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亲

如风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童年是在战乱和饥饿中度过的,从小就缺少家庭的温暖,与患有眼疾的姥姥相依为命,过早的挑起了生活的担子,然而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和贫穷的日子,磨练了母亲不畏困难的性格,给予了母亲顽强生活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我对母亲的记忆,始于上个世纪的经济困难时期,脑海里曾记得母亲牵着我的手,从老宅的胡同里出来往西走,到了一间不断冒着热气的很大的北房里,里面摆放着刚刚蒸熟的玉米面窝头,这应该是大跃进时期生产队里的“大食堂”了。也曾记得在小胡同里和小伙伴们玩累了,回到家里喊饿的时候,母亲就从灶堂里掏出一、两块烤红署给我吃。还曾记得在开春青黄不接的日子里,母亲经常把野菜和玉米面掺在一起蒸菜团子,包辣辣菜馅的二和面饺子。那时候我还小,这些童年的记忆是朦胧的零散的。</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的八月,家乡暴发了特大洪水,从这时起我对母亲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我清楚的记得洪水到来的头一天晚上,天黑的像锅底,下了几天的大雨也没有停的意思,我望着屋外漆黑的雨夜,听着母亲和邻居的说话声慢慢的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晨,听母亲说昨天夜里来了大水,我赶紧爬起来跑到村北的胡同口,这时村口的土埝上已经站着很多人,都在惊恐的望着从西北方向汹涌而来的洪水。这是我经历的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洪水。学校停课了,也没有心思跟小伙伴们玩了,天天跟在母亲身边不愿离开,只有这时才能感受到母亲是依靠,是儿女遮风避雨的港湾。母亲从生产队饲养棚的院子里领来了空投的白薯干还有洋白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靠这难以下咽的白薯面烙饼充饥度日。这次洪水过后,由于补充了地下水,来年地里的庄稼获得了丰收,人们也基本上告别了“瓜代菜”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六六年“文革”开始的时候,我已经十岁了,在这场政治运动中,母亲留给我的记忆是永远留在心里难以忘记的。由于父亲靠边站并被错误批斗,全家人一起担惊受怕。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母亲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和我们的依靠。晚上母亲从不敢让我们出门。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而在这一特殊时期正是母亲的坚强、坚持和坚守才使我们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 </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勤劳简朴,为了我们这个八口之家付出了全部心血。在我的记忆里,一天到晚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都在为儿女操劳,未曾见她歇息过。五六十年代我们兄弟姐妹都还小并开始读书上学,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既要把从生产队分来的有数的口粮精心搭配让我们吃饱,又要缝缝补补让我们穿暖,晚上常常是一觉醒来我所看到的是母亲在油灯下瘦弱的身影,无论是在“大食堂”还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都没有让我们挨饿受冻。</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留恋的是小时候在老家过年,虽然那时家里还不富裕,但那浓浓的年味和母亲忙碌的身影,永远的留在了脑海里。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尤其是喝完腊八粥,母亲就开始扫房子、冻豆腐、炒花生、蒸豆包,每年过了腊月二十母亲都要摊炉糕,我总是在旁边看着,等吃上了刚摊好的焦黄色的炉糕才心满意足的出去玩。后来生活有了改善,村里年节有杀猪的,母亲节衣缩食也要买几斤猪肉,留够做馅的,剩下的连骨头带肉一起炖。从中午小火慢炖一直到晚上,到了满屋飘香的时候,我们就能啃块骨头解馋了。到了年三十母亲要早早起床开始准备包饺子,除夕的饺子要吃素的,寓意着来年素素静静平平安安,吃过早饭母亲就在堂屋支起炒锅炸上几个果子,母亲总是把炸的第一个脆黄的果子分给我们吃,其余的剁碎和白菜粉条豆芽,再加入榨猪油时剩下的油渣做成饺子馅,在包饺子的时候还要包上几块糖块,寓意着生活甜甜密密。大年三十承载着过年的主要内容,是母亲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常常要到太阳西斜才有时间洗头剪发,穿上只有过年才舍得穿的衣服,然后在堂屋里烧上一柱香,点上红腊烛,顿时喜庆的年味充满老宅,全家人吃着简单的年夜饭迎接除夕夜的降临。而母亲则在接受本家妇女们的上门拜年之后,总是披上一件棉衣踏着月光,在村子里一阵高过一阵的鞭炮声中,去给村里的本家长辈拜年。</p><p class="ql-block"> 到了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改善,但在那个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里,家里只有父亲和五爷挣工分,由于人多劳动力少,日子仍然不宽松。母亲除了精打细算照顾上学的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外,还要伺候已瘫痪在床的爷爷以及年弱的二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把早饭做好照顾我们吃饭上学。七二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村里的高中已搬到了十二里之外的公社所在地,由于条件有限又不能驻校,只能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二十多里地去上学,为了不迟到,母亲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后先盛出一碗凉着,再包好给我准备的午饭,才叫醒我吃饭,然后目送我出门去上学,除了放假和星期天外,母亲天天都是这样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最使我难忘的是母亲送我当兵远行的那一天,尽管这一天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出门饺子进门的面”,为了送我出门远行,母亲头天下午就开始忙活着包饺子了,剁菜调馅和面,晚上又来了很多帮忙的邻居,做髻的擀皮的包饺子的,还有的在里屋拉家长的,一直忙活到很晚。第二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了,锅里添足了水,点着了灶堂里的芝麻杆,先煮了一碗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饺子快要下锅的时候才把我叫醒。我起床后,母亲已经把煮好的饺子放在了堂屋的饭桌上,还剥了几个鸡蛋放在了我的碗里。从小就没有离开过母亲、更没有出过远门的我,此时坐在母亲的对面,看着母亲头上的缕缕银丝和恋恋不舍的目光,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心里非常清楚,这热气腾腾的饺子里面承载着母亲十八年的含辛如苦,也包含着母亲对我的嘱托和期盼。吃过送行饺子,我背上背包走出家门,突然间我意识到,这一走可就是好几年呀,又忍不住停下脚步回头望了一眼,只见母亲靠在门边早已泪流满面,眼神里充满了亲情和不舍。从这一刻起母亲那慈祥和期盼的眼神,就一直伴随着我走出家门、走进军营、走向社会,至今我也没有忘记。</p><p class="ql-block"> 光荫荏苒,逝者如斯。在我们兄弟姐妹都已成家立业,母亲可以享福的时候却离我们而去。母亲的一生是平凡的,她当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母亲是可敬的,她是建国初期的老党员,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受过高小教育的;母亲是善良的,她为人热情心直口快,经常帮助那些比自己还困难的乡亲和邻居们;母亲是伟大的,她在艰难困苦的年代里养育了我们五个儿女,伺候了三位老人。为儿女和家人操劳了一生献出了一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O一九年八月二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