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402路公交(3)上班 :

高京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现在的402路</h3> <h1>离开电车公司后,就去了二场,随后车队来人把我们接到了大北窑的402总站。总站的位置在现在国贸桥下的814路停车场。<div> </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现在国贸桥下814路总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814路总站西面的马路上就是当年402和113路总站的位置</h3> <h1>402路建于1963年2月1日,当时叫北酒路,是一条从北京站到酒仙桥商场的郊区无轨电车线路,其运营里程为16.675公里。大北窑附近是北京东部机械加工区,酒仙桥商场附近是东北部电子工业区。车队初建时使用国产BK540型无轨电车(俗称京一型),后改为捷克进口的8TR。1969年11月25日将城里的总站东移到大北窑线(现在叫国贸桥),运营里程缩短到13.25公里。1974年11月5日改为汽车运行,是北京最早电改汽的线路之一。</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63年初建时402路使用的BK540型无轨电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4年前402路使用的捷克8RT型无轨电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974年时402路使用的BK642B型汽车</h3> <h1>1975年我去时,车队有20几部车,70多名职工。一少半的车是大通道、一多半是单机,车身红白相间,在当时已是非常漂亮的了。车是国产的,是在当年圆头解放卡车CA-10的底盘上加了一个壳子。机器也是解放的,数据为6缸,5.6升,95马力,最高时速75公里/小时,油耗29升/100公里。它没有方向机助力,没有换挡的同步器。驾驶员右手边一个大包里是发动机,冬天当暖气,夏天也当暖气。</h1> <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车队设队长一人,负责全队的运营和安全。设副队长一人,负责服务。还有专职书记一人。线路的运营时间为5点到23点,职工的排班时间为早4:30左右到夜间0:30左右,将近20个小时。这20小时被分成5个工作时段,我们俗称一班到五班。比如说一班的时间为4~8点;二班的时间为8~12点;三班的时间为12~16点;四班的时间为16~20点;五班的时间为20~24点。大车一般跑一、二班和四、五班,就是从早晨5点左右到中午13点左右或从下午16点左右到0点左右。每班工作时间大约7.5小时,这包括提前到场准备和工作餐时间。车队安排3部大车走一、三班,司乘人员早6点多上班,跑完早高峰后回家休息,中午饭口的时候再来上班,顶替别人吃饭。他们没有吃饭时间,所以工作时间还要短些。还有就是一、四班,小车都是一、四班,就是早晚高峰。他们一般6~9点和16 ~19点上班,其中没有吃饭的时间。</span><br></div> <h1> 一天的上岗培训完成后,我们就跟着带班的师傅上车实习了。</h1> <h1>跟班实习就是跟着师傅学卖票,时间大概一个月。一个皮兜子、一个票夹子和一杆红蓝铅笔就是全部的家当了。</h1><h1>师傅是一位50多岁的大姐(名字实在记不得了)。她做事较真,看着很凶,但印象中从没对我瞪过眼。她教我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好自己,不要摔了人,不要赔了票款。第二件事是报站,第三才是计价卖票。</h1> 售票员的三件宝,皮兜、票夹和红蓝铅笔。没有402路票夹的照片,应该是六联的。 402路有六种票,它们分别是5分、7分、1角、1角5、2角和2角5。 <h1>402路从大北窑沿现在的东三环北上,到牛王庙(现在的三元桥)后右转沿机场路(现在叫京顺路)向东北方向走4.5公里后就到了大山子。再右转经过798、774、738厂,最后到酒仙桥商场。13.25公里的线路设16个正式站和1个临时站(招呼站)。它们分别是:1.大北窑、2.光华路、3.呼家楼、4.白家庄、5.农展馆、6.亮马桥、7.牛王庙、8.东坝河、9.六公坟、10.西八间房、11.大山子、12.王爷坟(万红里)、13.陈各庄、14.将台路、15.酒仙桥、16.酒仙桥商场。临时站为牛王庙和东坝河之间的曙光电机厂(125厂)。票价分6挡,分别是5分、7分、1角、1角5、2角和2角5。计价与市区线不同,一站5分、两站7分、四站1角、九站1角5、十五站2角、到终点酒仙桥商场2角5。那时售票员有三件宝,皮兜、票夹和红蓝铅笔。我上晚班第一件事是领票兜,这东西是皮的,棕黄色。兜里有一个六联的票夹,分别有5分、7分、1角、1角5、2角和2角5六种颜色的票及上一班的票款和对账单。单子上标明每种票卖出多少张(起始编号和当前编号)、总共卖出多少张及应收票款。我们要核对,确认无误后签字接班。晚上收队后,要到二场的票房核销。到时票和票款要平账,如有亏欠自己是要掏腰包的。红蓝铅笔每月发一支,是用来在车票上划道的。车票上有数字,每个数字代表一个站名,不同的线路约定不同。402路的3代表大北窑、12代表西八间房,由于1角5可以坐5~9站,所以亮马桥、牛王庙、东坝河、六公坟和西八间房我们都在12上划道,按1角5的最远里程计。上行用红笔,回程用蓝笔。这个约定一般人不懂,有时拿废票混事,一眼就看出来了。另外,电车公司的票是横的,汽车公司的。</h1> <h1>后面教的是站立、把门和报站指路。<br><br>1.站姿:车在路上走,不可避免的要东摇西晃。乘客可以抓住扶手,但售票员不能。他要用两只手收钱、找钱、划票、撕票。怎么办?就要练。横着站肯定不行,竖着也不行。要侧着站,身体与车前进方向成45°角,顺着动不能拧着劲,时间长了就会对晃动有预感。这套本事管了我30年。可最近不行了,自从公交换了电动车,老革命就遇到了新问题。那家伙晃得太快,跟不上就要摔跤。<br><br>2.把门:制度要求售票员要站在车门的踏板上,到站第一个下,开车最后一个上。为什么?那时车少人多,上下班时的拥挤程度和现在的地铁一个样。按要求到站车停稳再开门,但有时做不到。门开早了,乘客不小心下去就是摔。所以售票员要挡在前面,车停稳了再放人。再者人太多,门一开,前面的人是生生被后面的人推下去的。所以售票员先下,要到下面去接人,不然会有人摔到马路牙子上。车要开了,可门关不上,售票员要去推人,也和现在的地铁站一样。人推上去了,售票员怎么办?他要贴着门挤上去,然后借着车门旋转关闭的力量把自己旋进去。<br><br><br></h1> <h1>3.报站、指路:报站是报站名和换乘,指路是有问询事要把每站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告诉乘客,有时他去的地方远,有可能要告之换什么车、每趟车坐几站等等。这需要背、需要去看、去转。大北窑总站在长安街上,是个大的交通枢纽。当时有7趟公交经过,它们分别是到公主坟的大1路、金台路、前门方向的9路、垂杨柳、朝阳门方向的28路、大郊亭方向的11路、东四十条方向的113路、焦化厂方向的348路和从郎家园发车到通县的342路。大北窑地处北京东郊的重工业区,附近有第一机床厂、北京电镀厂、北京第二印刷厂、北京葡萄酒厂(红星酒厂)和北京科学仪器厂、医用X射线仪器厂等。再往南有北京内燃机总厂、北京齿轮总厂、北京重型车辆厂、人民机器厂、北京玻璃总厂等。东南是北京的化工区,焦化厂、化一、化二、化工实验厂和化工设备厂等。往北一站是光华路,那附近有中央工艺美院、生产212吉普的北京汽车厂和朝阳剧场等。呼家楼又是个重要路口,有109和112路无轨电车,附近有北京开关厂、解放军3501被服厂,往东是北京的棉纺工业区,国棉一、二、三和印染厂等都在。白家庄有到东坝的350路,农展馆站有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农业展览馆,往西沿着113线路走,路南有同样是十大建筑的工人体育场和工人体育馆,路北是北京的外国使馆区。那时使馆区没这么戒备森严,我们常去溜达,看西洋景、看外国小汽车。亮马桥有一个北京煤气用具厂,那时我们家已经烧液化气了,这钢瓶和灶具就是在这生产的。再走就是牛王庙了(现在叫三元桥),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是北京地质仪器厂,属地质部的央企。它主要生产遥感和航测用的仪器仪表。路口东拐是招呼站曙光电机厂,三级部(航空工业部)直属的央企,保密单位,生产战斗机的发电机系统。这时与东直门来的401路就重合了。六公坟站有一条路叫将台路,向南插到酒仙桥路上的北京有线电厂(738厂),一路上都是电子区的职工宿舍。西八间房是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大山子可以换去首都机场的359路,大山子、王爷坟(万红里)的地界是798厂,这大院里有7个大厂,都是一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助的电子工业区项目。这里还有四机部(电子工业部)的11所和12所,同样都是保密单位。再走就是陈各庄,北京电子管厂(774厂)就在这。将台路(现在叫将台路口)是738厂等。酒仙桥和酒仙桥商场站是电子区的主要生活区,酒仙桥站附近是剧场和医院。 8~12街坊的宿舍区在这里。酒仙桥商场是这个地区的商业中心,有百货商场、餐馆和其它服务设施。1~7街坊在这附近。</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