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却又不简单——读特级教师戴曙光的《简单教数学》有感

<h3>  读书是件平凡又简单的事,但平时工作的劳累,生活的忙碌,日常的琐粹,让我对它竟也成了奢望。好在有两个月的暑假休整时间,可以让我好好收拾心情,静下心来读读书。一次,听讲座时有专家老师推荐了《简单教数学》这本著作,这不是正是我一直追求的课堂吗?趁着暑假,我暂时抛弃了教研室布置的书籍,而是拾起了它,细细拜读让人回味无穷!</h3> <h3>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通过叙说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故事,创造着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比如,“一碗米粉的“药效”、他为什么会“差”、“我是坏人吗”等教育故事,都融入了戴特对自己生命成长经历的反思。从中悟出的教育教学的道理,使他懂得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即使遇到“问题学生”也不离不弃。再如,“上课不专心的学生”、“老师,他偷做作业”、“优秀学生的复习方法”等案例,是戴特对学生个体如何理解数学和如何学习数学的研究。因此,戴特的教学改革的“点子”总能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和支持。正因为这种发自肺腑的热爱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才让老师与学生走得更远——这不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吗?</h3> <h3>  书本的共分三章。1、简单教数学的六个三 2、简单教数学如何达成 3、简单数学这么来达成,给我提供了具体的方向和可操作的措施意见,让我受益。其中教学三环节的操控上要做到三点:一是导入“快”而“趣”,二是探究“慢”而“透”,三是练习“精”而“活”,这不真是高效课堂的结构模式吗?其实数学课就这么简单,我会努力对照,争取改进。最后一张简单数学这么来达成,读时特别有共识,“3.1 画数学,真简单”,这也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何把抽象的数学变为孩子易于接受、理解的知识呢!画数学,即使数形结合,由数到形,从形变数,数行统一,相得益彰!特别是几何与图形部分,直接的图像也帮助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抓住数学的本质,使学习生动、深刻。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个单元后学生对知识点的一些梳理。</h3> <h3>  我们教师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的家庭、个性、喜好、品性……各不相同,故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做好这一步的必然前提的要了解学生。戴特了解学生有两条途径:“一是经常与学生“混”在一起,课间与学生聊天,放学时与学生打篮球,大课间活动时与学生一起跳绳……学生是我的知心朋友,学生的喜好与困难在我面前都会流露出来,我对学生的情况也就了如指掌;二是课内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暴露自己的想法,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了解学生至关重要,是因为它是在课堂上把教师的教学与教师的研究融为一体的必要条件。把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当做每天必修的“功课”,在心目中时刻装着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学生,懂得启发和欣赏学生思想的力量并乐意为之提供帮助,是戴特能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并深受学生喜欢和爱戴的真谛。看到这一章我心里有些失落与愧疚。今年,刚毕业的班里有个乖巧的男孩,突然有一天爸爸匆匆赶到学校给他请了一个礼拜的长假,只说是家中有事。家长不愿说,我也不便细问,期间问了同村的孩子只知道他们一家都不在家,我短信联系了几次,他只说“谢谢老师关心”。一个礼拜后他返校了,我就说了句:“你回来了还好吗?”他说“嗯!”。看他精神尚可,又是毕业考在即,我竟没有单独找他聊聊。直到毕业考前一天我才从同学口中得知她妈妈病重去世了。到现在我还特别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单独找他聊聊。这么小的孩子,一时失去妈妈是什么心情,这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心里得承受多么重的压力,我竟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做!尽管事后我们聊过,但我觉得还是有愧于他!只希望时间可以带走这份伤痛,祝愿他健康成长!</h3> <h3> “把数学课上得更简单一些。”戴特说,“简单课堂看似简单,却有内涵;看似简单,却有韵味;看似简单,却不简单。”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对良好教学教育的追求。最后借用教育教卢梭的话与大家共勉:“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h3>

学生

简单

数学

戴特

教育

教学

课堂

教师

孩子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