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纪行(四):为爱带盐

田园牧歌

<h3>  很早以前,曾在一篇小说中读过这样一句话:“不到北京,不知道官有多少;不到深圳,不知道钱有多少;不到青藏,不知道路有多长。”</h3><h3> 这次到青海,切实感受到了“路有多长”。</h3><h3> 参观塔尔寺后,就在湟中县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5点,我们就急匆匆出发,前往被称之为“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h3><h3> 一路上,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看不到尽头的路,很少见到人烟,更少见到牛羊,路上的车辆也很少。直到中午1点多,我们才到了茶卡盐湖。</h3><h3> </h3> <h3> 茶卡盐湖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h3><h3> 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也是“青海四大景”之一。</h3><h3> 茶卡盐湖的出名,得益于微博、微信的普及。2014年,几张关于茶卡盐湖的神秘照片流出,通过微博微信的传播,迅速成为网络热点,当年就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h3><h3> 如今,这里已成为旅行者们向往和必来的地方,也是摄影家们摄影的天堂,更是年轻情侣们流连忘返的地方。</h3> <h3>  我们到达茶卡盐湖时,天公不作美,感受不到“天空之境”的曼妙。但丝毫不影响她展示给我们的壮阔——天湖一色、空旷浩瀚。放眼望去,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天空,哪是阴云哪是盐巴,仿佛天上、地上都是如雪的大青盐。</h3><h3> 这里是个实实在在的聚宝盆。在人们数百上千年对雪域高原荒凉的印象里,竟有着这样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赖以生存的宝藏。</h3><h3> 据说,这个盐湖还只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察尔汗盐湖、马海盐湖、昆特依盐湖、茶卡盐湖)中最小的一个,如果盐都开采出来,可以让全国人民吃上70多年 ,而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如果盐都开采出来, 可以让全世界的人民吃上2000多年。</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据介绍 ,茶卡盐湖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结晶盐。所以,在柴达木盆地的盐湖中,这里开采最早。</h3><h3> 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当地的羌族人就已经在这里开采食盐了。而对茶卡盐湖大规模的开采,则是得益于清朝乾隆皇帝的钟爱。</h3><h3> 那时没有牙膏,所以人们都是用盐水漱口清洁牙齿。作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人,乾隆皇帝在漱口用的食盐上有自己独特的喜爱,那就是茶卡盐。</h3><h3> 乾隆皇帝对茶卡盐喜爱到什么程度呢?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不仅漱口必用茶卡盐,而且连菜肴调味也要用茶卡盐。</h3><h3> 有一次因为战乱造成了盐路不通,而宫中茶卡盐又使用完了,御厨就用其它盐替代了茶卡盐。没想到乾隆皇帝在用膳时发现了盐味不对,于是招来御厨,问他用的是什么盐。御厨谎称是茶卡盐,乾隆皇帝大怒差点要了御厨的脑袋。此事之后,乾隆皇帝为了保证皇宫中茶卡盐的供应,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下旨将茶卡盐由民间私采改为官采,并制定了盐律。</h3><h3>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清朝又设立了丹噶尔厅盐局,这标志着茶卡盐湖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今天,茶卡采盐已全部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h3> <h3>  漫步在盐湖岸边,使人不禁浮想联翩。盐,真让人爱之,又让人恨之。因为自古以来,多少兴衰事,多少悲与欢,都与“盐”紧紧相连。</h3><h3> 盐,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人类为了生活,最初在盐渍地上搜集盐霜而获取盐分,以后逐渐发现和懂得了泉盐和池盐的利用。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在人类历史上,为了争夺盐场或盐泉,发生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争。</h3><h3> 5000年前,中华第一战——炎黄阪泉之战就是因为盐。那时,处于黄河流域西北方的炎帝见黄河中游好,便率领部族向东迁徙,这样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就发生了冲突。为了争夺盛产食盐的山西盐池,双方在板泉(今山西解县)打了三次大仗,最后黄帝收服了炎帝,炎帝部落并入了黄帝部落。</h3><h3> 此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也是为了“盐”。当时,黄炎帝部落东迁至河北平原西部,与从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向西发展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在涿鹿进行了一场天昏地暗的战争,最后蚩尤部落战败。</h3><h3> 涿鹿之战不仅使黄帝捍卫了盐池的支配权,更为重要的,使炎黄部落战胜蚩尤所统领的九黎族的大部分,得到了初步的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h3><h3> </h3> <h3>  在远古的中国,天然盐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绝大部分的盐池都分布在西部的雪域高原和大漠戈壁之中,很少被内地各民族所知,而中东部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仅有山西和长江地区有天然盐池盐泉分布。</h3><h3> 我想,如果青藏高原的众多盐湖被发现的早,华夏的发展历史也可能会被改写。</h3><h3> 在当时,食盐对于内地各民族来说,就如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沙特等地的石油一样,谁掌握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h3><h3> 春秋战国时期,三峡地区的天然盐泉一直是各民族争夺的焦点。而位于三峡地区周边的巫咸国、巴国、蜀国、秦国、楚国等经常为盐而勾心斗角,乃至兵戎相见。</h3><h3> 巫咸国、庸国都是因争夺盐泉被楚国灭掉的。后来,秦国越过秦岭,又灭掉了蜀国、巴国。巴蜀灭亡之后,秦楚两国为争夺三峡地区的盐资源继续开战。</h3><h3> 楚国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大国,但最终被秦国灭亡了。最致命的原因,是失去了三峡地区赖以生存的盐泉,以至于内外交困。</h3><h3> 秦统一中国后,东部沿海盐场先后被开发和控制,三峡地区就很少再发生争夺盐的战争。</h3><h3>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咸说历史·为盐而战的民族》就对此进行过详细的讲解。</h3> <h3>  漫长的历史舞台上,许多剧情是会反复上演的。我们也都熟悉李煜的词《虞美人》:</h3><h3>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h3><h3>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可以说,李煜当君主不行,但在诗词方面却很有造诣,是个诗词大家。他的词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人。</h3><h3> 我们熟知李煜和他的词,却很少知道南唐的衰败与灭亡也与盐有关。</h3><h3> 南唐曾一度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势力横跨今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当时,江苏沿海盛产海盐,南唐除本国消费外,还供应临近割据政权,是其经济繁荣的根本保障。在这种经济优势下,南唐还曾吞并了马楚政权,势力达到湖南、福建。</h3><h3> 公元958年,南唐被后周击败,被迫割让了长江以北领土。生死攸关的江苏产盐区丢失,经济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南唐也由此开始衰败。后来,南唐被取代后周的宋朝所灭,而李煜成了赵匡胤的俘虏。</h3><h3> 真是兴也盐、败也盐。“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花落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在开封当俘虏的岁月里,留下了像《浪淘沙》这样诸多伤怀的诗词。</h3> <h3>  就是在近代, “盐”的故事依然上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一手拿枪,一手抓盐,差点把共产党苏区逼入绝境。而苏区军民围绕食盐,又演绎了一幕幕舍生忘死、义薄云天、可歌可泣的壮举……</h3><h3> 电影《闪闪的红星》曾经风靡全国。其中潘冬子巧计送盐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其原型就是那时的一个姑娘——聂槐妆。</h3><h3> 1929年1月底,湘赣国民党军以21个团的重兵攻打井冈山,红五军主力从遂川突向赣南,红四军第32团及宁岗赤卫队掩护着200多伤员,散入深山老林同敌人周旋。敌人在搜剿毫无战果的情况下,便封锁道路,昼夜设岗,欲把红军困死在冰封雪盖的大山里。</h3><h3> 为打破敌人的围堵,毛萍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给红军送盐,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一直送不去。聂槐妆想了个法子,把2斤盐水浸到夹衣里,外面套一件布衫,再挎一只放着薯片、杨梅的竹篮,打扮成走亲戚的样子,躲过了敌人哨兵的搜查。</h3><h3> 就这样,她隔几天送一次,不仅解决了红军伤员洗伤口的问题,而且还让战士们每天能吃上一顿放了盐的野菜汤。</h3><h3> 当她第五次送盐的时候,被巡查的敌人搜身发现了秘密。敌人问她把盐送到哪里去,有多少躲藏的红军,要她带路去找。</h3><h3> 她高昂着头,闭口不答。敌人开始用刑,将她的衣服全部扒光了,再把她吊起来,用皮鞭狠狠地抽,打得她遍体鳞伤、血迹斑斑。随后敌人又用香火去烧她的乳房和下身,百般地对其侮辱。她昏死过去,敌人就用刺骨的冷水把她再浇醒。</h3><h3> 即使这样,她仍坚贞不屈,骂不绝口。最后,她被敌人用刀割下乳头,活活折磨而死,牺牲时英年21岁。</h3> <h3>  为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的“计口售盐”等经济封锁,苏区人民和白区开明商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智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有的用粪桶做成双层,有的打通竹竿的关节,有的用食盐水浸湿衣服,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藏匿食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苏区。办法之多、行动之隐秘令国民党防不胜防。</h3><h3> 同时,苏维埃政府还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自救生产运动,大力推广土制熬盐技术。通过这场全民熬盐运动,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中央苏区的食盐供应压力,还为同样陷入困境的军工生产提供了火药原料,一举两得。</h3><h3> 1933年7~10月,中央苏区的红三军、红七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又先后发动了一场场“夺盐”战役,在福建缴获食盐24万斤,在四川夺取仪陇等大片产盐区,并逼迫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驻闽绥署、19路军与苏维埃政府媾和,解禁经济封锁,向苏区敞开供应食盐等商品。</h3><h3> 军爱民,民拥军,患难之中见真情。正是因为军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齐心协力,苏区终于绝处逢生,险度盐关。</h3> <h3>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不会因为食盐再发生惊心动魄的战事和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庆幸,我们生活在了这样一个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庆幸,我们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h3><h3> 走出盐湖的路上,我就想:现在全国各地为了经济发展,都在一窝蜂的搞旅游开发、建旅游项目,这本身没有错。但要因地而异,因产品而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要把经济高速发展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h3><h3> 盐,毕竟依然关乎国计、关乎民生。盐湖开发成旅游地,确实能显著提升经济收入。就如茶卡盐湖,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就有几万人,但谁能保证,长此以往,盐湖不会被污染?进一步加强管理、防止污染是重中之重。</h3> <h3> </h3><h3><font color="#167efb"> 摄影:田园牧歌</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文字:田园牧歌</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时间:2019年7月于青海乌兰县</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