁连雪山纵横、物种丰富、自然风光秀美,是迄今世界上原始生态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h3> <h3>后記:六天驱车2400多公里,青甘大环线之行结束了,这是一条绝美线路,集苍茫、野性、深沉、温婉、柔情于一身。<br></h3><h3>那里孤独、浩渺、野蛮、荒凉,一片沉寂却又生机勃勃。看似无法兼容的美丽,却都真真实实地汇聚于这片土地之上。</h3><h3>因为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所以很久以前就想要去一探那里的极致美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覆盖了大西北最经典的美景,这就是有人说人生中一定要去大西北旅行一次的原因。</h3><h3>去一次大西北环线就等于去了十次旅行。这一路,我们途经了8种地形:丹霞、雅丹、山地、沙漠、绿洲、盆地、草原、戈壁;</h3><h3>这一路,我们遇见了7种色彩:山青、湖蓝、草绿、雪山白、雅丹红、油菜花金、大漠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