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笔下的上海记忆》59-田子坊

姚志伟

<h3>  1999年,陈逸飞、尔冬强等有名气额艺术家看中了泰康路210弄,利用格搭额废弃小仓库、里弄生产组等老房子,各显神通,改造成了蛮有腔调额创意艺术工作室。</h3><h3> 扎记名气响了,一下子传开了。一些老外经常来兜一兜荡一荡,角十石库门弄堂有历史又有艺术,白相起来蛮有味道额。至于是甜米味还是咸米味,自家晓得。</h3><h3> 2001年,画家黄永玉来上海到陈逸飞工作室去白相,老酒一吃兴致老高,就为扎搭块弄堂起了只名字叫“田子坊”。格个名字有典故额,《史记》当中讲到,阿拉古代最长寿额画家叫田子方,“田子坊”用此谐音,并辣了“方”字旁边加个“土”,意思就是轧答为文人、画家、设计师个土壤。</h3><h3> 我第一趟去田子坊是一帮朋友一道去额,格辰光辣嗨田子坊对过,有家茶馆店,店主人姓汤,是朋友额朋友。格只茶馆店布置得来蛮有味道,里厢石桌石凳,像世外桃源一样,客人进去除了吃茶嗄山胡,还可以执象棋围棋五子棋,连军棋四国大战也可以,当时电影演员林栋甫就经常去搿嗰茶馆店里白相。老板汤先生好客,拿出黄永玉题字额酒鬼酒让阿拉品尝,一杯白酒吃下去,闲话就开始多起来了,讲起田子坊呃来历,讲起陈逸飞尔东强额工作室,又讲起借房子要多少钞票等等,反正无轨电车乱开。记得一道去额一个台湾朋友讲了一只笑话,伊讲当年唐伯虎去朋友屋里厢拜访,酒足饭饱之后,主人求墨宝留作纪念,唐伯虎乘了酒兴奈起毛笔,砚台浪沾点浓墨又沾点水,辣嗨宣纸浪飞舞起来,最后唐伯虎居然奈裤子一脱,朝墨水浪坐一记,再朝宣纸上坐一记,大功告成。一幅活色生香额花鸟画栩栩如生。立勒边浪厢额佣人倒蛮聪明呃,伊等生活做好后回到自己房间里,照式照样来一遍,不过横看竖看就是不像,总归缺少点啥么事,伊实在弄不懂了。大家听了格只故事哈哈大笑。 又过了几年,我也辣嗨田子坊5号画家楼借了间房间做了油画工作室。但是没过多少辰光,觉得勿大对头。田子坊名气越大,画家楼人越少。原来人家是来白相石库门弄堂额,看看风情,买点礼品,吃杯咖啡,到画室只是来参观或者是来驳样,涨点知识,啥人来买侬艺术品。难板碰着几个外国人,冂槛也精得来勿得了,洋葱头一个也没斩到过。每天接待游客,介绍勒牢起劲,最后一句“康拜克”回答侬。好不容易卖塔二张,又到了房东额袋袋里去了,又忙又赚勿着钞票,连画图也心思不定。眼看苗头不对,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格辰光,田子坊房源比较紧张,外头要进来比里头要出来额人要多,有点像《围城》里厢呃感觉。外面人想进去,里面人想出来,所以转让非常容易。</h3><h3> 勿过凭良心讲,去田子坊白相相还是蛮灵额,每间门面各有特色,学习创意设计是免费额,不要钞票,只要做个有心人。格嗰社会只是对艺术家和原创作品有点不公平,艺术名气一打响,生意人立马跟进,房东川剧变脸,租金马上上涨,黄永玉写的“坊”字含意没了。后来,陈逸飞早逝,尔东强迁出,大部分艺术家退出,现在额田子坊,只是一个旅游景点,是喜是忧全凭各人理解了。只能感叹一句:“格个世界真咯看不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