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回族乡

Goldwalnut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568yhfc?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黄骅金网</a><br></h3> <h3><b><font color="#ff8a00">新村回族乡</font></b></h3><h3>以驻地新村定名,为少数民族回族的乡级政府部门。1984 年,因回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于新村而得名。</h3> <h3><b><font color="#ff8a00">概况</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位于黄骅市城区东南部,东临渤海,南与海兴县接壤,西与羊二庄回族乡毗邻,北与南排河镇接界。乡人民政府驻新村。距市人民政府驻地 45 千米。辖区南北最大距离 14 千米,东西最大距离 12 千米。辖新村、冯家堡、渔沟、狼坨子 4 个村民委员会,有 4 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 83平方千米。总人口 20905 人,其中,男性 12208 人,女性 8697 人。民族涵括汉族、回族。人口密度为 251.87 人 / 平方千米。有初中 2 所,小学 3 所,幼儿园 2 所;有图书馆 4 个,电视台 1 个;有烈士陵园 1 个;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19 个,其中,二级综合医院 1 所、卫生院 1 所、防保站 1个;有公园 2 个。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全乡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主,有生产渔船 425 艘,从事海上捕捞。主要特产有盐、虾、鱼、蟹等。境内有连洼排干、大口河流经入海。有黄骅港。有朔黄、邯黄铁路,朔黄铁路设黄骅港站区、邯黄铁路设渤海(新区)西站和黄骅港区渤海东站;有石黄高速,石黄高速设黄骅港站口;有 307 国道,海防公路,以及南、中、北三条疏港路贯穿。</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b>建立渔民舍作基金会</b></font></h3><h3>1990年,黄骅市制订渔民合作基金实施方案。1992年5月,在新村回族乡和歧口村进行试点。至1994年,渔区各乡镇全部建成渔民合作基金会,严格实行会员代表大会制度,资金管理运营按金融工作的规则办理,投放借款坚持严格的程序和审批制度。1995年,村级渔民合作基金会建立。</h3> <h3>新村乡为黄骅市人口密度最小的乡镇,历年人口统计情况:1986年统计人口数量为5673人,1990年11月统计人口数量为6636人,2000年11月统计人口数量为9689人。</h3> <h3><b><font color="#ff8a00">政区沿革</font></b></h3><h3>1950年建政,归歧口区管理。1961年,归赵家堡公社管辖。1981年3月16日,冯家堡、狼坨子、新村、渔沟四村从赵家堡公社析出,组建新村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新村乡,10月30日改建制为回族乡。1992年12月1日,划归黄骅港开发区代管。</h3> <h3><b><font color="#ff8a00">农转非</font></b></h3><h3>1993年 6 月,新村、狼坨子、渔沟、冯家堡4 村6833名村民办理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h3> <h3><b style=""><font color="#ff8a00">地方盐业企业经营体制</font></b></h3><h3>冯家堡村办盐场,1970年建场,生产面积23000亩,年产原盐15000吨。</h3><h3>新村村办盐场,1981年建场,生产面积8200亩,年产原盐6000吨。</h3><h3>渔沟村办盐场,1988年建场,生产面积10980亩,年产原盐7000亩。</h3><h3>1988年 11月,县盐务局设新村盐政所。1990年 12月,黄骅市盐务管理局始设盐政科。2007年 8 月,新村盐政所更名为刘洪博盐政所,办公地址由新村迁至刘洪博村。</h3><h3>2003年年底,根据国家经贸委关于“2003年淘汰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吨以下的北方海盐生产装置”通知要求,盐业企业合并重组,为新组建的盐业公司(场)颁发“制盐许可证”。冯家堡、赵家堡、大辛堡、小辛堡、关家堡、李家堡、前徐、后徐、前范、辛立灶、张巨河、季家堡、新村13个村办盐场和南排河镇办盐场共14个工区合并组成黄骅市晶鑫盐业有限公司。新组建公司中,原各小盐场的产权及隶属关系不变,自主经营。黄骅市晶鑫盐业有限公司所产原盐,按照省盐务局下达到黄骅市盐务局的销售计划,由市盐务局统一销售或授权销售。1996年前,全市地方盐业生产、运销、货款结算由市盐务局统一管理,并统管全市境内的盐政管理工作。1996年后,全市放开部分工业盐市场,各企业开始自销原盐,国家对食盐仍实行专营。</h3> <h3><b><font color="#ff8a00">驻防部队(单位)</font></b></h3><h3>北京军区黄骅高炮靶场2003年 5 月 1 日撤。</h3><h3>1986年,黄骅县公安局人民武装警察边防大队(简称黄骅县公安边防大队)辖歧口、赵家堡、冯家堡、李家堡、徐家堡5 个公安边防派出所。1989年,黄骅县公安边防大队改称黄骅市公安边防大队。2000年 4 月,冯家堡公安边防派出所划归武警沧州市边防支队直接管辖。</h3> <h3><b><font color="#ff8a00">黄骅渔鼓</font></b></h3><h3>黄骅渔鼓发祥于冯家堡村,初为渔民自娱自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据老艺人回忆及《沧州戏曲春秋》记载,黄骅渔鼓最早的演出记录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故其形成时间不晚于此。相传由一位流落于境内渔村的外乡渔鼓艺人所传,后汲取当地民间歌曲的营养和精华,不断丰富完善,演变为节奏明快、曲调舒畅,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独特曲种。第一代艺人王起彬等在济南街头的演出深受欢迎,留有“小渔鼓顶大戏”的佳话。黄骅渔鼓是一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说唱形式以群体坐唱为主,也有单人唱和双人唱的。音乐节奏节拍变化十分灵活,4/4和3/4 的拍节交替出现,音乐极富特性。其板式包含〔散板〕〔慢板〕〔平板〕〔数板〕等,曲牌有〔耍孩儿〕〔三拔气〕等,兼有〔韵白〕〔边白〕〔上场引子〕〔上场诗〕等。黄骅渔鼓作为渔鼓道情类的一个曲种,有其独立艺术品格,有别于省内其他地方同类曲种。且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河南卷》比对,未有音乐形态相类者。黄骅渔鼓的演唱书目丰富而少有与其他曲种相重者,从演唱曲艺文学的角度讲,有独到的艺术价值。其《南游》《北游》《东游》《西游》等曲目,为其他曲种所未有。由于老艺人相继去世,传承者较少,能完整演唱黄骅渔鼓词曲的年轻人已凤毛麟角。2006年,黄骅渔鼓列入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村回族乡杨宝山成为黄骅渔鼓的代表性传承人。</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utv24e?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崛起的黄骅港</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6i51gu4?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从地球上抹去的村庄</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df5hixm?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新时代新视界新沧海</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bxwls57?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渤海新区乡镇(园区)村庄名录</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