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交通五支队(原解放军第161团)建设发展掠影(1964——2012年)

北斗七星

<p class="ql-block"> (资料/制作/陈邦贤)</p> <p class="ql-block">《长路当歌》画册于2012年编辑出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编委人员名单:</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委会:夏胜斌、王长青、王玉安、闫文章、何俊强、魏建波、陈顺先、刘 凯、辛志伟、郭林涛、石 虎、程本旭等</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辛志伟</p><p class="ql-block">编 辑:李忠奎 平晋恩 唐明琦等</p><p class="ql-block">主摄影:陈邦贤等</p> <h3>信念像雪松一样坚定,</h3><h3>追求像白杨一样坚贞,</h3><h3>品格像红柳一样坚忍,</h3><h3>意志像胡杨一样坚强。</h3> <h3>筑路英雄不畏艰,</h3><h3>壮志啸傲万山巅。</h3><h3>跨峡洞浮千嶂冷,</h3><h3>涉滩桥横九霄悬。</h3><h3>披星戴月夜又昼,</h3><h3>餐风饮雪苦与难。</h3><h3>为有奉献多慷慨,</h3><h3>彩笔盛世绘新篇。</h3> <h1><b style="font-size:22px;"> 前 言</b></h1><p class="ql-block"> 2012年,武警交通部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p><p class="ql-block"> 回眸武警交通第五支队走过的近50年的历程,广大官兵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祖国交通事业的振兴和西部经济的腾飞,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兴交通、固国防,架彩虹、织经纬,筑就了座座不朽的丰碑,装点了伟大祖国的万里河山!</p><p class="ql-block"> 站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我整理出版这本图文并茂的画册,旨在全面回顾武警交通第五支队的发展历程,激励官兵奋发进取精神,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在新的起点上,以宣传画册这个生动教材为载体,再接再励、与时俱进,以更加优异成绩向上级党委、首长汇报,推动部队顺利转变转型,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p><p class="ql-block"> 衷心希望通过本画册的整理出版,为我们部队光辉战斗历程提供珍贵史料,真实记录我部官兵艰苦征战的历史足迹,弘扬我部献身国防和交通事业的精神风貌,激励官兵奋发向上的斗志,进一步激发官兵转型期开拓创新、勇于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谨以此画册,献给曾热情关心支持部队建设的各级首长,献给一向热情关心支持我部建设的各级党、政领导,献给曾为部队建设作出无私奉献的几代官兵,献给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的战友们!</p> <h1><b style="font-size:22px;"> 致 辞</b></h1><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武警交通第五支队风雨兼程,走过了近五十个年头。关山重重险,征途处处难。近五十年来,广大官兵坚定执着勇于奉献,从渤海之滨到沙漠戈壁,从长江峡畔到西南边陲,从青山绿水云贵高原到冰封雪裹的昆仑之巅,广大官兵挥洒血汗,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诗篇,用热血和汗水弹奏出祖国建设史上极为壮丽的乐章,在祖国大地上留下了座座不朽的丰碑。伴随着中华大地的发展进步,历代官兵踏着坚实的步伐随部队走过艰难岁月春秋。先后有57名同志血洒边疆,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180多名官兵负伤致残,15人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金、银、铜质奖章,3名同志作为英模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曾经轰动一时的小说《天山深处的大兵》和电影《天山行》就是部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真实写照。为表彰部队官兵的功绩,1989年8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拨款30万元修建了和布公路纪念碑,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亲笔题写碑文:筑路英雄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边疆人民的心中。支队也多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先进党委”、“三无”单位等。</p><p class="ql-block"> 回顾近五十年的拼搏历程,期间有历尽重重困难的艰辛,更有收获累累硕果的喜悦。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武警交通指挥部、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党委首长和地方党委政府、各级交通部门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那些曾经和正在为部队建设呕心沥血、英勇战斗、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的新老官兵们。在此,我们谨向关怀、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各级首长、同志们以及与我们友情合作的各界新老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p><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光荣属于过去,未来靠我们去创造。站在部队转变转型历史起点上,支队党委将继续带领全体官兵大力弘扬我军优良传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践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以使命任务和现代化建设为牵引,着眼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转变部队建设发展方式,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科学的态度、主动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足本职,高标准实现平稳过渡和“两个确保”,为部队长远发展积蓄力量、打好基础,在新时期新阶段再建新功。</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历 史 沿 革</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支队简介)</span></h1><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在天津市东郊军粮城,驻天津的六十六军一九六师抽出干部、战士骨干300余人,组建了北京军区第五工区建筑一六一团,这标志着支队的正式诞生。</p><p class="ql-block"> 组建近五十年来,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解放军到武警部队,由公安部、交通部等多重领导到转隶武警总部等隶属调整。几经转隶,一九八五年一月改编为武警交通第五支队,隶属于武警交通第二总队。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部队2009年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2011年12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国发〔2011〕43号文件,部队职能任务和保障体制进行了转变转型。</p><p class="ql-block"> 组建近五十年来,部队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巍巍昆仑到茫茫乌蒙,鏖战六盘、转战三峡、驻军西安等驻地变迁。在祖国广袤大地上,栉风沐雨,战严寒,斗酷暑,历尽磨难,,征服“死人崖”,鏖战“老虎口”,突破“飞线”,以顽强的毅志、过硬的作风,传承了“天山精神”、“三特别精神”!圆满完成了施工生产、执勤保通和应急抢险等各项任务,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谱写了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组建近五十年来,部队由单纯完成急、难、险、重的指令性任务到通过市场竞争承揽工程,先后经历了堆山造湖、修筑攻事等国防工程、天安门执勤、国(边)防公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能源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等任务转换。广大官兵坚持科技创新、质量创优,科学施工、精细管理,狠抓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施工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铸造精品工程,争创“交通品牌”,争当行业排头兵。</p><p class="ql-block"> 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的磨练,如今,部队正规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支队已经成为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作风过硬的专业化队伍。当前,部队正按照上级党委首长的指示要求,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打造应急救援“国家队”!</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光 辉 历 程</b></h1><p class="ql-block"> 回顾历史,我们壮怀激烈。随着历史年轮的翻转,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壮大,我们历经风雨。在巩固国防中,我们砌石造山、修建工事、保卫天安门。虽没有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的悲壮场面,但在没有硝烟的特殊战场里展现出了一幅不畏艰辛、敢打硬拼、同甘共苦、斗志昂扬的恢宏场面!在施工生产中,我们勇闯生命禁区,智斗沙漠戈壁,决战雪域天险,拼搏红土高原,修起了一条条公路,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打通了一道道隧道,用忠诚填词,拼搏谱曲,科技创新作主旋律,唱响了一曲祖国经济腾飞之歌!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深化内部改革,努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产值效益逐年提高,部队经济实力迅速增长,部队的全面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光荣任务。</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渤海之滨 诞生成长</b></h1><p class="ql-block">——北京军区第五工区建筑第161团时期(1964年12月-1970年6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4年12月,驻天津的66军196师抽出干部战士骨干300余人,由刘立根担任团长,董江虎担任政委,组成了北京军区第五工区建筑161 团(代号4745部队),团部设在天津市东郊军粮城。161团组建后,1964年12月即到湖北省孝感地区所属的武昌、云梦、黄陂、应山等四县接新兵共23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969年1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部队调整改编扩编的决定,161团归北京工程兵兵部领导,由66 军代管。</p><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全团进驻北戴河,配合海军北海舰队秦皇岛水警区执行“1125”坑道工程施工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鏖战勃海——首战初告捷</b></p><p class="ql-block"> 为有效防御和防止帝国主义从渤海湾入侵,部队组建后,经过短期的整编,于1964年12月开赴渤海湾,迅速投入到堆山设防的海防工程建设——渤海湾人工堆山造湖。因材料匮乏,交通不便,需自行修筑2.6公里长的铁路和2.5公里长的公路运输线。全团2600余人兵分三路:一路采掘石料,一路往返运输,一路砌石造山。经过三年多的艰苦鏖战,在平坦的海滩上砌起一座座高40米,宽25米,长500米的人工山,一座座人工山象守卫祖国海疆的勇士,巍然耸立在渤海之滨。</p> <h1><b style="font-size:22px;"> 修筑工事 一心为国防</b></h1><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撕毁合同,执行经济封锁,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自力更生,抵制外来侵略,加强战略部署和防御工事建设。161团先后担负北京通县一号山堆山设防工程、天津外围七号山堆山防御工程、天津通讯枢纽工程等多项繁重而艰巨的军事设施建设任务。</p><p class="ql-block"> 1970年,全团进驻北戴河,配合海军北海舰队秦皇岛水警区执行“1125”工程坑道施工任务。全团采用大兵团作战方式,严格按技术标准施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累计完成土石方128003立方米, 浇砼31121.4立方米。在工事伪装和炮台设置的施工中,161团的官兵们不畏艰辛、敢打硬拼、勇于奉献、斗志昂扬,被誉为“政治上信得过、施工上拿得下、军事上冲得出”的过硬部队,为祖国国防海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警卫执勤 保卫天安门</b></h1><p class="ql-block"> 1967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161团6个连队和机关干部、战士共765人,奉命执行北京天安门广场警卫任务。10月1日国庆节,八个连队和机关干部、战士共916人在北京参加了国庆游行,受到毛主席检阅。</p><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1日,抽调150人担负北京天安门广场执勤任务,同年10月1日,又抽调四个连队和团机关干部战士545人去天安门广场执行警卫任务。</p> <h1><b style="font-size:22px;"> 转战宜昌 搞活天山</b></h1><p class="ql-block">——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161团时期(1970年7月-1976年11月)</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天 山 精 神</b></h1><p class="ql-block"> 信念像雪松一样坚定,追求像白杨一样坚贞,品格像红柳一样坚忍,毅志像胡杨一样坚强。</p> <h1><b style="font-size:22px;"> 转战宜昌 筑路立新功</b></h1><p class="ql-block"> 1971年12月-1974年5月, 部队奉命转场湖北宜昌,配属国务院二机部执行建“827”附属工程——西陵峡干沟子大桥和天柱山场地公路隧道的任务。大桥为扇形拱桥,单孔跨径为90米,高度为98米,工程艰巨而危险。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于1974年3月打通了530米长的场地公路隧道,架起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波壁式干沟子大桥,经检查验收,技术质量等级名列全国第三。</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开赴天山 苦战独库路</b></h1><p class="ql-block"> 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指示,1974年5月,161团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速天山国防公路建设的命令》开赴天山,担负“07042”天山独(山子)库(车)国防公路施工任务。天山十年,112团全体官兵在人迹罕至的冰达坂打通了当时我国第一条海拔3000米以上,距离最长的高山公路隧道——铁力买提隧道,建成了天山公路最长的大桥——铁力买提隧道北口大桥,施工质量经交通部验收,全部达到优良标准。</p><p class="ql-block"> 在天山筑路十年间,161团共有34名官兵光荣牺牲,100多名官兵负伤致残,七连荣立集体二等功,并被工程兵兵办授予“拖不垮、砸不烂的硬骨头连队”。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于1984年1月竣工通车,为“开发新疆、搞活天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为造福边疆人民和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青春。</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天山独库公路简介</b></h1><p class="ql-block"> 天山独库公路(又称天山公路、“07042”工程)北起“石油之城”独山子,南抵龟兹在国库车,全长562公里,纵贯天山南北。沿线山高谷深,闷峰林立,穿越哈希勒根、玉希莫勒盖、拉尔墩、铁力买提等4个海拔3000米以上、常年积雪的冰达坂和5条险恶的河流,200多公里路段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其中有10多处“飞线”路段共计80多公里。它的建成,不仅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天山故事:从北疆独山子到南疆库车的路段,有200多公里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出来的,这悬崖绝壁上接云天,下临深涧,危险异常,施工难度大。1976年, 我部七连承担突破六百五十米“飞线”的任务。面对这道天险,连长杨晓海和几名战士,腰系小包炸药,沿着坡度较小的斜面向上爬,从侧面接近坡度90左右的绝壁,然后抠着石缝,象壁虎一样绝壁中移动,在距离地面一百五十多米的地方,找到立足点,打进钢钎,系上保险绳,人便象打秋千似的在绝壁上打眼放炮,凿出尺把宽的羊肠小道,沿着这些羊肠小道开导洞,导洞高不过一米,深达一二十米,人只好跪着、斜躺着打眼,爬着出碴和搞“回填”。小爆破后,烟尘弥漫,为抢进度、争时间,未等烟排完,一个个争着爬进去。</span></p> <p class="ql-block">往往打成一个导洞总有人在洞内昏倒,战友们把他们连携带拖地弄到洞外,苏醒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又冲了进去。高山空气稀薄,导洞打进七八米,灯就不着了,他们就摸黑作业,就这样艰难地奋战了120天,完成小导洞72道,全长1150米,还用人背肩扛,把砂子、石头、水泥运上“飞线”,砌成了3500米挡墙,胜利完成了“飞线”筑路的艰巨任务。在这次突破“飞线”任务,七连原连长杨晓海、指导员李善国和三名战士英勇献身,如果我们现在驱车行驶到那里时,还可看见二三百米高的大断壁上,仍然插着当年用的钢钎,那绑在钢钎上的安全绳仍在随风飘荡,望着这些难以回收的物资,不难想到我部当年奋战“飞线”的艰难岁月。突破“飞线”不易,战胜雪崩艰险,凿通达板更难。“达板”蒙古语的意思是“冰雪簇拥的高山”。独库公路穿越三个海拨3500米以上的冰峰雪山,最南面的叫铁力买提,意思是“高不可攀”。</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开凿铁力买提的隧道任务交给我部一营和三营。初到冰峰雪山,半数以上的人高山反应厉害,强烈的雪山紫外线照得脸上起水泡、脱皮,有不少患雪盲症,还时常刮起凛冽的大风,脸上黑一块、紫一块、嘴唇都裂了几道口子,上山半个月,人均体重下降5公斤。然而全体干战,没有一个退缩,人人争着抢着干。一连在掘进中还时常遇到“冰夹石”─冰、风化石和泥土混合物,机械打眼放炮水就融化,泥沙横流,石头塌落,怎么办?困难磨炼人的意志,大家动脑筋、想办法、边掘进边支撑。即使如此,塌方仍时有发生,在一个班八小时竟塌了106次,全连180多人,在施工中只有15人未挨过砸。我们一营和三营的干战们,日复一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终于拿下了铁力买提隧道。在天山的险恶环境和风雪高原的十年艰苦生活中,一连、七连、十二连只是反映我部施工的一个小片段,而在当时其艰险程度,是我们难以体会的,正是因为他们冒着随时有都可能丧生的严竣考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凯歌,它将激励我们年轻一代的工程兵们踩着英雄的足迹为祖国为人民再立新功!</p> <h1><b style="font-size:22px;">  重返天山 续写新辉煌</b></h1><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五支队中标平均海拔3300米以上的国道217线改扩建工程,我们重返天山,支队仍然担负30多年前那拉提至库如力段的施工。</p> <p class="ql-block">  天山依旧,部队的装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当年的手提肩扛到现在的全机械化施工,我们在征服天山的过程中效率更高、时间更短,广大官兵又一次用实际行动续写“天山精神”。</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挥师昆仑 天堑通途</b></h1><p class="ql-block">——基建工程兵第112团时期(1976年12月-1984年12月)</p><p class="ql-block"> 1976年12月,遵照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关于压缩军队员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指示精神,我部由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第161团改为基建工程兵第112大队(1980年8月改为112团),隶属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原四工区),继续担负天山独库公路建设任务。</p><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12日开始担负和(田)布(雅)公路的修筑。和田,地处祖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区。解放后,尽管在农业生产和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但燃料能源奇缺,严重阻碍了和田地区的发展。在距离和田仅120公里的昆仑山腹地——布雅,却蕴藏着上千亿吨的优质煤炭资源。多少年来,和田人民都期盼着能够打通昆仑山脉,早日开发布雅煤矿,促进和田大发展。和布公路的建成,对进一步开发布雅煤矿创造良好的运输条件,结束和田人民长期以来以戈壁红柳为薪的历史,对保证和田地区能源供给,对于和田地区振兴工农业发展,繁荣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挺进昆仑 和布留美名</b></h1><p class="ql-block"> 1984年1月-1988年7月, 天山独库公路竣工后,部队又挥师南下挺进昆仑山,担负修建和(田)布(雅)公路重任。和布公路自1969年起曾三次上马,又因环境恶劣三次下马,1984年元月,这一重任落在了112大队官兵的肩上。广大官兵迎难而上,战严寒、斗酷暑,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突破“飞线”,征服“死人崖”,于1988年7月完成了和布公路的施工任务。为开辟昆仑坦途,14名战友血洒昆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35名官兵受伤致残,15人分别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金、银、铜质奖。1989年8月,自治区拨专款30多万元修建了和布公路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亲笔题写了碑文:筑路英雄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边疆人民的心中。</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归建武警 发展壮大</b></h1><p class="ql-block">——武警交通第五支队时期(1985年1月-至今)</p><p class="ql-block"> 1985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84)73、120号文件规定,我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112团”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第二总队五支队”,列入武警序列,受公安部和交通部双重领导。1999年2月10日,部队转隶武警总部。2009年7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2012年1月1日,国发43号文件精神,部队完善管理体制,实行转变转型。部队归建武警后,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加强部队正规化、革命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施工部队。部队按《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抓建,加强正规化建设,遂行多样化任务,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部队迈向了新的台阶。</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市场 争当排头兵</b></h1><p class="ql-block"> 步入市场经济后,支队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工商局注册建筑企业,属于国有性质,并被建设部批准为二级施工企业。部队始终坚持“以路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方针,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修建国(边)防公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能源工程为主,向电站、固定目标执勤等领域拓展。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我部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部队优势,积极投身于西部建设热潮。先后担负了新疆大山口水电站、国道314线赛马段、马桑段、小草湖高速公路、和库高速公路、那库高速公路、库阿高速公路、国道312线六盘山隧道和祁家大山隧道、云南楚大高速公路、玉元高速公路、昆石高速公路、大保高速公路、大丽高速公路、保腾高速公路、昆武高速公路、山西晋阳隧道,陕西国道108线秦岭隧道、国道312线资峪岭隧道、姜眉公路、机场高速、西汉高速、西铜高速等100多个工程施工任务。在遂行多样化任务中,支队坚持科技创新、质量创优,科学施工、精细管理,狠抓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施工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铸造精品工程,争创“交通品牌”,争当行业排头兵。2004年10月支队被交通部、建设部等国家八部委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先后有多项工程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优质工程一等奖”。</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决战大山口</b></h1><p class="ql-block"> 1985年6月1日,支队第一次通过招投标方式承接了新疆和静县大山口水电站的施工任务,是支队由公路施工转变为水电站施工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我部走向市场经济谋求生存发展的第一次考验。1986年12月15日,大山口水电站实际河水截流一次性成功。大山口水电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境、开都河中游干流上,距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州府库尔勒市120km。大山口水电站的任务为发电,电站装机容量8万kW,保证出力1.78万kW,年发电量3.1亿kW·h,承担巴音格楞州及铁门关系统的调峰、调频及事故备用任务。该电站主要建筑物按二等工程设计。枢纽由混凝土重力拱坝、导流兼泄洪隧洞、升压变电站、引水系统及左岸地面厂房组成。按初步设计成果,大坝为定圆心等半径拱坝,最大坝高71m,最大底宽25m,厚高比为0.352。左、右岸为混凝土重力坝副坝。坝顶中央设7孔敞开溢流式表孔,每孔净宽10m。偏右岸表孔旁设一孔口尺寸4×4m的底孔,底板高程1365m,不参加泄洪。导流泄洪洞洞身长约413.8m,衬砌内径9m,进口底板高程1355m,出口底板高程1351m,均采用挑流式消能。引水式发电厂房布置在左岸,明渠至进水口段155.4m,洞身段长约312.7m,衬砌内径8m,不设调压井。厂房为地面式,内装4台单机容量2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 大山口水电站对外交通采用公路。施工导流采用全年隧洞导流方案。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695m3/s。</p> <h1><b style="font-size:22px;"> 鏖 战 六 盘 </b></h1><h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span></h1><p class="ql-block"> 国道312线是内地通往西北的公路主干线,六盘山工程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六盘山地段坡徒弯急,有28个盘山绕岭危险异常的急转弯,遇雨雪雾大,行车艰难、易滑、堵车较严重。它的建成可减少行车时间45分钟,每年可给国家减少经济损失近亿元,对西北经济的发展和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隧道及接引线工程中累计完成:路基土石方760667立方米;涵洞743.5米/32道;中桥69.75米/1座;沥青路面67160平方米;防排水工程16090.5立方米,洞门2座,变电所468.85平方/2幢 , 完成总投资13700万元。六盘山隧道在交工时被评为优良工程。1991年4月至1996年5月,支队参建了西北最大公路隧道——六盘山隧道,山体为白垩纪页岩、砂岩构成,共计十个断层,当时被称为西北最长、难度最大的隧道之一。隧道进洞一半时发生特大涌水和塌方,惊动了北京和交通部,震惊了西北五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摇着头,发出“我打了半辈子隧道还没见过这么糟糕的地质”的感慨!支队28名党员组成的敢死队经过一个星期奋战,终于制服涌水和大规模塌方,为宁夏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p> <h1><b style="font-size:22px;"> 转 战 三 秦</b></h1><p class="ql-block">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我部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部队优势,积极投身于西部建设热潮。并将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作为我们的主战场,先后参与多项工程建设任务,广大官兵把陕西作为第二故乡,用青春和汗水为建设美好三秦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7年12月,支队机关从宁夏固原迁至陕西省西安市,陆续承担了国道108线秦岭隧道、国道312线资峪岭隧道、姜眉公路、咸阳国际机场高速、西汉高速、凤永高速、商丹高速、商漫高速、十天高速、西铜高速、青兰高速、安平高速等国家“五纵七横”公路网陕西境内的20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担负了秦岭隧道执勤任务。</p> <h1><b style="font-size:22px;"> 亮 剑 秦 岭 </b></h1><p class="ql-block"> 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8条西部开发大通道之一,是纵贯我国南北的一条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的干线公路,柞水至小河段是其中的重要路段之一,是陕西省公路规划网“米”字形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陕南和关中及陕北三大经济区域,沟通陕西省南、中、北的重要通道。该线路全长71.06公里,穿越地形复杂、地质多变的秦岭山脉,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在得知柞小高速公路上马的消息后,五支队主动请战,前期参加路基土建工程建设,多次受到业主表彰,这次又凭借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工程业绩,通过市场竞争,再次担负起路面施工任务。这是筑路兵的责任和荣耀。</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建 功 关 中 </b></h1><p class="ql-block"> 西安至铜川第二通道高速公路是陕西省“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贯全省南北中轴线上的重要路段,沟通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经济区,穿越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革命圣地延安、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又一快速通道。支队担负了12公里的路基及桥梁施工任务,其中长2376米的泾河特大桥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60余名官兵严格按照进场之初提出的建设 “红色旅游路、科技环保路、文明政治路”的目标,规范工程质量进度和工艺,为陕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征战陕北 </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榆林至绥德高速公路N12合同段,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米脂、绥德两县境内,全长11.919公里。主要工程量为:隧道2座,全长2638米(单洞),大桥、特大桥6座、中桥6座、小桥4座、通道10座,涵洞36道,互通立交桥一座,服务区一处,路基填方147万方,挖方20万方。是榆绥高速全线工程量最大、线路最长的一个标段,工期紧,任务重。合同段总投资约4.05亿元。工期自今年3月3日(业主下达开工令之日)起,总工期15个月。加之合同段跨两县、十七个自然村,不仅外部环境复杂,而且点多、面广、线长,构造物多,施工生产的难度超乎想象。“安全、优质、快速”完成榆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是我们参建官兵最大的心愿和追求的目标。</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奋 战 云 南</b></h1><p class="ql-block"> 红土高原织经纬 乌蒙山间筑坦途横断山、哀牢山、乌蒙山……在云南境内,山区占了全省面积94%左右,绵延的大山给彩云之南这片神奇土地带来丰富旅游资源同时,也阻碍了她与外部世界的联络,使其成为全国交通大动脉的末梢。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支队先后投身昆石、玉元、安楚、昭待、保腾、水麻、武昆、龙瑞等20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官兵们用忠诚和智慧、汗水和青春在红土高原上编织经纬织,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筑入了长路,筑入了彩云之南的崇山峻岭,为云南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描绘了浓重而精彩的画卷。</p> <h1><b style="font-size:22px;"> 玉 元 公 路</b></h1><p class="ql-block"> 1997年5月,支队组建的云南玉元项目部担负国道213线玉溪至元江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第3-2合同段施工任务。本合同段起点K121+100,终点K127+986.61,全长6.88661公里,位于云南省峨山县境内,为山岭重丘区汽车专用一级公路,路基宽21.5米,路面为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由云南玉元公路建设指挥部筹建,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云南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监理。设计交通流量为8000辆/昼夜,桥梁设计荷载汽-20,挂-120,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烈度8度。全线大部分位于山岭重丘区,为彝族聚积区,高填深挖比较普遍,且主干线基本沿练江河谷布设,因此主线有八座中桥跨练江。练江为季节性河流,且四季不涸,常年流水,每年受6-9月雨季影响较严重,施工难度大。施工期间对桥梁、挡墙等部分工程先后进行了变更(完善)设计,因施工在先,设计优化在后,给施工造成很大影响。玉元高速公路是继昆明至玉溪之后省重点项目工程,是国道213线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贯通滇南边疆进而打通东南亚通道,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大动脉,对发展东南亚国家贸易往来,巩固边防起着重要作用。2001年被指挥部评为优质工程,2002年被云南省交通厅和云南省建筑业协会评为“云南省优质工程一等奖”,2003年被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评为“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水 麻 高 速</b></h1><p class="ql-block"> 水麻高速公路被称为云南北大门,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让乌蒙山区人民搭上经济发展“快车道”。水(水富)麻(麻柳湾)高速公路全长135公里,穿越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滇东北乌蒙山脉北部斜坡地带,地形异常复杂。作为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云南境内的第一段,这条路堪称云南省“三纵三横”公路网组成部分的关键地段。?当年,蜀郡太守李冰积薪烧岩开凿“五尺僰道”(僰:古时对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某一少数民族的称谓),志在打通中原内地到云南的通道,然而仅仅五尺的道宽却只能记载两千多年来出川入滇的艰辛。如今,在武警交通部队官兵和其他建设者们共同努力下,并行于“五尺僰道”旁的水麻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乌蒙天堑变通途,昆明和成都两地实现朝发夕至,闭塞的乌蒙迎来了开放的坦途。</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大 丽 高 速</b></h1><p class="ql-block"> 大丽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干线“杭瑞高速(G56)”的联络线,被称为云南公路建设史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公路。五支队承担的长3735米4匝道枢纽互通式风仪立交桥是大丽高速公路起点,其中3条匝道跨越楚(雄)大(理)高速公路和广(通)大(理)铁路,施工难度大,制约条件多,工期要求紧,是全线的“瓶颈”。古人曾以“等闲不敢回头望,深不见底足趑趄”的诗句描绘滇藏传奇的 “茶马古道”。如今,为打通第一条通往藏区高速公路,武警交通五支队120余名官兵于2010年3月集结著名的大理古城,担负起大(理)丽(江)高速公路的施工任务,倾力打造这条现代化的新时期滇藏 “茶马古道”。曾经,古老的“茶马古道”穿越滇、川、藏,串起昆明、大理、丽江、拉萨到达印度、西亚及红海沿岸,留下了久远的交通传奇;如今第一条通往藏区的高速路在交通五支队官兵和其它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下,蜿蜒穿行于苍茫横断山脉间不断向前。</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养护执勤 三峡铸警魂</b></h1><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p> <h1><b style="font-size:22px;"> 三 峡 第 一 哨</b></h1><p class="ql-block"> 1994年元月,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后,支队从新疆抽调一个中队进驻宜昌。为便于管理,组建了宜昌指挥所,承担了三峡工程右岸白庙子场平、高枫公路、杨家坪码头、坝前升船机护坡工程等附属工程建设任务。2002年改为二大队,主要担负 “三桥两路一码头”养护保通、路政执勤、安全检测等任务。部队以良好的形象,过硬的作风赢得了“三峡第一哨”的赞誉。2008年,随着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临近尾声,三峡集团又把二大队列为三峡坝区道路应急抢险救援大队留守三峡。继三峡之后,支队进一步加强与三峡集团的合作,先后承担了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四座梯级电站进场公路、专用公路执勤保通和附属工程建设等任务,为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提供了有利条件。</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溪洛渡水电站</b></h1><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段,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电站。 该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下游四个巨型水电站中最大的一个,上游为白鹤滩水电站,下邻向家坝水电站。电站主要供电华东、华中地区,兼顾川、滇两省用电需要,是金沙江“西电东送”距离最近的骨干电源之一,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也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部队于2003年6月进驻该电站,主要担负电站专用公路、场内道路的执勤保通等任务。</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向家坝水电站</b></h1><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水富县(右岸)和四川省宜宾县(左岸)境内金沙江下游,是金沙江水电基地最后一级水电站,左右岸分别安装4台80万千瓦机组,装机规模仅次于三峡、溪洛渡水电站,目前为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电站装机容量640万kW,向家坝加上1386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其总发电量约大于三峡水电站,是“西电东送”中路通道的骨干电源项目。部队于2004年进驻,担负场内公路桥梁的执勤保通等任务。</p> <h1><b style="font-size:22px;"> 白鹤滩水电站</b></h1><p class="ql-block"> 位于云南省巧家县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上游与乌东德梯级电站相接,下游尾水与溪洛渡梯级电站相连,是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口~宜宾)河段4个梯级开发的第二级,距宁南县城75公里。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航运、灌溉等综合效益。工程筹建期3年零6个月,总工期12年,静态投资424.6亿,动态投资567.7亿。部队于2009年进驻,担负进场公路的施工和执勤保通等任务。</p> <h1><b style="font-size:22px;"> 乌东德水电站</b></h1><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会东县和云南省禄劝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道上,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下游河段四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的第一个梯级,上距观音岩水电站253km,下距白鹤滩水电站180km。电站枢纽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水建筑物及左右岸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最大坝高265m,地下电站厂房位于左右两岸,各安装6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2.5万千瓦。部队于2010年进驻,担负进场公路的施工和执勤保通等任务。</p> <p class="ql-block">武警交通第五支队官兵个个都是国家应急救援突击队队员</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应急救援 打造国家队</b></h1><p class="ql-block"> 2009年7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我部主要担负陕西省及周边地区应急救援任务。2009年以来,支队紧紧围绕建设一支能力过硬、装备先进、指挥顺畅、反应迅速、作风顽强、救援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立足新起点、着眼新任务、履行新使命,突出抓人才、科学配装备、全面练技能,加快推进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先后组建了应急二、三、七、十三中队,在应急救援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圆满完成了陕西西汉高速公路发生“8.20”泥石流灾害、西南地区抗旱、云南巧家县洪灾、新疆库车“7.29”洪灾等抢险救灾行动,充分展示了部队快速反应、应急救援能力,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赞扬,总部首长办公会表扬,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解放军报等多家媒体报道。</p> <h1><b style="font-size:22px;"> 西汉高速公路抢险</b></h1><p class="ql-block"> 2009年8月23日,陕西省西汉高速公路宁陕境内132公里处因特大暴雨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西汉高速双向交通中断,五支队官兵主动请缨,参与到抢险救灾中,主要负责熊家梁2号隧道与田坝隧道间的几百米的范围泥石流清理工作。先后投入兵力35人、挖掘机2台、装载机1台、翻斗车3台、托平车3台、指挥车3台、运兵车2台和保障车2台等人员机械设备,经过官兵连续12个小时的奋战,道路恢复了通车。</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font-size:22px;"> 小河抢险</b></h1><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13日,云南省巧家县小河镇突降暴雨,小河炉房沟水位急骤上涨,引起山洪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造成小河集镇富民街下排房屋冲毁15户,严重受损50余户,9人死亡,36人失踪,43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灾情导致受灾人数达1200余人。五支队派出27名官兵和2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迅速赶赴灾区,在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中,抢险历时40多天,官兵们清理转运土石40万方,爆破巨石10万方,抢通道路20公里,疏通河道1.4公里,修缮损毁桥梁1座。</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天山大营救</b></h1><p class="ql-block"> 2010年7月29日,新疆国道217线那拉提至库如力第四、第五标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暴洪袭击,造成500多名游客和当地600多名群众被困,100多户少数民族群众受灾。路基、桥梁、涵洞、挡墙等被严重冲毁。通往和静、库车的道路被完全切断,大量的建筑材料、物资机械和办公设施被洪水卷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五支队出动官兵60余人、大型机械设备32台(套)冒雨投入抢险战斗,官兵们奋战了三天三夜,出色地完了“7·29”抢险救灾任务。在中央电视台、当地电视台和多家报社进行了转播和刊登,更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的高度赞扬。</p> <h1><b style="font-size:22px;"> 瓦马乡抢险</b></h1><p class="ql-block"> 2010年9月1日22时,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河东大石房村发生特大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共有21户89人受灾,次日上午,灾害造成4人死亡,23人获救,44人失踪。唯一救灾生命线多处塌方,严重影响了抢险人员、物资的通行。五支队派出42名官兵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力抢修,官兵清理土石220方,塌方13处,拓宽临时便道7处,修筑临时排水系统300米,施救陷受困车俩2台,转载运输鹅卵石400余方进行翻浆路基换填,确保了参与救灾车俩、人员和物资的顺利通行。</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四川宁南“6·28”抢险</b></h1><p class="ql-block"> 6月28日2时许,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白鹤滩镇骤降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3人死亡、38人失踪,金沙江沿岸道路中断、河道堵塞。四大队白鹤滩项目部高度警觉,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组织人员装备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域,成功避险。灾情发生后,四大队紧急出动116名兵力、28台工程机械(车辆),连续奋战6昼夜,共转移安置群众300余人,救治伤员4人,抢通道路28公里,清理塌方、泥石流10000余立方米,圆满完成了任务,较好的发挥了交通部队应急救援国家队作用,为交通部队争得了荣誉,受到社会各界和总部首长的高度肯定。</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按纲建队 部队正规化</b></h1><p class="ql-block"> 支队组建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以加强部队正规化、革命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施工部队。在新形势下,支队从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入手,认真贯彻《纲要》和《三十条》要求,不断加大“补课赶队”工作力度,使部队全面建设呈现了全面加强、协调发展、逐步提高的良好势头。</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政 治 合 格</b></h1><p class="ql-block"> 部队转隶以来,始终按照政治合格的要求,强化政治工作首位意识,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加快“补课赶队”步伐,切实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p> <p class="ql-block">  通过坚持制度抓落实,突出重点抓教育,转变作风抓整顿,提高素质抓培训等措施,深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中心、保障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p> <h1><b style="font-size:22px;"> 正规化建设</b></h1><p class="ql-block"> 为全面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和基层全面建设水平,培养部队顽强的斗志、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部队始终坚持从严警一系列指示要求,认真落实条令条例,严格“按纲建队”标准,坚持“以法治训、文明施教、以情带兵”的原则,从起居作息、言行举止、作风纪律、警容仪表、卫生勤务等点滴抓起,建立正规的训练、生活秩序和良好的内部关系,做到了教学训练规范化、一日生活正规化、内务卫生标准化,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后勤 装备建设</b></h1><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们根据部队分散流动、基层条件较差的实际,克服临时观念、凑合思想,近年来累计投入1700多万元,为基层新建、改建营房近2万平方米,配备后勤保障装备和设施1000多件(套)。</p> <p class="ql-block">  对流动性大的施工项目,大量采用保暖防寒的塑钢活动板房,健全完善项目部战备值班室、储藏室、主副食库、晾衣房、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卫生室、理发室、澡堂等基本场所。先后筹措资金1400多万元,在西安购置经济适用房4254平方米共46套,购置商品房4185平方米共30套,分两次解决了76名随军干部家属的住房问题,并投入2000万元对机关营区进行了改造。</p> <p class="ql-block">  警营环境和文化氛围焕然一新,使军人有军人的样子、营区有营区的样子、机关有机关的样子、部队有部队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转隶后党委班子图表</p> <h1>一六一团(五支队)历任团领导</h1><h3><br></h3><h3>历届军事主官</h3><h3><br></h3><h3>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h3><h3>刘立根 河北黄华 1964.12-1966.3</h3><h3>陈友才 江西永兴 1966.4-1969.3</h3><h3>刘汉卿 辽宁壮河 1969.4-1974.5</h3><h3>王玉胜 山东济宁 1974.6-1978.5</h3><h3>黄启明 山东蓬莱 1978.5-1981.8</h3><h3>陈泽国 安徽巢县 1981.8-1984.5</h3><h3>朱德保 江苏武进 1984.9-1988.9</h3><h3>马三山 内蒙凉城 1988.10-1994.5</h3><h3>李 毛 河南确山 1994.6-2000.5</h3><h3>缪贵荣 甘肃环县 2000.5-2007.1</h3><h3>苗承祥 甘肃永登 2007.1-</h3><h3>张权年 </h3><h3><br></h3><h3> </h3><h3>历任政治主官</h3><h3><br></h3><h3>姓名 籍贯 任职时间</h3><h3>董江虎 江苏淮阴 1964.11-1965.3</h3><h3>闫多才 山西高平 1965.4-1968.5</h3><h3>李英龄 山东昌宜 1968.6-1972.9</h3><h3>刘玉虎 河北唐县 1972.10-1978.5</h3><h3>张希恩 河北滦南 1978.5-1983.12</h3><h3>王建军 湖南长沙 1984.1-1985.1</h3><h3>王志光 内蒙伊克 1985.2-1986.8</h3><h3>张启卫 湖北武昌 1986.9-1989.7</h3><h3>叶玉昶 江苏淮阴 1989.8-1990.12</h3><h3>张补娃 内蒙凉城 1991.1-1996.7</h3><h3>苑占稳 河北曲阳 1996.8-2002.6</h3><h3>封同喜 河南西峡 2002.8-2004.12</h3><h3>李应平 甘肃镇原 2004.12-2009.1</h3><h3>夏胜斌 湖北红安 2009.1-</h3> <h3>部队历年完成任务图表(一)</h3> <h3>部队历年完成任务图表(二)</h3> <p class="ql-block">部队英雄模范人物</p> <h1><b style="font-size:22px;"> 后 记</b></h1><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武警交通第五支队党委将全面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职能拓展和体制调整重要机遇,加快转变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为基础,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继往开来、科学求实、创新发展,实现建设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精锐之师的铮铮誓言,续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p> <h3>谢谢大家关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