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琴童的家长

Ally成长天地

<p>在有孩子之前,就知道有这个名词:从小学钢琴的孩子,被叫做“琴童”。如今不知不觉中,自己娃也成了一名琴童。在这里作为一个不会弹钢琴的家长(和很多家长一样),记录一下我们自己遇到的情况和陪练心得,分享给大家。首先我想说哈,我个人培养孩子练琴的目的,是因为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就支持她热爱音乐,热爱生活,陶冶情操,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与快乐。如果她能有所成就,非常好,全力支持,如果她只是爱好,也非常好,全力支持。我们完全不会逼着她去做女朗朗。我本人对朗朗很敬重,但是我不感冒他的成才之路和他父亲的教育方法。这里的个人经历和经验是基于热爱、快乐、和陶冶的教育目的的。</p> <h1><b><font color="#ff8a00">选琴</font></b></h1> 琴是娃四岁那年在Costco的促销中她自己选的款式,她老妈我作为视觉系的人受不了金色的字,于是加了一点档次改成了Chrome的字(其实就是银色的)。结果这一改不要紧,足足等了小半年,因为当地没有货,要在南亚从头制作,再运到美国。好吧,幸好娃还小,不着急开始,但是等待很磨耐心,她老妈我的耐心不太多。所以,从选琴来看,最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要太视觉系,重要的是琴的音色和质量。买新琴的话不需要太担心音色质量什么的,选好自己舒服的价位等级就好。理论上说是琴共鸣腔越大,音色越好。音准当然必须好,但是这个归调琴师管。如果买旧琴,请先找到懂行的朋友一起去看,然后再决定。有的时候旧琴其实也能特别好。<br> <h1><b><font color="#ff8a00">选择适合自己娃的老师</font></b></h1> <p>选老师我们也摸索了好久。没办法,不懂琴,不懂娃适合啥样的老师,不懂老师,所以摸索也是正常的。鉴于本娃妈属于有点艺术气质的有创作冲动型的性格,一开始并没有做特别的调研。当然这是个教训。当时作为母爱四溢的妈妈,我最关心的就是老师脾气好,不会不当地打击娃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其实我当时并不了解自己娃适合什么老师。</p><p><br></p><p>娃的第一个钢琴老师是个特别温柔可亲的美国退休老教师,音乐教师出身,她本人成就也很好。特别好脾气有耐心,对娃从来都不说一个“不”字。但是很快我就发现,当时不到五岁的娃根本不听她的。上课围着钢琴一圈儿一圈儿地转,站在琴凳上跳,老师说要keep a steady beat,娃故意完全没有beat,跟老师拉家常赞美老师的戒指漂亮,聊得热火朝天,老师插不进几句正经课。但是,老师让做的她都学会了,老师也没办法说她太多,没有证据能说明这个家伙需要更认真。同时娃不听老师的纠正,手的姿势不对,她也“不屑于”改。我和老师都头大了……</p><p><br></p><p>所以就和几位钢琴老师都聊了聊。最后经另一位好朋友介绍,找到了现在的钢琴老师。当然离开第一个老师,娃特别恋恋不舍,因为老师人真的好好。但是没办法,得找一个温柔而坚定的,能把她专注在内容上的。</p><p><br></p><p>现在的这位钢琴老师,不仅有耐心尊重孩子,同时又很会引领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琴上面,同时还很愉悦。重点来了: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纠正姿势,包括坐姿,尤其是手的姿势;同时现在还在不断地纠正节拍。动作记忆真的是很不容易纠正的。现在娃的姿势是挺好的了,但是当初她故意没有节拍,现在也还在受那时余波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从一开始找到一位适合自己娃的老师(或者说,镇得住的老师)如此重要。(在这里真心感谢我的闺蜜,你说的极是)。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大脑第一次建立的神经回路特别重要。虽然偶们家小淘气是自己吃了自己调皮的苦果,但是如果一开始就遇到不折不扣的温柔坚定的老师,也不至于这样。</p> <h1><b><font color="#ff8a00">什么情况下坚持,什么情况下放弃?</font></b></h1> 这个问题真是见仁见智,没有对错。我个人在自己陪练的经历中总结出了几个标准。当然这是需要孩子在练了至少三个月到半年之后才能去看的哈,不能两个星期就做决定。下面几点里面如果有一点有,就可以再继续坚持坚持看看。 <font color="#39b54a"><b>孩子和家长的commitment</b></font> <p>出乎意料吗?并不是孩子的音乐天赋。大多数孩子都差不多,不太差也不是莫扎特。所以,最重要的就是commitment。孩子小,当然不会乐意做需要他们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了,但只要孩子没有特别明确地表明反对和反感(或者真的不爱),就可以尝试继续。什么是真的不爱?举例我家娃的游泳吧,她三岁的时候给她报的游泳课,她去了两次,第二次从里面出来了直接对我说:“我不要这个,我不喜欢!”然后拉着我去隔壁的体操课,对我说:“我要这个!我一直想要这个!”然后逼着我当场到前台去换课。这就是真的不爱。我虽然还希望她最终学会游泳这项重要的技能,但是到底什么时候想学,她需要ready了,不是我。所以她到现在也没有去上游泳课。如果是类似这样的情况,就不要让孩子学琴了。等娃ready了,自然会乐意学的。</p><p><br></p><p>而一旦自愿开始学,就要有commitment。这是一个要和娃达成的共识。至少要坚持一段足够长的时间。这不是因为家长强加自己的意志在娃身上,而是因为钢琴的性质决定的,这是一个慢工细活的事情,不能做跳蚤市场想。Commitment在每个学琴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家长是和孩子一起committed,而不是家长单独一人的investment。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初学的时候,孩子需要家长陪练,需要适当纠正,甚至需要家长跟着一起学。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家长可以慢慢越来越多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记住老师教的东西,留的作业,自己练习。但是每天练习(或者每次去之前练会了,看孩子的)是必须的。这就是commitment。但feeling invested,应该是家长培养孩子拥有的,而不是弹琴是家长的investment。帮孩子建立一套适合他自己的练习方法,比如把老师的示范录下来,回家看着老师的手,自己练习,等等。这样孩子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承当起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孩子就会感觉到他在此当中有investment,就会慢慢越来越百折不挠。</p> <b><font color="#39b54a">孩子的音乐表现力好(musicality)</font></b> 这样的孩子练了几个月以后,弹起琴来,不是僵硬地坐在那里,而是手和胳膊有相应于音乐的柔美动作,身体和头部随着音乐与手臂自然、舒服、好看地轻微摆动,弹的时候看起来他是沉醉在音乐里了(也许年龄关系他不一定真的对乐曲有什么深刻的理解,或者他可能正在反感家长让他又练一遍,但是他表现出来的却是沉醉柔美或与音乐相应的动作),这样的孩子如果不是像我家娃不爱游泳那样的不爱钢琴,可以温柔地帮他坚持下来看看。因为钢琴是表演艺术,除了能乐曲弹的非常娴熟精准之外,弹琴的人本身就是在表演,他的身体就是艺术的一部分,所以身体有表现力的孩子,其他方面也都还不错的话,可以好好培养。 <b><font color="#39b54a">孩子喜欢且愿意每天练琴</font></b> 喜欢且愿意每天练琴的孩子真的好少好少啊!如果你家娃是这样的,大大的恭喜!天赋只能使人开始的时候比较快,坚持练习才能走到最后。Practice makes better and better,只要肯练且得法,都会做到自己的最好。继续坚持,即使不成名成家(大多数孩子长大都不做音乐人),却是一项陶冶情操的爱好,给生活带来很多的美好与乐趣。 <b><font color="#39b54a">孩子喜欢创作或热爱音乐</font></b> 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喜欢继续学习钢琴的,尽管他们会抱怨,不想练习,但是他们因为喜欢创作,喜欢音乐,会在琴键上按出很有意思的曲调,值得鼓励!也许他们学得不多,按出来的东西有很多不和谐音等等的,但是这种精神给与鼓励,会支撑他们更好的练习。我们有一段时间是练好了这首曲子,可以自己随便弹,想弹多久就弹多久。娃就感觉受到了奖励,顺便也就练了琴了。 <b><font color="#39b54a">孩子喜欢比赛竞争</font></b> 我家娃不属于这样的。但是我的确见过喜欢得第一的孩子,喜欢参赛,喜欢得奖。如果钢琴给孩子带来成就感,孩子又觉得可以,就好好练吧!一定会有收获。在胜败之中,锻炼的也是抗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其他的意志品质。真的挺好的。 <b><font color="#39b54a">孩子学得快</font></b> 有的孩子根本不想每天练,但是他学得快,上课之前练一次,就弹得合格了,虽然在家长老师眼里,他可能不太勤奋,但是这也说明他有潜力。只要孩子不强烈反对,不是真的不爱,就可以继续坚持。 <b><font color="#39b54a">孩子对乐谱的记忆力非常好</font></b> 这是一个很棒的优点!这样的娃会自己也省很多力气,少很多沮丧。记性好,就会很快弹得很流利。感觉相对容易,就相对更愿意练习。坚持下去也更容易。 <b><font color="#39b54a">孩子耳朵听力特别好</font></b> 这不仅仅是学琴而且是学各种音乐形式的好苗子。只有少部分孩子是这样的。大部分孩子在幼儿期乃至少儿期都有上上下下,都有听不准或者走调的时候,或者只有特别专心的时候才能听准。但是音乐老师们都说这其实是可以训练的。不要一听孩子四到六岁的时候唱歌跑调,就断定他与音乐无缘。不是的。只要老师觉得可教,就没问题。同时要保护好孩子的听力,不要带想学音乐的小娃去听摇滚乐和看赛车什么的。 综上所述,只要孩子占其中一点,并且不是真的不爱,就可以温柔地有一定弹性地坚持。因为基本上所有的钢琴老师都说:(大概除了莫扎特)没有人从小喜欢练琴的,包括这些现在在教钢琴的老师,他们小时候也不喜欢练琴,也更喜欢玩,也不喜欢被人纠正,也坐不住,等等……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真的喜欢音乐,他们坚持下来了,并从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 <h1><b><font color="#ff8a00">当孩子说“不”的时候</font></b></h1> <p>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某个阶段,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课外项目说“不”。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长要保持冷静,了解孩子说不的原因。而不是仓促地逼着孩子继续,或者立刻给孩子退出。</p><p><br></p><p>钢琴是一项特别容易经常听到孩子说“不”的课外项目。在这当中我发现,和孩子聊一聊,并且观察孩子说“不”的规律,非常重要。比如说,我家娃每一次遇到新上一个台阶的时候,她就会大哭大闹一顿,说我不要弹,我累了,太难了,我不喜欢了,云云。我都听着,我说:“是,这是你现在的真实感受。Sorry you feel frustrated。先歇会儿,吃个东西,喝点水。然后咱们看看哪里卡住了。”其实最后慢慢她也学会了分析一下原因,看看自己哪里卡住了,该用什么对策。当然有的时候就是手的协调度没有跟上,因为此娃只在去上课之前练习一次,遇到上一台阶的有难度的曲子,没练那么多遍,就是没有那个娴熟度。那个时候我就对她说:“你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什么不知道吗?是什么什么还没学吗?”她说不是。我就说:“那就是缺练啊,没别的办法了,练就好了,静下心来,练够了时间和次数,就好了。”她有时候还会演苦情戏想赖掉。我说:“在我这儿没问题啊,那你明天自己跟老师去说去。没练就只好说没练了,没啥借口。” 过会儿她情绪表达够了,就又去练了,练好了就又变得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了。谁都有frustrated的时候,大人也有,我也有,情绪可以表达,如果喜欢音乐,不是恨钢琴,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人性的正常反应。家长需淡定。</p><p><br></p><p>如上面提到过的,家长不是代替孩子去自我管理,但是可以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策略,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等等。这就是commitment,这就是把investment还给孩子。</p><p><br></p><p>当然也的确有的孩子,已经弹得特别的好了,过了很多级了(是的美国也有级,只是很多老师不是特别重视,他们更重视表演和比赛),但是有一天他在青春的探索期,发现他要去探索他自己,走出一切父母过去帮过他的东西和框架,弃琴学画,或者学其他的才艺,乃至就是要专注在课业的学习上,这也是有可能的。只要了解到孩子不是因为成就感和自豪感受挫而逃避面对该面对的人或局面,就可以停琴,让孩子自由探索。如果是心理遇到挫折,当然仍然可以停琴,但是不要止步于此,而是要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即使不弹琴了,也会阳光自信地面对自己想做的事情与沿途会遇到的人。</p> 我之前在《印州华报》发的系列文里面提到过,要让作业发挥其最大作用,成为育人的工具,这样才最划算。课外兴趣项目也是一样,通过这些兴趣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抗挫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知、自我价值的确认、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决断能力、Grit、等等各方面的能力,才最划算。除了技能技巧,这些是更加可转化到其他事情和场景上,可保留且终身携带的能力,会促成终身学习、困境中华丽转身、且享受其中。技能技巧是硬件,这些能力更像软件一样,二者相得益彰。 我娃也是才起步,收放之间的学问,还有很多要学要实践,愿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