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乡村博物馆位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海勒斯特勒乌公园内,是一座介绍罗马尼亚农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和农民生活习俗的露天博物馆,始建于1936 年。</h3> <h3>当时有一批专家、学者在对罗马尼亚的乡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并作了大量社会学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后,提出了建立民俗博物馆的想法。</h3> <h3>其目的是想通过展示 3 个多世纪以来农村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从一个侧面反映罗马尼亚的传统文化。</h3> <h3>最初,博物馆开始时只有少数房屋、风车和罗马尼亚各地的水车。经过多年的建设,博物馆中的房屋、收藏等逐渐丰富起来。</h3> <h3>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物馆面被用于战争难民的临时安置点,房屋及其收藏等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br></h3> <h3>在随后的共产主义时期,博物馆虽然破败,但还是没有修缮。尽管那时政治和经济条件恶劣,但它还是保存了下来。</h3> <h3>近年来,通过从欧盟获得的赠款,该博物馆已经恢复当年的模样,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户外人种学博物馆之一。</h3> <h3>乡村博物馆内藏有丰富多彩的雕刻、刺绣及彩陶艺术品,向人们展示了罗马尼亚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的艺术成就。</h3> <h3>博物馆内建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农家房舍,它们在绿树浓荫的陪衬下显得十分和谐、美丽,被人们称为“都市里的村庄”。</h3> <h3>这里既是游人参观游览、了解罗马尼亚风情的著名景点,又是学生们在假期里快乐生活的乐园。</h3> <h3>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断完善,如今的乡村博物馆占地面积为 10公顷,共有罗马尼亚 18 世纪、19 世纪的农舍、教堂、手工业作坊、风车、水磨房等建筑 71 座,</h3> <h3>其中有 40 多个完整的农家院落,包括了罗马尼亚农村中贫农、富农、乡村教师、作坊老板、神甫等各个阶层的家庭。</h3> <h3>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物从罗马尼亚各地农村原封不动地搬迁来,然后又恢复其原貌,既富有民族特色,又独具地方色彩。</h3> <h3>博物馆里最古老的一所农舍则是从萨图马雷县搬迁来的一个殷实农民的家。它建于 17 世纪 50 年代,全部为木结构,高大宽敞、尖脊斜顶,冬暖夏凉,是喀尔巴阡山区典型的防雪农舍。</h3> <h3>木房内有一间陈设讲究的会客室,地上铺有罗马尼亚特产的厚地毯,四面墙上悬挂着花色斑斓的壁毯。</h3> <h3>在右侧的卧室里,陈列着女主人为女儿准备的嫁妆。花衬衣、长裙子、毛围巾、皮坎肩上都有金银丝线刺绣的云雀、花朵图案,其做工之精,堪称巧夺天工。</h3> <h3>从戈斯波达地区迁来的采阿乌鲁的房子,古朴简洁。</h3> <h3>从多日尔县搬迁来的玛尔达莱斯蒂家,是一个半地窖式的窝棚,又黑又湿,是罗马尼亚人民在异族统治时期痛苦挣扎的写照。</h3> <h3>而从佛朗恰地区搬迁来的农舍,有一个叫做“美林达尔”的食物存放处,里面放有各种食品,过路人可以随便享用,不用向主人打招呼,又反映出罗马尼亚人民的善良好客。</h3> <h3>有趣的是,这些房屋建筑分布在 6 个展区,而这 6 个展区又是按罗马尼亚全国 6 大自然行政区的位置划分,每个展区的建筑则反映着相应地区的地方特色。</h3> <h3>博物馆里最高的建筑是一座从马拉穆雷什地区搬迁来的小教堂,高 60余米,圆周 80 余米,纯木制结构,连一根铁钉也没有,设计合理,结构严密。据说它已有 250 多年的历史。</h3> <h3>这座小教堂诞生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最暴虐的时代,又是废除奴制度的见证者,可以说是罗马尼亚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解放的象征。</h3> <h3>整个博物馆里还摆设着 21500 多件农家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家具、生活用品以及民间艺术装饰品等。</h3> <h3>想要完整的参观布加勒斯特乡村博物馆至少需要3-4个小时。但是,如果你想购买纪念品,野餐或享用当地美食,你可以分配更多的旅游时间在这个地方。</h3> <h3>要参观博物馆,你可以选择导游或自助游。导游服务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俄语,但需要提前预约。门票大概20人民币,这个价格很合理不算贵。</h3> <h3>罗马尼亚最美的乡村博物馆,正等着你的到来。</h3>